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戈谈成本冲击:几家欢乐几家愁?

2021年06月15日07:01    作者:伍戈  

  意见领袖丨伍戈

  核心观点:

  1.原材料价格普涨,各行业成本攀升。本轮大宗商品价格抬升并未伴随国内总需求的明显扩张,甚至是发生在疫后经济尚未完全修复的“脆弱”之时,因而具有鲜明的外部供给冲击特征。成本冲击之下,微观企业如何相机调整应对压力?宏观经济是否波澜不惊趋势依然?

  2.“几家欢乐几家愁”。成本冲击引致的大宗涨价对上下游各行业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上游而言,大宗涨价引致企业盈利提升进而带动追加投资。历史表明,即使在大宗价格见顶之后,上游盈利还将继续上升一到两个季度。大宗涨价对上游景气度的提振是显著和持续的。

  3.对下游而言,原材料涨价但需求未明显改善的情形下,终端产品难以充分提价,成本上升往往意味着企业利润侵蚀和行业投资承压。值得一提的是,每当大宗商品及进口价格高企时,我国出口商由于定价权较弱难以对出口品相应提价,贸易条件恶化促使贸易顺差收敛。

  4.展望未来,前期货币社融的持续下行或预示着下半年我国内需转弱。海外经济虽仍维持高位,但欧美商品消费逐步向服务消费的转移,叠加全球工业生产的修复,我国出口未必能有过去那般强劲。在此情景下,叠加成本冲击的后续影响,宏观经济趋弱态势或将更为明显。

  正文:

  原材料价格普涨,各行业成本攀升。本轮大宗商品价格抬升并未伴随国内总需求的明显扩张,甚至发生在疫后经济尚未完全修复的“脆弱”之时,因而具有鲜明的外部供给冲击的特征。成本冲击之下,微观企业如何相机调整应对压力?宏观经济是否波澜不惊趋势依然?

  一、成本冲击:几家欢乐?

  与纯粹的总需求扩张引起的大宗涨价不同,成本冲击时期国内需求往往不强,例如2004-2005年、2017-2018年等。成本冲击引致的大宗涨价对上下游各行业的影响差异较大。对于上游而言,大宗涨价带来企业盈利的提升,并进而带动其投资的上升。历史表明,即使在大宗价格见顶之后,上游行业以ROE为代表的盈利指标还会继续上升一到两个季度。可见,大宗涨价对上游行业景气度的提振是显著和持续的。

  图1:上游盈利与投资齐升

  注:今年的上游行业投资数据剔除了基数影响。

  二、成本冲击:几家忧愁?

  对下游而言,原材料涨价但需求未明显改善的情形下,终端产品难以充分提价,成本上升往往意味着企业利润侵蚀和行业投资承压。历史上,成本冲击时期下游的盈利与投资往往都较为低迷,今年也如此。原材料涨价对汽车、家电等下游行业的压力凸显,相关投资承压。

  图2:下游成本抬升,投资趋弱

来源:WIND,笔者整理来源:WIND,笔者整理

  注:今年的下游行业投资数据剔除了基数扰动。

  值得一提的是,每当大宗商品及进口价格高企时,我国出口商由于定价权较弱难以对出口品相应提价。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使得贸易商利润受到挤压,最终将促使贸易顺差收敛。

  图3:成本冲击促使贸易顺差收敛

来源:WIND来源:WIND

  注:今年以来的贸易顺差数据剔除了基数扰动。

  三、成本冲击:整体影响几何?

  历史表明,微观企业的投资行为通常由其前期利润的走势决定。但当成本冲击来临,前期利润的抬升往往并不能有效带动整体的制造业投资。这可能是因为,原材料涨价对终端需求的压制以及成本冲击对利润的侵蚀,从而使得大部分企业都保持谨慎而“不敢”扩大投资再生产。尽管大宗商品涨价对上下游的影响不尽相同,但从整体来看,成本冲击对制造业投资等的影响是负向的。

  图4:成本冲击之下制造业或将承压

来源:WIND来源:WIND

  展望未来,前期货币社融的持续下行或预示着下半年我国内需转弱。海外经济虽仍维持高位,但欧美商品消费逐步向服务消费的转移,叠加全球工业生产的修复,我国出口未必能有过去那般强劲。在此情景下,叠加成本冲击的后续影响,宏观经济趋弱态势或将更为明显。

  图5:考虑成本冲击,未来经济走弱态势或更明显

来源:WIND,笔者整理来源:WIND,笔者整理

  注:今年的经济增速数据剔除了基数扰动。

  四、基本结论

   一是原材料价格普涨,各行业成本攀升。本轮大宗商品价格抬升并未伴随国内总需求的明显扩张,甚至发生在疫后经济尚未完全修复的“脆弱”之时,因而具有鲜明的外部供给冲击的特征。成本冲击引致的大宗涨价对上下游各行业的影响不尽相同。

  二是对上游而言,大宗涨价引致盈利提升进而带动投资。对下游而言,原材料涨价但需求未改善,企业利润侵蚀投资承压。此外,大宗及进口价格高企时,我国出口商定价权较弱,贸易顺差有望收敛。整体看,成本冲击对制造业投资等影响是负向的。

  三是展望未来,前期货币社融持续下行预示下半年我国内需动能转弱。海外经济虽维持高位,但欧美商品消费逐步向服务消费转移,叠加全球工业生产修复,我国出口未必能持续强劲。叠加成本冲击的后续影响,宏观经济趋弱态势或将更为明显。

  (本文作者介绍: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

责任编辑:陈嘉辉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