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采宜: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软肋何在?

2021年06月08日16:13    作者:林采宜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林采宜

  我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投机性强于收藏性,缺乏契约精神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的软肋。

  • 2011年以来,中国的艺术品交易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大中华区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拍卖市场。 

    当代艺术在中国和海外市场的整体风险收益率和投资成功率均高于古典艺术。 

     海外艺术投资者偏好当代艺术,国内投资者偏好古典艺术。中国境内拍卖市场成交价总额最高的前三品类分别为近现代书画、瓷玉和古代书画。形成这种市场结构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投机性强于收藏性,而古典作品能更好地规避审美风格变迁或资本炒作带来的市场波动,因此保值增值功能更稳定。

     缺乏契约精神是中国当代艺术一级市场发育不良的重要原因,画廊没有充分发挥扶持当代艺术家成长并发掘其艺术潜力的功能,而拍卖行交易等二级市场充满投资性和价格泡沫。

  一、大中华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拍卖市场

  2011年以来,中国的艺术品交易市场进入下行周期,2011至2019年大中华区艺术品交易总额下滑40.3%,逊于同期全球艺术品市场0.3%的下降速度,2020年,得益于及时良好的疫情防控措施,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规模萎缩幅度(-13.6%)略好于全球市场水平(-22.2%)。

  从成交渠道看,在一级市场销售(如艺术经纪人和画廊、艺博会销售等)与二级市场交易(拍卖)两大门类中,拍卖为艺术品在中国市场进行交易的主要途径,拍卖成交在艺术品交易总额中占比持续超过60%。过去十年中,大中华区在全球市场的艺术品成交份额稳定在20%左右,而公开拍卖渠道的成交额占比长期超过30%,2020年达36%,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艺术品拍卖市场。

  从艺术品的成交价格看,拍卖价值最高的前三品类分别为近现代书画、瓷玉和古代书画。无论从拍品数量还是金额来看,古代、近代的艺术品投资交易远远超过当代艺术品。2010年,当代书画与油画及当代艺术门类的成交件数总和在所有艺术品中占比为21.8%,此后逐年下降,近年稳定在10%左右,当代艺术品成交额目前约占13%[注1]。

  二、从当代艺术交易看中外艺术品投资差异

  统计数据显示,当代艺术的风险收益率最高(平均年复合收益率为5.76%)、且持有期相对较短(8年)。与此同时,油画及当代艺术的投资成功率为68.19%,远高于中国书画的58.39%(以近现代书画和古代书画为主)和瓷器杂项的47.63%。

  同样,海外艺术品市场的现代、尤其是二战后至今的当代艺术品的收益率在不同持有期限中均高于近代与古典作品。因此,对现当代艺术品的偏好已成为全球艺术品投资的普遍趋势。2000年,以印象派及更早的古典艺术为代表的品类在全球公开拍卖市场成交量的占比超过50%,这一份额在其后的20年里被迅速崛起的当代艺术交易所挤占。2020年,当代艺术品在全球拍卖成交额与成交量中的占比均达到55%,成为全球艺术品投资的核心品类。

  国内与海外市场在艺术品交易上的品类偏好差异背后是投资环境的不同。以2019年下半年公开拍卖统计数据为例,国内市场的当代艺术品在各持有期区间中的平均持有期都短于古典艺术品,且短期持有期区间中的平均收益率高于中长期持有期区间中的平均收益率。当代书画的成交活跃,其成交率一直在66.88%到85.59%之间波动,位列三大品类之首,2000年以来重复交易比例高达8.85%,是古代书画的2.33倍。

  整体而言,我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投机性强于收藏性。具体而言,当代艺术的投资价值较大程度地反映了市场对于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与发展前景的认可,在中国当代艺术培育空间不甚成熟的情况下,艺术家本人的价值评估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而古代及近现代书画由于作品存世量与价值基本固定,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能更好地规避审美风格变迁或资本炒作带来的市场波动,因此保值增值功能更稳定。与之相对,海外当代艺术在各个时间段的整体收益率中枢都高于近现代以前的作品,因此艺术品投资的资金也集中于当代作品,可见,在成熟的艺术品投资体系中,市场给予当代艺术品与创作者更高的确定性预期。

  三、当代艺术投资的发展决定了中国艺术品交易的市场成熟度

  审美趋势、艺术家培养体系和艺术品定价机制是制约当代艺术在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在于国内艺术品投资的一级市场发展不充分。

  作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中国一级市场交易机构数量仅占全球总数量的9%,41%的画廊与签约艺术家合作期限在1-3年,进行10年以上合作的仅有5%,这意味着艺术家培养平台和价值评估体系缺失。(西方艺术界会将艺术家曾签约画廊的级别作为衡量其影响力的重要参考);此外,中国拍卖行集中度低且经常介入画廊交易,2019年五大知名拍卖行成交额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拍卖交易总量中占比仅为54%(美国艺术品市场上仅佳士得和苏富比两者的份额就超过了80%),众多良莠不齐的拍卖行成为了不规范交易的温床。由于艺术品投资估值评价体系缺失,头衔、过往拍卖纪录及人际关系等因素成为交易决策的依据。

  总体而言,缺乏契约精神是中国当代艺术投资市场的软肋,画廊没有充分发挥扶持当代艺术家成长并发掘其艺术潜力的功能,而拍卖行交易等二级市场充满投资性和价格泡沫。由于大量当代中国艺术家选择通过拍卖行或私下交易进入投资者视野,导致二级市场越俎代庖,替代一级市场的价值挖掘功能。与画廊、工作室等不同,拍卖行与艺术家之间只有买卖而缺少共同成长的关系,艺术品的价值发现机制混乱且容易被操控,形成当代艺术投资的泡沫。

  从成熟的艺术品发展经验来看,一味依赖古代艺术品“物以稀为贵”的特性进行稀缺性交易不利于艺术品投资行业的长远发展。当代艺术自有其赝品少、文化与艺术家品牌投资更鲜明等优势,在良好的艺术培养体系下更容易实现其投资价值。

  注释:

  [1] 最高时也仅达21.1%。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陈嘉辉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