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王涵
投资要点
事件:2021年3月CPI同比为0.4%,强于预期的0.2%,PPI同比为4.4%,强于预期的3.3%。除了油价上涨推动通胀走强之外,我们认为还有以下两点因素导致通胀超预期:
通胀超预期原因一:原先滞后上涨的核心CPI分项开始修复。如我们在《骤雨初歇——2021年宏观春季策略》中提到的,今年上游大宗价格上涨对下游消费品的涨价传导明显偏慢。在2021年2月以前,核心CPI一直处于快速下降趋势,其中衣着、居住分项一直未看到明显修复。但是,从3月的CPI数据来看,衣着和居住分项环比开始明显高于季节性规律。同时,我们也看到3月PPI生活资料分项中的衣着和耐用消费品分项环比也出现明显超季节性,为2020年以来首次。核心CPI的修复反映上游涨价对下游消费品价格滞后传导的效应开始显现,但是下游价格上涨幅度仍低于上游,PPI-CPI剪刀差的扩大对中下游行业盈利可能仍有挤压。
通胀超预期原因二:除原油外的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3月PPI同比上涨4.4%,远高于上期的1.7%,其中去年价格变动翘尾影响约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3.4个百分点。虽然生活资料的上涨部分解释了PPI超预期的原因,但PPI同比的上涨主要是生产资料价格的拉动(权重约为70%)。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来看,除了受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的燃料、动力类价格明显上涨之外,化工原材料、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价格上涨远超于季节性规律,环比涨幅分别为4.8%、3.8%、3.0%。
但值得注意的是,PPI滞后国际大宗价格约1个月。从历史数据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PPI 的影响约滞后1个月,这说明3月PPI超预期更多反映的是2月春节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而非3月的国际大宗价格走势。对比统计局公布的国内50种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环比来看,PPI环比约滞后15-30天。
往后看,PPI同比仍将继续上行,但环比或减慢。如上所述,PPI环比略滞后于统计局公布的50种重要生产资料价格环比,该指标在3月已出现下行,因此推测4月PPI环比也将出现下滑。另一方面,如果拆分原油和非原油分项对PPI的拉动来看,非原油分项对PPI的拉动其实自今年以来已出现衰弱。但未来在原油价格和去年低基数的支撑下,PPI同比或继续走高。
风险提示:全球需求下滑;地缘政治风险。
(本文作者介绍: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范迪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