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勇等:拜登刺激政策呈现出国际溢出分化现象

2021年04月26日19:50    作者:周天勇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周天勇

  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周天勇 许文立 主持

  202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呈现高衰退、高失业、高负债的“三高”特点。随着新冠疫苗的接种,2021年世界经济将重新启动,并缓慢复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6%,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5.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7%。但受到全球新冠疫苗分配不均(全球排名前10的发达国家占有全球80%的新冠疫苗)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力度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2021年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面对冬春疫情考验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国民经济开局良好。2021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49310万亿元,同比增长18.3%,扣除2020年一季度低基数因素后,增长率为5.0%。这份成绩来之不易。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撰写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21年一季度报告》,详细分析了2021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形势、增长动力与苗头性问题,对2021全年经济走势进行了预测,并对当前一些热点问题和可能的风险点展开研判,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2021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2020年初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正在化解,国民经济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打下了牢固的高质量发展基础。

  总体来看,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后文简称“GDP”)按去年同期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3%,创造1978年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以来的最高记录。与2019年第一季度可比6.3%的两年等值增长速度计算,我国2021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规模已经恢复至疫情前的98%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已经基本消除了2020年年初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巨大不利冲击,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就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恢复情况而言,在2020年第一季度遭遇9.6%的快速萎缩后,2021年第一季度录得24.4%的超高速增长,按照相同的测算方法第二产业增加值已经恢复至疫情前的102%左右,较2019第一季度可比5.3%的两年等值增长速度情形下实现了更快的增长;就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恢复情况而言,在2020年第一季度萎缩5.2%后,2021年第一季度录得15.6%的超高速增长,按照相同的测算方法第二产业增加值已经恢复至疫情前的96%左右,基本消除了2020年年初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

  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总体价格水平的变动呈现出相对较强的结构性特征,最终消费领域的总体价格水平在猪肉价格逐步平稳的良好形势下触底温和反弹,中间生产领域的总体价格水平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增长的推动下快速上涨,产业链上下游间相对价格调整速度的快慢差异持续增大。总体而言,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抬升诱发的国内生产资料快速上涨的推动下,2021年第一季度GDP平减指数名下平稳上行,GDP平减指数增速明显台上,并达到2019年以来的阶段性高位水平。在最终消费领域,居民消费价格在2020年第四季度末至2021年第一季度初触底后迅速摆脱通货紧缩区间,并在3月重新回升至正增长区间,非食品类消费品价格的温和上涨在一季度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回升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由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已经开始通过国内生产资料的快速上涨影响到最终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输入性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正在形成。在中间生产领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在2021年第一季度结束了自2019年1月以来的持续下跌,并在3月大幅反弹至4.4%的快速上涨水平。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较去年5月的-5.1%的低位水平大幅回调超过10个百点,今年3月已经加速至5.8%的较高水平上;生活资料工业生产出厂价格指数亦扭转了去年9月以来的暂时性下跌局面,至今年3月已经回升至0.1%的上涨区间。就相对价格的调整而言,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中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剪刀差由去年5月约-5.6个百分点的水平快速提高至3月的5.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剪刀差则由去年4月-6.4个百分点快速提高至今年3月的4.0个百分点,总体价格水平调整的结构性特征持续增强。

  二、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

  2021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课题组利用国际最流行的宏观经济预测方法——即时预报(Nowcasting),根据中国2011年7月-2021年3月的24个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月度和季度混频数据[1],得到GDP季度增速和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的月度增速预测结果。

  模型预测结果显示,由于2020年一季度的低基数,2021年一季度的名义GDP同比增速达到19.74%,但随后的二季度-四季度的名义GDP同比增速逐渐回落至9%左右,分别为9.46%、8.48%、8.16%,全年名义GDP同比增速为11.12%。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我国2021年四个季度的实际GDP 同比增速分别为:19.09%、6.96%、6.03%和5.03%,全年实际GDP同比增长8.87%。扣除2020年低基数因素的影响,我国2021年四个季度的实际GDP同比增速可能分别为:5.63%、5.46%、6.00%和6.43%,全年同比增长5.90%。

  此外,模型预测结果显示,CPI增长率呈现上涨趋势,2021年年末可能超过3%,PPI增长率则始终在3%以上;货币指标的增长速度与GDP增长基本同步,以M2增长为例,一直维持在9%左右的水平,货币政策持续稳健;财政收入增速呈现上半年高速增长,下半年平稳增长的态势,而财政支出则会大幅增长;2021年大幅增长的还有进出口。

  三、2021年一季度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

  (一)突发事件:“新疆棉”事件的经济影响

  一季度以来,部分欧美国家蓄意捏造“强迫劳动”罪名,对新疆棉花和中国纺织服装供应链进行持续打压、制裁。“新疆棉”事件一方面反映出外部环境的严峻性与复杂性,同时也凸显了我国行业部门在供应链主导权、定价权与贸易中的相对弱势地位,以及我国产业安全所面临的挑战。为了进一步分析此次事件对我国产业链及外贸部门所带来的冲击,课题组采用全球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新疆棉事件”对我国宏观经济及棉纺上下游行业部门所带来的影响,具体情景设置包括1)美国禁止进口新疆棉及棉织品;2)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禁止采购新疆棉,以及3)以上两个情景的综合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美国对疆棉及相关棉纺制品的进口禁令对中国棉纺纤维作物出口并未带来实质性冲击,但中下游产品纺织品、服装出口有所下降,在纺织品下游贸易中与中国形成竞争关系的东南亚国家服装出口从中受益。BCI对新疆棉花的采购禁令虽对我国棉纺纤维作物产出形成冲击,但国内对棉纺上游产品的消费需求有所提升,国产棉花将转为内销,且采购禁令对我国棉坊行业中下游产出、消费及进出口贸易影响较小。同时,对中国棉纺业供应链打击的负面影响将会延伸至其他供应链主要国家的下游纺织品、服装行业部门,包括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均有不同程度受损。

  (二)热点问题:全球通胀预期上升

  2021年第一季度,在全球经济艰难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恢复时,美国拜登政府在2021年1月公布了总规模高达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措施,旨在加速美国经济的复苏步伐。同期,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21年第一季度较去年同期大幅抬升,并且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2021年第一季度已大幅超过新冠疫情冲击前的水平,而包括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以及日本银行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均未明确超级量化宽松措施退出的时间表,由此引发国内外各界对未来通货膨胀加速和滞胀的担忧。

  总体来看,包括G7、G20、欧元区以及经合组织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和经济组织的整体通货膨胀水平均保持在目标水平以内,并且在2021年第一季度尚未恢复至新冠疫情冲击前的平均水平。未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水平在经济景气预期回升、财政刺激计划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等供需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将继续向新冠疫情前的平均水平回升,暂时超过新冠疫情前平均通胀水平的可能性增强。但是,全球经济依然缺乏中长期持续加速通货膨胀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基础,全球范围内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概率较小;国内总体物价水平在2021年上半年将面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抬升引致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输入性价格上涨压力对中间产品生产成本的冲击较大,对产业链下游消费品和服务品的影响相对较小,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生产价格的结构性偏差在2021年全年将明显增强。

  (三)热点问题:拜登政府“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

  拜登计划实施1.9万亿美元的美国纾困计划(The American Rescue Plan),其中4000亿美元用于失业补贴,3950亿美元用于抗击疫情和医疗,3500亿美元向州政府转移支付,3000亿美元用于直接补贴居民,1700亿美元建设教育等。课题组采用动态GTAP模型及其最新数据库,模拟分析了拜登的刺激方案对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冲击。测算发现,拜登刺激政策呈现出国际溢出分化现象。

  一方面,拜登新政将显著提振美国经济,但整体出口贸易出现下滑。具体来看,新政预计将可以使美国2021年的实际GDP实现2.88%的额外增长,这意味着美国整体经济或将迅速恢复到疫情爆发之前的水平。居民和政府消费都增长2.9%左右,投资增长近3%,就业率下降1.3%,国内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产出都显著增长。然而,巨量的财政刺激导致的经济过热使美国的国内价格升高,尤其是生产要素价格增幅达到1.54%,这使得美国的商品在出口市场上丧失了价格竞争力,导致出口下滑0.40%,净出口减少930.4亿美元。

  另一方面,从全球经济来看,拜登的刺激政策对大多数国家均造成了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美国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补贴使得其出口价格显著提高,其他国家的贸易条件相对恶化。世界主要经济体受到的波及程度不尽相同,受损幅度最大的印度和韩国,实际GDP仅下降0.06%和0.05%。考虑到当前的模型框架并不能很好地刻画市场过热和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实际经济中其他国家受到的波及程度很有可能大于模拟结果。

  此外,拜登新的刺激计划对中国经济有负面影响,且影响程度较小。实际GDP下降0.02%,居民和政府消费均下降约0.5%,投资下降0.26%,国内的就业率下滑0.05%。但危中也有机遇,我国的出口增长0.45%,各行业的净出口呈现出全面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其他制造业(50.3亿美元)、采掘业(14.6亿美元)、化学橡胶制品(11.6亿美元)和家具业(11.6亿美元)。总之,拜登新政对我国出口贸易有利而对整体经济有不利,我国应该密切关注国内要素市场,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政策缓解外部冲击,通过调整贸易政策帮助进口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合理利用出口利好的势头,关注重点行业,争取更稳固的外贸优势。

  四、2021年宏观经济风险点

  课题组分析认为,2021年疫苗供应不足与分配不均使得全球经济恢复存在不确定性,且政策转向带来的金融风险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挑战。

  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全球供应超过7亿剂新冠疫苗,其中,超过87%的疫苗被富裕国家所拥有,低收入国家仅仅收到0.2%的疫苗,且有20多个国家/地区还没有疫苗。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新冠疫苗的不公平分配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极大的损失。根据Çakmaklı et al.(2021)的测算[2],如果发达国家在2021年完成全民接种,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只有50%的人完成接种,那么,全球经济会损失3.8万亿美元,约在全球GDP总量的4%左右。根据IMF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预期2021年全球经济会增长6%。也就是说,如果新冠疫苗分配不公,2021年全球经济很可能仅仅增长2%左右,这会极大的拖慢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疫情逐步好转、经济复苏的预期不断强化,全球通胀预期持续抬升,全球货币政策转向渐行渐近。当前,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且存在恢复的不平衡性,在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中,若国内外经济恢复和货币政策转向的节奏、时点不同步,料将加大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我们采用包含新冠疫情和资产泡沫在内的DSGE模型来模拟政策疫情冲击和政策转向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结果显示,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在新冠肺炎爆发初期,资产价格会一路走低,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资产价格又开始走高,甚至超过疫情前的水平,这表明金融市场已经出现过热情形。在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开始好转之后,资产价格开始持续下降,资产泡沫破裂。更加危险的信号在于,在模型经济模拟的100周内,资产价格的下降趋势没有任何反转的势头。而全球政策转向及收紧趋势可能加快资产价格下跌的速度,加大金融风险。

  五、应对举措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推进疫苗接种进度,并采取一切科学、合理、合法的方式激励民众接种疫苗;同时扩大疫苗供给能力,尽可能的保证我国尽快实现群体免疫,积极参与全球疫苗分享计划,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促进疫苗的公平分配,以实现完全重启经济。

  (二)更加注重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审慎把握政策转向时机和力度。当前,经济复苏开局良好和资产价格高位并存,加剧宏观环境的复杂性,加大调控难度,需多维度精准研判经济形势,更加科学精准宏观调控。一是面对国际货币政策转向,既要保持国内经济复苏势头,又要防止政策收紧可能导致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引发的金融风险。二是密切关注微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恢复情况,切实保障微观主体活力。三是高度重视预期引导和管理,充分做好应对预案。

  (三)释放要素体制剩余,加快推进新发展格局形成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加快释放要素体制剩余,更好地释放制度红利。

  一是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无论是“新疆棉”事件,还是国际政策转向,尤其是拜登刺激政策呈现出国际溢出分化现象,都意味着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的重要性,零和博弈势必会产生更大的不利冲击。

  二是积极推进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形成。这需要加快释放要素体制剩余,以剩余的再投入来支撑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本文作者介绍: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

责任编辑:范迪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