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开伟:对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依然要保持高度警惕

2021年03月11日15:13    作者:莫开伟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莫开伟  

  近几天,《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等国内重要媒体纷纷披露了银保监会各省局、分局春节后涉及银行违规行政处罚信息,表明各地各级银保监机构丝毫都不放松对各级银行信贷违规经营行为的监管,惩罚力度不减。数据显示,3月1日至5日仅仅一周时间,各地各级银保监机构共开出罚单40余张,其中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的罚单数量占7成左右。

  从各地各级银保监机构处罚信息综合看,各地银行机构违规违法主要集中在贷款违规进入楼市、贷款违规流入股市、同业业务违规等领域,其中贷款业务更是违规违法的重灾区,贷款业务违规成为最主要的整治目标,占本月已公布信息的7成。

  商业银行目前仍有不少信贷资金流入监管部门禁止的楼市及股市领域,真是令人想不通。因为自去年8月份以来,监管机构对银行涉及房地产以及楼市领域的贷款频频出招,像唐僧的“紧箍咒”越来越紧,先是2020年8月20日,央行与住建部联手出招“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也就是被业内称为限制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三道红线”。就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央行和银保监会又发布了关于银行业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要求,并2021年第一天正式实施。该制度将全国的银行分为5个档次,分别规定了其“个人房贷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上限”,以及“各类房贷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上限”,所以也被称为银行业的“两道红线”,“两道红线”直接限制了银行贷款流向房地产市场的上限,也表明了银保监机构抑制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决心,且“三道红线”和“两道红线”分别从需求端与供给端对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及楼市领域起到了“全封闭”作用。在这种监管高压态势下,银行信贷资金还在违规进入房地产及楼市领域,不能不让人感到惊讶。 

  显然,监管机构下大力气抑制银行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及楼市领域,并非神经过敏,而是嗅觉和感知到了房地产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据去年底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一篇撰文中指出,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房地产确实已成了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任务重压力大,不痛下决心,房地产贷款无限制增长脚步将无法停歇。同时,也要看到,贯彻落实中央政府有关房地产调控政策,抑制“房住不炒”,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建立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如果不把住银行信贷这个“总闸门”,一切都将是一句空话。由此,从供给和需求两端,来给房地产行业去杠杆,给居民端去杠杆,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看来,郭主席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此次各地银保监机构查处的银行机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及楼市领域或者通过经营贷、消费贷等途径变相进入房地产及楼市领域的问题确实存在,对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及楼市领域依然要高度关注。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银行机构在信贷资金流入楼市的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一是缺乏大局观念,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一些商业银行机构对执行中央确定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漠不关心,对监管部门出台的有关控制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及楼市领域的政策也是置若罔闻,心里只考虑自己经营的“一亩三分地”,对大量信贷资金投放到房地产及楼市领域可能会引发的产业泡沫以及由此诱发的信贷风险视而不见,平时在信贷监管上对一些信贷人员违规发放房地产及按揭贷款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信贷经营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比如去年四、五月份疫情期间深圳、杭州等地出现经营贷流入楼市的违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商业银行缺乏大局观念、对贷款“三查”不严格有很大的关系。二是部门利益驱使,只围着完成考核任务。现在商业银行竞争压力的确不小,存款任务、贷款利润、中间业务等任务有时将一些商业银行机构网点负责人与员工压得喘不过气来,而职务晋升、绩效工资获取又与经营业绩密切挂钩,在执行房地产信贷政策与获取自身考核利益上,不自觉地倾向完成任务上,在信贷投放上也是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忽视信贷长期可持续经营,总是抱着“泥鳅熟一节吃一节”心态;且由于银行机构负责人及员工不断进行岗位轮流,缺乏长远信贷经营规划,完成任务自己就可及时收益,岗位轮流其他地方之后房地产及楼市领域的贷款到底会出现怎样的风险,根本不去考虑;总觉得只要自己没有从中牟利,似乎与自己的关联责任不大了。为此,一些商业银行机构负责人甚至不惜信贷造假来完成利润任务,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让房地产监管禁令如同“牛栏里关猫”,形同虚设,无法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三是信贷懒政行为,诱发追求短平快信贷项目。在当前经济不景气情况下,银行信贷营销也的确面临不少困难,需要贷款的人多但有足够偿还能力、能保证贷款没有风险的贷款企业(人)比较少,贷款放出去能够收得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现在商业银行信贷追责机制越来越严,也让不少信贷人员把信贷营销的眼光瞄向了房地产信贷项目及楼市按揭贷款上,总觉得房地产企业及按揭贷款是当前风险最小的信贷项目,在防范信贷风险上“一叶障目”,只看到信贷局部利益没有看到整体风险。加上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确实存在信贷需求萎缩的尴尬局面,要寻找到前景比较好、又可靠的信贷项目非常不容易,于是就把信贷营销的着力点放到了房地产项目及按揭贷款上。四是存在较大的侥幸心里,打监管擦边球。信贷资金之所以依然向房地产及楼市领域流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少商业银行机构对金融监管心存侥幸心里,总觉得监管机构力量有限,不可能对所有信贷违规行为都能“明察秋毫”,哪怕放了10笔违规贷款被查出9笔,还有1笔不能查出可能就不会亏了;同样还认为监管机构也会顾及情面,在一个地方总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信贷违规被查出就想办法攻关通融,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导致在违规放贷上的处罚低成本,不能让一些商业银行机构对守法合规经营心存敬畏之心,这也是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及楼市领域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之一。

  显然,当前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及楼市领域的行为依然不能放松警惕,应始终严防死守,加强对信贷资金的全流程监管,让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真正流到宏观调控政策要求的地方上去,流向最需要资金滋孕的实体企业身上去。那么,具体从哪些方面来防止信贷资金继续违规流入楼市或房地产领域?从目前现实看,可从三方面着手:

  其一,监管从严,对发现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及楼市领域的行为严厉惩罚。要求商业银行在本季度末对所有贷款尤其是经营贷、消费贷等进行自查自纠,主动暴露违规流入房地产及楼市领域的信贷问题,向监管部门汇报,争取宽大处理,采取积极收回等措施进行纠正。同时,监管机构派员深入重点银行机构进行复查,凡发现瞒报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及楼市领域的行为,严厉惩处,对于高管职务一撸到底,任职资格彻底取消;对于员工所有绩效工资停发,对单位处以重罚。真正加大信贷违规经营成本,让商业银行在贷款上再也不敢违规投向房地产及楼市领域。

  其二,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让商业银行信贷经营始终围绕国家宏观调控的“指控棒”旋转。各级监管机构组织商业银行高管进行宏观调控政策学习,增强商业银行高管政治意识与大局意识,消除本位主义思想,统一商业银行思想,增强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的认识,使商业银行所有的信贷经营活动都围绕到房地产调控政策上来,让商业银行真正重视房地产及楼市信贷资金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风险,将抑制信贷违规行为化成自觉的行动,增强信贷守法合规经营的自律力,为遏制各种信贷违规行为提供思想与方向上的保障。

  其三,签订目标责任状,让金融法规与行政纪律约束相结合构筑防信贷违规屏障。各级监管机构应与所辖商业银行机构在服从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及楼市信贷守规等方面签订目标责任状,按季考核兑现,对于信贷资金没有违规流入房地产及楼市领域的商业银行予以降低存款准备金、不良贷款容忍度、优惠贷款利率等激励政策,否则提高监管要求,并对商业商业银行高管及相关责任人予以严厉惩处,让商业银行形成一种信贷“守法合规光荣、违法违规可耻”的良好氛围,营造有利的信贷生态环境。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独立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范迪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