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研究:从各省市“十四五”规划看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

2021年06月25日14:46    作者:中银研究  

  意见领袖丨中银研究

  各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已经陆续发布,其中金融工作的部署是重要内容。不同省市的“十四五”规划中关于金融发展的部署从体例到内容,从定位目标到具体措施都有比较大的区别,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省市的金融发展因地制宜的各自特点。本文梳理了各省市“十四五”规划中的金融发展内容,分析其特点、定位目标、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等若干重点领域、以及金融开放和金融改革的发展措施,力求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大致安排。

  各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已经陆续发布,其中金融工作的部署是重要内容。不同省市的“十四五”规划中关于金融发展的部署从体例到内容,从定位目标到具体措施都有比较大的区别,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省市的金融发展因地制宜的各自特点。本文梳理了各省市“十四五”规划中的金融发展内容,分析其特点、定位目标、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等若干重点领域、以及金融开放和金融改革的发展措施,力求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大致安排。

  一、各省市“十三五”时期的金融发展

  只有部分省市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十三五”成绩总结中提及金融发展成就,比如,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超过2200万亿元,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功能不断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广东地方金融机构经营稳定,金融生态环境逐步优化,在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获国务院金融督查激励;天津融资租赁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安徽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境内首发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第 9 位、中部第 1 位,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达7320 家、居全国第 1 位;海南党政机构、国资国企、金融等改革取得重要成果。

  还有一些省市在“十三五”总结中展示了打赢金融风险防范攻坚战的成绩。比如,广东2020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19%,比2015年末下降0.38个百分点,互联网金融风险基本出清;北京建立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存量金融风险有序化解,新增金融风险有效遏制;山西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措施有力,政府债务有效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遏制,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陕西防范化解金融、公共卫生等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

  从整体上看,“十三五”期间,我国各省市的金融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大部分省市金融业增加值在经济中的比重上升。2020年与2015年相比,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全国上升0.1个百分点,从省市来看,23个省市上升,最高的天津上升4.9个百分点;8个省份下降,最高的山西下降2.1个百分点(图1)。从绝对值来看,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最高的是北京和上海(分别为19.9%和18.5%),远高于全国8.3%的水平,最低的是河南、湖南和内蒙古(均只有5.1%)(图2)。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

  二是金融业发展的区域集中度提高。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超过5500亿元的有广东、江苏、北京、上海、浙江等5个省市,合计占全国的45.15%,如再加上6-10名的山东、福建、四川、湖北、河南,前10省市占65.05%,分别比2015年提高5.82个和6.46个百分点。

  图2:各省市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及GDP占比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

  三是社会融资增量规模大的省市,企业直接融资占比相对较高。按“十三五”5年累计口径计算,北京、上海、天津的企业直接融资(企业债券融资+企业股票融资)在社融增量中的比重都在20%以上(全国为15%),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社融增量大的省份,企业直接融资占比也明显偏高,而青海、内蒙古、辽宁等社融增量偏小的省区,“十三五”期间企业直接融资占比甚至出现了负数。

  图3:2016-2020年各省市社会融资增量合计及企业直接融资占比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

  四是各省市之间的金融风险状况出现分化。从最主要的银行贷款不良率来看,多数省市2020年末比2015年末出现下降,但是一些省份出现上升,个别省份升幅还比较大,如甘肃、吉林、天津分别上升5.61个、1.62个和1.44个百分点,并且2020年末不良贷款率超过3%。

资料来源:相关省市银保监局网站,Wind,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资料来源:相关省市银保监局网站,Wind,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

  备注:缺辽宁、福建、安徽、湖北、云南、西藏、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10个省区数据    

  二、各省市“十四五”规划中的金融部署

  整体上看,金融工作在各省市“十四五”规划中占据重要份量,一些省市金融工作的规划不仅有专门章节,还在一些重要领域有所体现。

  一是以专章或者专节部署金融业的发展规划,个别省市甚至是多个专节。在“十四五”规划中有金融专门一章的有,广东第10章“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加快建设金融强省”、江苏第10章“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贵州第23章“着力发展现代金融业”。有金融发展专门一节的有:北京“全面提升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天津“高水平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上海“显著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吉林“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青海“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山西“促进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广西更是有3个专节,分别是“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投融资体制”“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二是在“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或者“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一节中部署金融改革的内容。比如,安徽、黑龙江、海南、湖北、湖南、宁夏、西藏、辽宁、内蒙古、四川,重庆、浙江、江苏等。

  三是在金融工作部署上常规发展措施与改革创新并重。既从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建设、拓展融资渠道、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进行部署,又注重新发展形势下国家战略相关的普惠金融、乡村金融、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发展,更普遍以较多篇幅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新兴金融领域提出了诸多发展措施。

  四是金融工作既有集中部署的内容,又分散于相关领域的规划安排中,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比如,海南在“有序推动要素自由流动”一节中有“促进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节中有“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在“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一节中有“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甘肃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一章中有“创新融资机制”。多个省份在科技创新领域有“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在乡村振兴领域有“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湖南、广东、吉林等省份还提出了多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程。

  五是注重金融风险防范。多个省份市有关于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或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相关内容。福建、广西、内蒙古、青海、四川、重庆都有金融风险防控专门一节。上海、天津、广东、吉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均在“风险防范”或“经济安全”的章节中有专门一段关于金融风险防范或者防控体系建设的内容。

  三、部分省市“十四五”规划中金融发展的定位和目标

  (一)发展定位

  部分省市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金融业的发展定位,不同省市的金融发展定位差异较大。上海、广东、北京等经济金融体量大、经济开放程度高的地区,金融发展重在对外开放,提升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上海提出,“到2025年,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广东提出“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加快建设金融强省”;北京提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定位,目标是“全面提升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

  表1:部分省市“十四五”金融发展定位

上海

建设具有较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包括建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国际再保险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资产管理中心、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等。

北京

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全球金融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广东

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加快建设金融强省,

打造国际化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

广西

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

云南

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湖北

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支持武汉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碳金融中心和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山东

将青岛打造成为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

重庆

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立足西部、辐射东盟、服务“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国际金融中心

四川

将成都打造为西部金融中心。创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江苏

支持苏州(相城)建设国家级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

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浙江

加快打造全国一流新兴金融中心,建设数字金融先行省

江西

打造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

贵州

探索建设西部绿色金融中心

  天津则定位于高水平的“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在“十四五”发展目标中明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形成更加健康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重庆、四川(成都)均提出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某种程度上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在金融领域的体现。重庆还提出“推进成渝地区金融市场和监管区域一体化”,并且提出打造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广西、云南则基于区位优势,分别提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定位,两者之间有一定的重合性,也需要加强相互协作。湖北基于“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提出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中部的江西也提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则寻求在某一领域进行试点,打造有全国影响的细分金融领先地位。

  从多个省市没有提出清晰的金融发展定位也可以看出,对于相当一部分省市而言,找到具有独特性的金融发展的定位越来越难。

  (二)发展目标

  关于2025年的具体金融业发展目标,只有部分省市提出了量化目标,大致有四类:

  一是金融业增加值目标。有绝对值目标,如云南提出达到2000亿元以上,贵州提出达到 1600 亿元以上;也有在GDP中占比的相对值目标,如海南提出达到10%以上,青海提出达到8.5%左右,江西提出不低于8%;

  二是融资类的目标。有间接融资的贷款目标,如广东提出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30万亿元左右,湖南提出力争贷款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也有直接融资的上市公司数量目标,如广东提出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1500家,天津提出各类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15家,江西提出境内外上市公司超过135家,黑龙江提出力争新增上市公司30家以上,陕西提出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到900亿元;

  三是金融机构发展目标。如广西提出力争中国—东盟金融城入驻各类金融企业300家以上,黑龙江提出发起设立1家民营银行;

  四是金融市场发展指标。如上海提出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800万亿元左右[1]。

  四、重要金融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各个省市的“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对金融机构引进、金融市场发展、金融业态丰富、金融产品创新、各类金融业态、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均有涉及,具体内容各有差异,但较为集中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乡村金融、金融科技等方面。

  (一)科技金融

  受到国家“十四五”规划将科技创新放在首位的导向性影响,科技金融得到较为普遍的重视,多个省市“十四五”规划将科技创新放在首位或者靠前位置,并且上海、浙江、关系、黑龙江、湖北、山西、四川、云南、重庆、江苏、江西等省市都将“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作为其中重要内容。北京、湖南、吉林、青海、山东、陕西也对科技金融发展有具体部署。

  多个省市均提出的推动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支持科技型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设立特色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开发“科技贷”、专利权质押融资等符合科技型企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建立健全科技担保体系提供更多融资增信服务、开发特色科技保险产品、完善科技金融全流程服务链等措施,并且提出了建设技金融创新或改革试验区的规划。

  表2:部分省市科技金融试验区

上海

建设长三角区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北京

在中关村创建科创金融试验区

湖北

支持武汉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科技保险示范区

山东

打造青岛国际风投创投中心

陕西

创建国家西安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重庆

争取设立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发展西部科技金融路演中心

广东

建设珠江东岸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示范区

  (二)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是“十四五”规划中金融发展的重点之一。上海、福建、广西、贵州、北京、湖北等在规划中均有部署,主要措施包括发展绿色基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发放力度,健全绿色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探索开展碳金融交易和创新等。

  一些省市提出建设绿色金融试验区。上海提出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申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北京、福建、重庆、广西、贵州均提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湖北提出支持武汉打造碳金融中心。

  (三)普惠金融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普惠金融是主要的配套政策重点。上海、北京、吉林、贵州等多个省份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部署,江苏还专门有一节“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完善信贷奖补政策,支持金融机构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严格规范各类金融组织及中介服务机构收费行为,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二是产品方面,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

  三是风险分担化解方面,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体系,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业务规模,发挥省级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政策功能;

  四是对接资本市场方面,推动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挂牌,鼓励更多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扩大优质中小企业债券融资规模;

  五是金融生态方面,加强政银企三方信息对接,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上海提出探索建设区域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信息共享平台,湖北提出建成全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数字化应用系统,江苏提出推进全省企业征信服务体系建设,吉林提出丰富“吉企银通”功能,辽宁提出持续推进银税互动,完善“信易贷”平台。

  六是先行示范方面,部分省份提出打造普惠金融试验区,福建提出建设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青海提出推动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升级发展,贵州提出支持毕节申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江西提出推进赣州、吉安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四)乡村金融

  多个省市对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要求进行了丰富扩展,云南、宁夏有专门一节,广西提出建设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福建、安徽、宁夏、山东、云南、江苏、浙江、贵州等省份都提出相关安排,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在信贷支持上,上述省市都将创新贷款品种、加大支持力度作为农村金融的重点。贵州、宁夏、江苏提出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房屋财产权、集体林权抵押融资,以及承包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等担保融资,宁夏还提出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浙江提出加快发展合作社股份收益权、林地收益权、规模养殖场存栏活畜禽等抵质押贷款,鼓励开发“农特产品贷”以及创客贷、电商贷、民宿贷等特色信贷产品;

  二是在农村金融机构建设上,河南、黑龙江、贵州、辽宁、山西、内蒙古、吉林等多个省份提出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云南提出推动县级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提出推动农村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在担保体系上,宁夏鼓励地方政府开展县域农户、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山东、安徽提出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云南提出构建覆盖全省市场化的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体系。

  四是在保险上,宁夏提出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浙江和福建提出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健全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浙江还提出深化渔业互助保险,拓宽涉农保险保单质押范围和融资功能。

  五是在支付上,云南提出推广普及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扩大惠农支付服务业务范围。

  此外,安徽鼓励利用好农产品期货市场,吉林提出开展农产品 “保险+期货”试点。

  (五)金融科技

  多个省市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及金融科技发展,其中以上海、浙江和北京的部署最为前沿和具体。

  上海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在研发上推动在沪设立国家金融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在应用上除了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外,推进金融科技在金融市场交易、支付结算服务、智慧银行建设、智能投资管理服务、保险产品创新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产业上支持人民银行在沪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吸引金融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在沪设立金融科技公司、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金融科技龙头企业,推动金融科技专业智库和联盟发展;在监管上有序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落实金融信息安全保护制度,研究建立长三角金融科技监管协作机制。

  浙江提出打造全国一流新兴金融中心。坚持金融科技方向,联动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和移动支付之省,建设数字金融先行省。推进杭州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完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建立完善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机制,落实金融信息安全保护制度。

  北京提出了多个金融科技的发展标杆,包括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推动形成贸易金融区块链标准体系,加快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设立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建成全球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支持丽泽金融商务区建设数字金融示范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探索数据资产质押融资、保险、担保、证券化。

  此外,重庆提出建好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深化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推动中新金融科技合作;江苏提出支持苏州开展央行数字货币试点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山东提出建设国家金融业密码应用研究中心;海南提出推动法定数字货币应用试点, 培育打造“区块链+金融”产业集群,争取开展“监管沙盒”试点。

  (六)其他领域

  在文化金融方面,北京提出建设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构建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北京模式”;安徽提出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健全文化投融资体系,争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

  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天津、河南提出创新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重庆提出探索形成贸易金融区块链标准体系。

  在融资租赁方面,天津提出巩固拓展融资租赁产业优势,建设东疆国际一流融资租赁聚集区。

  五、各具侧重的金融开放

  金融开放在多个省市的“十四五”规划中都有提及,其中上海是高标准的全面开放,北京、广东、海南、重庆的开放水平也比较高。广西、云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结合各自区位优势,提出了针对性的开放方向和特色。

  (一)上海

  上海的金融开放体现了国内领先、对标全球,明确了提高国际金融中心能级的目标,在多个领域提出了高标准,包括: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增强股票、债券、外汇、期货、黄金、票据等市场上“上海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资产管理中心、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国际再保险中心,营造与国际接轨的优良金融生态。

  在产品创新方面,上海提出,推进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包括开展人民币离岸金融服务、人民币外汇期货试点、研究探索国债期货作为特定品种对外开放、加快推进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统一对外开放、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等。

  在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方面,上海提出,支持上海清算所等主动参与中央对手方的跨境监管规则制定;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业务规则、监管等制度;加快金融法治规则与国际对接,加快适用国际通行的金融审判和仲裁规则。

  (二)北京

  北京提出建设国际金融开放前沿区,打造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高端商务服务集聚区。在金融市场开放上,打造国际创新投资集聚区,吸引更多优质外资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在京落地;在资本跨境流动上,支持QFLP、QDLP、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等试点,有序推进金融综合经营试点;在投融资便利化上,推动重点行业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外汇业务便利化,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试点和跨境资金池试点;在规则对接上,发挥金融法院作用,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多层次金融纠纷解决机制。

  (三)广东

  广东基于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定位,重点是粤港澳三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提出深入推进“深港通”“债券通”“理财通”,积极探索“保险通”,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深融合的跨境金融联通体系,打造国际化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探索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深化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推动跨境金融服务创新;建设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

  (四)海南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海南金融开放的核心是促进跨境资金流动便利,主要包括,健全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推动国际贸易结算便利化,建立新外债管理体制,落实好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跨境证券投融资改革试点”部署。同时在市场建设上,逐步在海南培育离岸人民币市场,并推进国际能源、航运、产权、股权和大宗商品等交易场所国际化发展。

  (五)重庆

  重庆在打造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定位下,除了开展本外币合一账户体系试点,推进跨境金融业务创新和人民币跨境使用等开放措施外,侧重点是与新加坡的金融合作,包括推进中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探索共建中新(重庆)金融合作产业园,推动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等。

  (六)广西

  广西在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的定位下,提出了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财富管理服务基地、金融信息服务基地、金融交流培训基地,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区域性货币交易清算中心、跨境投融资中心、跨境金融中介服务中心,并健全中国—东盟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黄金产业交易市场、区域股权投资市场、区域产权交易市场。

  (七)云南

  云南在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金融服务中心的定位下,重点是推动资金融通,包括: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完善跨境人民币账户体系,搭建人民币跨境结算通道,畅通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兑换渠道,加快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进程,提升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同时,推动与周边国家金融机构互设、产品共享,证券市场跨境业务合作、跨境保险业发展,与周边国家签署金融合作、监管备忘录等协议。

  (八)其他省份

  天津提出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推进离岸结算,打造北方国际航运融资中心。河南提出借助卢森堡金融中心地位,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发展离岸金融;加强跨境金融结算、人民币跨境业务、多式联运提单融资等金融创新,完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措施。山东提出有序扩大对日韩金融开放,探索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和发债、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等业务,支持青岛建设区域性日元、韩元结算中心。黑龙江提出积极引进金融机构跨境结算功能性总部,支持省内银行创建对俄人民币结算中心。内蒙古提出开展卢布现钞使用试点。江西提出开展外汇管理改革试验,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资金自由高效安全流动等。

  六、金融体制改革

  各省市基本上都将金融体制改革放在“深化或加强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一节”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特别是地方国有金融资本改革。比如,福建提出规范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竞争力。山西提出推动省属国有金融机构战略重组。不少省份有组建新的金融机构的部署,比如,贵州提出推动采用政府、信用评级较高的国有企业共同出资等形式再组建一家AA+级以上的融资担保公司或再担保公司,内蒙古提出发展地方法人持牌机构,江苏提出支持发展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黑龙江提出发起设立1家民营银行,河南提出支持设立民营银行、法人保险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此外,地方银行尤其是农村信用社改革是重点之一。河南、黑龙江、贵州、辽宁、山西、内蒙古、吉林均提出加快农信社改革,河南、内蒙古、宁夏、辽宁、山西提出推进地方银行改革。青海提出推进“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

  二是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比如,在直接融资方面,黑龙江提出力争新增上市公司30家以上,支持企业发行信用类债券,设立1-2家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联盟;河南提出力争新增50家以上境内外上市公司;湖北提出推动更多企业多渠道上市挂牌;湖南提出到2025年底力争私募股权投资规模实现翻番,力争所有市州实现至少1家上市公司,全省上市公司数量和湖南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数量实现翻番。多个省市提到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试点,包括广东、安徽、广西、贵州、甘肃、海南、河南、黑龙江、湖南、云南、浙江、青海、宁夏。在融资担保方面,贵州提出加快推动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提升信用等级、担保能力,对重大产业项目实行省市两级联合担保;湖北提出增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服务功能;宁夏提出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资本补充机制,完善区市县三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发挥保证保险融资增信功能。

  三是金融市场改革,主要是完善区域性资本市场和交易场所。比如,湖北提出支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规范创新发展,提升直接融资比重。辽宁提出支持辽宁股权交易中心完善功能。山西提出完善地方金融业态,补齐金融要素市场、基金业和风投创投短板。江苏提出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打造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资本市场“江苏板块”。浙江提出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率先建立资本市场普惠服务体系。内蒙古提出稳步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高效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孵化。

  四是地方金融监管改革。比如,广东提出推进地方金融组织分级分类监管。河南提出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山西提出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建立地方金融组织全覆盖、穿透式监管体系,建立金融服务考核评价制度。重庆提出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制,推进地方金融法规制度建设。

  五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生态建设。比如,上海提出探索金融税收改革,探索国有金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点,探索建设金融法治试验区,成立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辽宁提出建设全省统一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数字政府+金融科技)。江苏提出支持金融基础设施和支付一体化建设。重庆提出推进地方金融立法实践和金融法院、破产法庭建设,健全金融审判体系,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上,上海提出了不少对标国际的前沿措施,比如探索建立场内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建设中国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研究建设国家级大型场内贵金属储备仓库等。

  六是健全财政金融联动机制。全国和大部分省市“十四五”规划中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是放在同一节里的,这充分体现了金融与财政要紧密配合、协同发展的导向。

  [1] 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为上海主要金融要素市场成交额,包括股票、债券、期货、货币、外汇、黄金等要素市场,是统计期内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成交总额等金融市场成交总额,反映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活跃程度。

  作  者:王方宏  海南金融研究院

  李  振  海南金融研究院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总行一级部门。研究领域涵盖全球经济、国际金融、宏观经济与政策、金融市场、银行业发展等。)

责任编辑:陈嘉辉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