意见领袖丨中银研究
2021年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此外,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将于7月择时启动,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述决议释放了将加码绿色金融部署的信号,有利于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组合发力,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绿色产品和服务具有公共品属性,而碳中和背景下绿色金融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因此,发展绿色金融需要依靠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组合发力。国常会提出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同时稳步推动碳交易市场建设,体现了“政府+市场”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一方面,由政府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导向作用,采用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构建更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鼓励金融机构以市场化的方式拓展绿色金融业务。另一方面,加快碳市场建设,通过扩大碳交易覆盖范围等方式提高碳市场活跃度,打牢碳金融市场发展基础,引导多方主体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
第二,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展绿色金融业务。国常会提出,要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央行近期也在多个场合表态,正在抓紧研究设立直达碳减排领域的货币政策支持工具。2021年3月,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透露,央行正在研究通过优惠利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支持工具鼓励金融机构拓展绿色金融业务。此外,2021年 6月印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提出,将绿色债券纳入评价体系,将绿色金融评价结果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中国人民银行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预计,央行将在加大碳减排贷款再贷款、再贴现的支持力度,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建设等多方面支持绿色金融发展。上述举措有利于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展绿色金融业务。未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将供应链金融产品逻辑移植到绿色产业链,以核心企业授信为基础,增加对绿色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还需明确绿色金融业务目标,在绩效考核中增加绿色金融业务的激励机制,提升业务人员的积极性。此外,随着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面临调整,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尽快开展环境风险分析,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及时发现、排查潜在的信用风险。
第三,碳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推动银行业积极布局碳金融领域。全国碳市场将于7月启动,未来碳金融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商业银行应在整体规划上积极布局碳金融领域。据悉,2021年以来,商业银行推出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频率明显增高,4月份,“中银理财”发行了市场上首批以“碳达峰”为主题的理财产品。对于即将开启的全国碳市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例如,提供开户、结算、存管等基础碳金融服务;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充当做市商,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增强市场交易活力;创新碳金融市场融资工具,大力发展基于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探索创新碳托管、碳咨询、碳核算等碳金融中介服务。
(点评人:中国银行研究院 汪惠青)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总行一级部门。研究领域涵盖全球经济、国际金融、宏观经济与政策、金融市场、银行业发展等。)
责任编辑:陈嘉辉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