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刚谈2021Q1银行业运行:外部环境改善,行业分化加剧

2021年05月25日15:01    作者:曾刚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曾刚 王伟

  摘要

  ■2021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各项指标有所回升,总体表现较为平稳。2021年3月末,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75.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仍保持较快增长。累计实现净利润0.6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4%,连续三个季度有所改善。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2.07%,较年初下降3BP,行业整体息差企稳,但农商行净息差仍下降幅度较大。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80%,较年初下降了4B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其中城商行下降幅度较大。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为187%,较年初上升2.5个百分点,该指标反映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加强。大中型银行的抵补能力较为稳健,但城商行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低于平均水平,风险抵补能力分化较为明显。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0.63%、11.9%、14.5%,总资本充足率较年初下降19个BP。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覆盖率为141.7%,较去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不同类型银行流动性分层现象日趋明显,流动性风险依然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小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

  ■展望2021年二季度,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尽管有所改善,但还存在不确定因素。严监管已经常态化,银行风险处置将会继续推进,公司治理、监管制度短板也会不断补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基本成形,部分纳入系统重要性监管的股份制银行可能会面临一定资本和流动性压力。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监管制度出台,后续商业银行通过负债创新来高息揽储等行为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

  目录

  一、宏观经济环境

  二、银行业经营情况 

  (一)资产规模依旧保持较快增速 

  (二)净利润增速持续改善,但分化显著 

  (三)净息差小幅下降 

  (四)风险状况 

  三、二季度运行展望 

  (一)稳妥有序推进风险处置,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二)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对银行带来新的挑战 

  (三)商业银行负债质量和合规性监管不断强化 

  (四)互联网贷款监管强化,中小银行面临较大转型压力 

  报告正文

  一、宏观经济环境

  2021年一季度,欧美国家经济出现了较强劲复苏,但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间仍存在较大缺口,随着美国基建需求和通胀的进一步走高,可能会导致美联储加息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进而导致一些债务高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复苏前景恶化。国内经济方面,2021年一季度实现了同比18.3%的增长,但考虑到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增速略低于预期,预计全年增速在8.1%左右,而最终消费需求、资本形成、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等三驾马车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年份水平。在经济持续恢复的过程中,应看到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仍充满了不确定性,疫情冲击对经济的长期影响还有待观察。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保持相对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重点把握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货币政策方面,总体来看,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体现了前瞻性、主动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一季度M2同比增长9.4%,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3%。贷款利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3月末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3%,较去年同期下降0.19个百分点,小微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3月末CFETS人民币指数报96.88,较上年末升值2.15%。

  2021年一季度整个银行业监管政策保持延续,一是严监管已经常态化。高危机构风险处置和中小银行改革不断深入。银行业不良贷款核销力度继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试点也有序推进。此外,公司治理、监管制度短板也不断补强。二是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基本成形,部分纳入系统重要性监管的股份制银行可能会面临一定资本和流动性压力。三是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监管制度出台,后续商业银行通过负债创新来高息揽储等行为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

  二、银行业经营情况

  ❑ 资产规模依旧保持较快增速

  截至2021年3月末,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监管指标数据,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329.6万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商业银行总资产275.9万亿,较去年同期增长9%,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的83.7%,占比有所提高。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134.1万亿元,占比40.7%,资产总额同比增长8.1%;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59.2万亿元,占比18.0%,资产总额同比增长9.1%。整个银行业资产仍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资产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在于商业银行在政策指引扩大信贷资源支持实体经济以及LPR改革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显著提升,导致各项贷款余额增长速度较快。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6.4亿元,同比增长了12.3%。贷款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贷款结构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达到40.9%,连续17个月上升,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达到45%。二是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长速度加快,一季度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6.7万亿,同比增长34.3%,增速比上年末高4个百分点。上述贷款增速变化也体现了在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下,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和改善。

图1  商业银行资产及资产增速变化趋势(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图1  商业银行资产及资产增速变化趋势(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

  ❑ 净利润增速持续改善,但分化显著

  2021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143亿元,同比上升2.4%,净利润连续三个季度有所改善。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1.28%,较上季末上升1.8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91%,较上季末上升0.1个百分点。分机构类型看,城商行同比改善最明显,净利润增速同比提升至5%,超出市场预期。农商行盈利增速基本为0。

  综合上市银行一季度财报数据可以看到,一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4.6%,高于银行业整体2.4%的增速,也高于营收3.7%的增速。上市银行利润增速最快的是城商行板块,同比增长10.4%,其次为股份行、农商行和大型银行,分别同比增长8%、6%和2.5%。一季度国有大行仍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对利润有一定侵蚀,加之体量巨大,相较中小银行,大行盈利增速相对偏低。此外,一季度仍有12家上市银行盈利增速为负,包括部分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

  监管数据和上市银行数据共同印证,行业内部分化态势仍在持续。对于利润和营收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全国性银行和地方性银行进一步分化,地方性银行之间也呈现出强者愈强的市场格局,且这一现象可能并非短期趋势,通过分析部分上市银行的季度报告也可以发现,区域、结构分化加剧也进一步拉大银行间经营差异,处于东南沿海及成渝经济圈的股份行、城商行随经济回暖业绩迅速回暖,而处于区域经济金融发展较慢的城商行仍面临不良资产出清的挑战。其次,营收同比显著大于净利润同比,体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幅度依然较大。在做实真实不良率政策导向下,拨备计提的大幅增加使得营收与净利润指标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带有一定的政策导向特征。第三,前瞻性来看,尽管商业银行整体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但利润同比增速依然趋势向上,说明银行资产质量还在持续改善,利润增速向上持续性有较为坚实的支撑。

图2  商业银行净利润及增速变化趋势图2  商业银行净利润及增速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

  ❑ 净息差小幅下降

  以净息差衡量各类银行的盈利能力,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2.07%,同比下降3BP。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同比变动-1BP、11BP、-11BP和-24BP,农商行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其他银行。净息差的下降,一方面来自于当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及中小企业的利息、本金延期的大背景下,银行资产收益率下行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受制于融资渠道和管理水平,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下降难度较大。但也应该看到,银行净息差也受到一定程度上政策利率的保护,LPR报价维持不变,也对商业银行净息差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从上市银行季度数据来看,一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增4.8%,其中生息资产同比增速8.5%,净息差同比下降8bp。对比2020年末净利息收入同比增6.9%。

图3  商业银行净息差变化趋势图3  商业银行净息差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

  ❑ 风险状况

  1. 不良贷款率首次下降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达2.79万亿,同比增速为7%,已经是今年最低增速。从最近几年不良贷款余额走势来看,不良资产余额上升的趋势已经得到遏制,上升幅度已经低于资产增速。

  银保监会前不久提出,2021年银行业要保持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不减,推动全年不良贷款处置总体多于2020年。各家银行在监管政策引导下,也普遍增加了不良贷款核销的力度。一季度关注类贷款余额同比下降8%,保持连续4个季度的下降趋势,潜在不良持续改善。关注类贷款规模与占比的下降表明,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新增不良将处于可控范围内。同时,随着疫情影响基本结束,经济明显复苏之下,银行资产质量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图4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变化趋势图4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

  2021年一季度,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80%,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较去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下降。其中,大型银行不良率为1.47%,同比增加了7BP,但总体保持较低水平,股份制银行不良率下降了19BP,城商行和农商行同比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分别下降51BP和39BP,但农商行由于前期增长加快,目前仍然处于3.7%的高位。

  在38家A股上市银行中,超过六成银行不良贷款率在一季度出现下降。通过对上市银行季报分析得到,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等不良率改善幅度最大,不良率环比下降10bp以上。

图5  主要类型银行不良率变化情况图5  主要类型银行不良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

  不良率的下降,一方面得益于银行经营业绩改善与信贷投放逆周期扩张,但更大程度上还是来自商业银行加大了不良贷款的核销力度。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21年一季度银行贷款核销金额达1734亿元,同比增加184亿元。除了贷款核销之外,商业银行也在采用多种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包括与资产管理公司达成债权转让协议、加快发行不良资产支持证券(ABS)等,甚至有中小银行打算借助定增计划清理不良贷款存量。

  尽管不良率有所下降,仍需关注未来银行资产质量中的风险点。主要包括:一是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后,将有少部分贷款转为不良贷款,或将集中在2021年三季度暴露,而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中小微企业客户较多且资质较为下沉,资产质量或受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延缓暴露冲击会更大。二是监管对不良认定标准持续趋严,银行不良贷款率预计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上升,金融风险上升压力尚存。三是一些特定领域的风险仍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主要体现在弱资质房企融资渠道收窄,区域性信用风险分化加剧,以及产能过剩行业短债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等方面。

  从监管层面,需要提前研判并建立政策和工具储备,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做好协调与配合,共同为企业和实体经济提供更多帮助。从银行层面,则要一方面提高支持企业有效信贷需求的效率,直达企业,避免被僵尸企业占用资源,并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信贷优化重组;另一方面则应及时补充资本金,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和信贷供给能力,同时金融机构抓住时机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

  2. 风险抵补能力分化较为明显

  拨备覆盖率体现了银行抵御预期损失的能力。2021年3月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5.2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2180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7%,较去年末增加2.5个百分点,该指标反映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加强;贷款拨备率为3.38%,较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当前总体拨备情况依然高于监管要求,且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稳健水平,风险抵补能力仍处于合理区间。

  但也要看到尽管大中型银行的抵补能力较为稳健,但城商行和农商行却大幅低于平均水平。其中,大型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19%,较年初增加了4个百分点。大型银行本身拨备覆盖率较高,远超最低标准,适度下调可适当优化利润结构。股份制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04%,较年初增加了7个百分点,提升到了200%以上,保持了比较稳健的资产核销力度。城商行3月末拨备覆盖率为182%,较年初下降了7.6个百分点,风险抵补有所降低,但也属于稳健范围内。农商行年3月末拨备覆盖率为124%,较年初上升2个百分点,已经大幅低于150%的安全区间。出于对未来风险因素的考虑,当前农商行不良率高企,同时风险抵补能力较为欠缺,要高度关注这些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图6  主要类型银行拨备覆盖率变化图6  主要类型银行拨备覆盖率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

  3. 流动性指标保持稳定

  流动性比例。2021年3月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58.46%,较年初基本持平,分银行类型来看,大型银行流动性比例上升0.7个百分点,略有上升,股份行下降4个百分点,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上升2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整体变化不大。

图7  主要银行类型流动性比例变化(单位:百分比)图7  主要银行类型流动性比例变化(单位:百分比)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

  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为1.8%,较年初下降40BP,整体处于今年来较低水平。贷存比(人民币境内口径)为77.2%,较年初略有上升。

  贷存比的攀升体现了信贷与存款增速差异的影响。自2020年一季度疫情发生以来,商业银行提高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和抗疫的幅度,贷款规模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末,上市银行中部分大行、股份行贷款占资产比重已超过50%。而存款端,受更加严格的负债管理政策的影响,存款增速有所下降,信贷与存款增速的差异导致存贷比攀升。少数上市股份制银行一季度存贷比已超过100%,最高接近120%,面临存贷比过高、流动性覆盖率不足的双重困境,需要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升资产负债的期限与规模匹配度,谨防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发生。

图8  商业银行整体超额备付金率与贷存比变化(单位:百分比)图8  商业银行整体超额备付金率与贷存比变化(单位:百分比)

  流动性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的重要指标,2021年3月末流动性覆盖率为141.7%,较去年同期较已经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仍高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中要求的100%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一般由银行购买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来满足,这些资产的收益率相对较低,流动性覆盖率回调一定程度也体现了商业银行对于流动性成本的考虑。

图9  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变化趋势图9  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各项流动性指标数值都满足监管指标的下限。但需要注意的是,商业银行流动性包括结构性流动性指标和日间流动性指标,商业银行在满足结构性流动性指标的前提还是需要加强日常流动性管理,保证备付的稳定性。根据不同银行的特征,未来大型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要点仍然应该是不断提高额外流动性的运用效率,最大化资金利用价值;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重点保持流动性指标的稳定,并对市场流动性压力情景做好充分的准备;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面临较大挑战,未来还是应该在加强核心负债、降低负债成本、增加资本金补充方面多下功夫。

  4.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压力增大

  2021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0.63%、11.9%、14.51%,总资本充足率较年初下降19个BP。在结构性上,其他一级资本对资本充足率的贡献为1.28%,与年初保持不变,体现了近年来监管引导银行多渠道、多层次补充资本的政策在持续发挥作用,资本结构合理性也在提升。但整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占比仍相对偏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其他一级资本充足率更是大幅低于平均水平,所以在政策上进一步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二级资本充足率贡献率2021年一季度末为2.60%,较年初下降了10BP,2020年以来基本没有提升。受包商银行、锦州银行等信用事件影响,市场对中小银行的信用水平仍然存在质疑,其通过二级资本债来补充资本的渠道仍不通畅。2020年商业银行整体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利润增长相对于规模增长而言相对滞后,导致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乏力,一季度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3%,较年初下降了9BP,同比下降了25BP,少数城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接近监管要求红线。而核心一级资本作为银行抵御风险最核心的工具,其下降会进一步增大市场对银行的风险预期,这些银行应通过定增、可转债等方式,积极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图9  资本充足率结构变化趋势图9  资本充足率结构变化趋势

  分银行类别来看,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6.2%,要显著高于其他银行,且基本在16%以上保持稳定。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5%、12.7%、12.1%,从历史数据来看,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图10  不同类别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趋势图10  不同类别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趋势

  三、二季度运行展望

  ❑ 稳妥有序推进风险处置,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2020年,一些高风险金融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序处置,系统性风险已经较前几年得到明显缓解。但2021年,监管部门依旧要求要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做好存量风险化解工作,遏制各类风险反弹回潮。一是继续加大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核销力度,分类施策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二是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加快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协调。健全金融风险问责机制,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对重大金融风险严肃追责问责,有效防范道德风险。三是有效发挥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聚焦早期纠正,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专业化、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提升金融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全局性和主动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四是持续深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引导其坚守定位,聚焦主业,在加强风险防控的基础上,发挥好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 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对银行带来新的挑战

  人民银行与银保监会共同制定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已于4月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附加监管规定》从附加监管指标体系、恢复与处置计划、审慎监管措施等方面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附加监管要求,是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的一般性框架。依据之前发布的《评估办法》,监管部门将定期对商业银行进行打分,并根据评分将D-SIBs划分为五组。根据《附加监管规定》,第一组到第五组的银行分别适用0.25%、0.5%、0.75%、1%和1.5%的附加资本要求(若银行同时被认定为国际系统重要性银行及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采用二者孰高原则)。

  随着《附加监管规定》的出台,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基本成形,部分股份制银行可能面临一定挑战。首先,在资本充足率方面,部分股份制银行如果得分较高,可能会被划入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得分较高组别,面临较高的附加资本要求。则在盈利能力放缓、外源性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渠道有限以及未来不良处置力度可能依然较大的情况下,这些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对于少数有可能纳入的地方法人机构来说,虽然从规模角度被纳入可能性较高,但预计在关联度、可替代性、复杂性等方面因业务涉及深度远不及股份行,即使入选预计也会在得分较低组别,对附加资本要求可能并不明显。其次,在流动性监管方面,若后续监管对高得分组别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赋予更严格的流动性监管要求,将促使银行加强一般性存款特别核心存款的吸收力度,降低同业负债占比,并进一步拉长同业负债久期,确保流动性指标的稳定。在此情况下,具有稳定存款基础的建行、工行、邮储等大行并无压力,但部分流动性指标安全边际相对不足的股份银行对于中长久期的NCD发行需求可能会加大。

  ❑ 商业银行负债质量和合规性监管不断强化

  3月26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从负债来源稳定性、负债结构多样性、负债与资产匹配合理性、负债获取的主动性、负债成本适当性、负债项目真实性等六方面明确了负债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后续商业银行通过负债创新来进行高息揽储等途径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

  总体来看,《办法》首次提出商业银行全面负债质量管理的体系,梳理了此前散落于各类监管文件中关于流动性风险监测等方面的指标,从监管的层面增强了对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监督的系统性。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商业银行对于负债管理的合规性要求,要求商业银行开展负债业务创新活动,应当坚持依法合规和审慎原则,不得以金融创新为名,变相逃避监管或损害消费者利益;不得设定以存款时点规模、市场份额、排名或同业比较为要求的考评指标,防范过度追求业务扩张和短期利润。这对商业银行特别是负债能力偏弱的中小银行形成较为严峻的挑战。相比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由于网点布局、客户结构等不足,负债结构单一、同业负债占比较高、负债稳定性不足,未来中小银行在如何平衡负债稳定性与增强负债主动性和结构多样性及成本的适当性等监管要求方面将面临较多挑战。

  ❑ 互联网贷款监管强化,中小银行面临较大转型压力

  2月20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称《通知》),针对去年7月《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称《办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细化了审慎监管要求。《通知》大幅度收紧了互联网贷款政策要求,是对《办法》的进一步细化和修正,主要目的在于落实中央关于规范金融科技和平台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要求,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

  具体来看,《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强化风险控制主体责任,独立开展互联网贷款风险管理,自主完成对贷款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的风控环节,严禁将关键环节外包。同时,明确三项定量指标,包括出资比例,即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单笔贷款中合作方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集中度指标,即商业银行与单一合作方发放的本行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一级资本净额的25%;限额指标,即商业银行与全部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的互联网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全部贷款余额的50%。在实际执行中,目前已有地方监管局在银保监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收紧了对中小银行(特别是农村中小银行)的三项比率限制。

  在短期内,对互联网贷款(特别是联合贷款)监管的强化对中小银行,特别是资产端面临较大投放压力的农村中小银行带来不小的挑战。近年来,受限于本地经济状况,以及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约束,农村中小银行的信贷下沉能力有限,加之大型银行下沉“掐尖”,农村中小银行在资产运用方面的瓶颈愈发突出。在这种背景下,通过“联合贷款”来拓展资金运用渠道,是缓解“资产荒”困境、获取收益的重要途径。监管的限制,从长远看,尽管有助于推动农村中小银行打造核心能力,但在短期内,由于资金和投入能力有限,加之资金成本偏高,在与大型银行的竞争中,不利地位可能愈加明显。从监管政策角度,有必要在限制中小银行跨区域发展,引导其回归本源、聚焦本地的同时,对中小银行实施差异化的监管要求,适度降低监管成本,为其下沉服务创造更适宜的条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BRI)是国家级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下属专业性研究机构,负责人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教授。中心主要从事国内外银行业政策与实践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国内外监管政策研究、银行经营管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等。此外,中心致力于搭建银行业产学研交流平台,为监管机构、银行业机构以及金融科技企业提供应用性研究成果和咨询服务。

  (本文作者介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责任编辑:范迪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双循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