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秦朔
金秋十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表彰了40位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明哲入选。
十月公布的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评出先进个人99位、先进单位49个,马明哲也在其中,是25位“奉献奖”获奖者之一。脱贫攻坚奖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是该领域规格最高的政府奖项。
马明哲获得的两个“含金量”极高的奖项,一个体现的是创业创新的成功,一个体现的是社会责任的担当。
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引领企业不断超越自己,迈向无止之境。胸怀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回馈社会,这是企业家的深层动力,引领企业攀登无我之境。
业界一直说马明哲有两个大脑,一个想今天一个想明天,一个想金融一个想科技。荣获深圳“40年40人”和全国脱贫攻坚奖,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马明哲的两个头脑,一个想着企业,一个想着社会。
1988年平安保险在蛇口开业时,只有13名员工、3台电脑、400平方米办公面积,32年后,平安已经位居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第21位,在金融机构中的排名仅次于伯克希尔·哈撒韦(排名14)。考虑到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收入构成中,非保险业务大致是保险业务的近4倍,所以单就金融收入看,平安已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金融公司。
借用美国第74任财政部长、高盛集团前董事长兼CEO亨利·保尔森的话,“平安的成长故事是一个不断创新、坚韧不拔和展现超群领导力的壮举,也是中国经济奇迹的一个缩影”。
为什么平安能从小到大,与时俱进,登上金融业规模第一的山巅?
这个答案,和平安从创立伊始就建立了规范化的现代公司治理、使管理层可以按照长期主义目标,做那些“难而久又是对的事情”有关;和平安一直致力于搭建“制度建在流程上,流程建在系统上”的管理体系有关;更与马明哲身上所体现出的企业家精神与远大抱负有关。
上篇:财富之创造
马明哲的企业家精神,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财富的创造,一个是财富的责任,即为何创造财富以及如何回馈社会。
在第一个层面上,马明哲身上有三个鲜明特征,即强烈的危机感,正向的思考习惯,不竭的学习意愿。
【危机感】
先说危机感。平安脱胎于蛇口工业园区,是市场化改革的产物。在平安之前,内地的保险市场是垄断经营,只有一家公司、一种服务、一种价格。平安是一个新生儿,没有优越的背景,一开始只能在深圳一个地方做产险,如果不努力,或者一遇到对手的抑制就退缩,不可能存在下去。
这种强烈的危机感造就了平安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今天平安的一些高管当年都是从“扫楼”做业务起步的。当时国贸大厦是深圳的地标,有几百家各类贸易公司在此办公,平安人就从50多层开始一层层往下扫。一位参与过“扫楼”的高管说:“过去只有人保一家在经营,客户有啥材料,要自己跑一趟去交。平安的业务员则愿意上门取资料,随叫随到,还经常为客户取衣服,帮客户搬家,觉得有客户能让自己跑腿办事,就是一种信任,只要客户一提出,特别心甘情愿去干。”
马明哲也多次说过,创业早期,一次次的挫折和客户的不理解、不接受,让同事们难免感到无奈和沮丧。“但我们坚信,我们给客户送去的,是责任、承诺和希望,时间会证明一切,保险一定能得到客户的认同。我和同事一起,白天骑着自行车外出展业,顶风冒雨,走街串巷;晚上用最原始的铅字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印保单,为节省成本,就在办公室席地而眠。”
市场经济的好处就在这里,只要你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加努力,为顾客提供了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就能活下来,走下去。“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这种孕育于蛇口的文化基因,正是平安不断前行的密码。
马明哲的危机感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20多年前,马明哲就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影响。他特别关注1997年上市的亚马逊(Amazon),当时亚马逊主要在网上卖书,效益远远不及线下的连锁书店巴诺(Barnes & Noble),但亚马逊的市值却高于巴诺。他仔细研究发现,网上书店的商业模式更好。
比如一些销量低的冷门书,线下书店不会进,因为占货架又没有产出,但亚马逊会进,而且是等顾客付款后再向批发商进货,虽然用户要等些时间,但能买到别的地方买不到的书,仍然很满意。另外,亚马逊的顾客用信用卡马上付款,而亚马逊给批发商、出版商付款一般是三个月后,这使亚马逊一直有现金流,一旦用户到了一定规模,有了网络效应,就会前途无量。
马明哲在平安内部多次说:“投资者给亚马逊这么高的估值一定是有原因的,他们相信亚马逊代表未来。对平安来说,现在的‘好’并不代表未来的‘好’,否则我们也可能成为巴诺那样的公司。”
为此,马明哲矢志不移地推动平安的科技化转型与互联网发展。2002、2003年前后就开始筹备张江后援中心的建设,2008年建成,逐步将全国几千个分支机构的后台作业和服务集中纳入后援中心。正是有了从那时开始的数据积累和探索,到了人工智能时代,平安才能厚积薄发。
【正向思维】
马明哲有危机感,同时他也是一个正向思考者,总是想办法化危为机。
平安1988年5月27日开业,而蛇口工业区最早向深圳金融监管部门递交成立“平安保险公司”的请示是1986年7月16日,向中国人民银行递交申请是1986年12月6日。从请示到政策落地,马明哲一直在跑。他不怕生面,不怕屡次三番被拒,有人开玩笑“谁叫他姓马,马就喜欢跑”。
当时马明哲不断接到“建议很好,但目前条件暂不成熟”、“目前的法规环境和再保体系均不完善,暂缓”等反馈,但他并不气馁,而是反复努力、汇报和沟通,终于促成了多部委的专题研讨会,尽管有些部门提出异议,但会议最终决定,采取让新公司“限于深圳特区开展业务”的折中方案。平安拿到了“准生证”。
开业不久就遇到一个问题,有些平安承保的船舶或货物在内地出险,要在内地理赔。平安只好和具有全国网点的同业公司签订检验理赔协议,让其代为查勘理赔。1989年初,同业公司宣布取消代理关系。平安进退维谷,如果靠自己派人赶到现场处理,往往要花几天时间,赶不及,要承担罚款损失。
在困难面前,马明哲的正向思维发挥了作用。平安向监管部门反映,由于同业不合作了,影响到客户理赔,所以请求在部分沿海城市设立代表处,开办理赔、检验业务。平安抓住海南建省、成为全国最大省级经济特区的机遇,从海南突破,设立了第一家分公司,再逐步走向全国。
【学习力】
马明哲酷爱学习。早年为了学好英语,他把《新概念英语》的单词记在一张张小卡片上,一张卡片十个单词,十张卡片一小捆,每天带几捆在身上。当时马明哲自己开车上下班,经常会捎带顺路的同事,很多人都记得他在开车时也开着录音机练英语听力。
2004年平安H股上市路演,马明哲看到高盛的员工使用“黑莓”手机进行移动办公,就给平安的管理层每人配了一个“黑莓”。他自己很喜欢摆弄“黑科技”,是平安高管中对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玩得最透彻的人。他曾说,企业要科技转型,企业的领导人自己也要当科技发烧友。
马明哲非常注重借助“外脑”的学习。他的口头禅是,“如果河上有桥,我们干嘛非要摸着石头过河,付一点儿过桥费,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风险。”在中国企业中,1987年、1988年诞生于深圳的华为和平安,是在知识学习方面投入最高的两家企业。IBM在中国多年的最大客户是华为,麦肯锡在中国最大的客户是平安。
平安在资本市场上深受海外投资者信赖,与其很早就引入外资股东、和国际化的治理规范接轨是分不开的。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九十年代中期入股平安后,平安聘请了国际会计师进行审计,按国际会计准则做报表,每年要制订清晰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如果实现不了有一系列处罚。国际知名会计事务所进场后,对平安的报表提出了总计200多个问题,有几十个“保留意见”,当时平安的财务部为了改报告,连续多日加班加点到深夜,马明哲看得心疼,经常晚上开车出去给员工买肠粉当宵夜。
今年5月在平安采访时见到马明哲,他说现在平安同步开展的创新咨询项目就有11个。尽管平安在有些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仍需不断学习,借鉴专业咨询公司的全球最佳实践经验。
马明哲的危机感、正向思维、学习意愿交织在一起,推动了平安的迭代创新。从产险到寿险,到综合金融,到“金融+科技”“金融+生态”,平安的特质就是永不止步。
如果没有马明哲的企业家精神,很难想象一个产险起家的公司,现在可以和一流的互联网公司在市场上同台竞争。平安的科技人员现在有10万人,专门做研发的有3万人,有几十个研究院,3万人里高水平的科学家有3000多人。继平安好医生(01833.HK)、金融壹账通(OCFT.US)之后,平安旗下第三家金融科技公司陆金所也将登陆资本市场,目前已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IPO文件。
但马明哲永不满足。他的口头禅之一是“去年的马明哲,领导不了今年的平安”,他仍在思考、学习和求索。
中篇:财富之责任
马明哲为何有如此强烈、始终在熊熊燃烧的企业家精神?可能有一定的个性原因,但更是因为职业热爱和家国情怀。
【争强好胜】
马明哲个性要强,力争最佳,从不甘居人后。2017年5月18日,他以支教志愿者的身份到平安援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六安希望小学,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老人与海”的公开课。在课堂上他分享了儿时的一段经历:小学时,因家庭被打为“右派”遭受牵连,落选了班长,他不甘心落后,严格要求自己,奋发学习,与同学良好相处,后来重新当上了班长。马明哲称,儿时的这个挫折来得很及时,让自己警醒了做事要戒骄戒躁,才会有进步和成长空间。
这种争强好胜的个性也深深映射在平安的管理文化中。平安喜欢赛马制,个体间要排名,各业务之间也会设立多个团队一起比赛,平安人每天有“三比”——跟自己比、跟计划比、跟市场比。
跟自己比,看相比过去的业绩是不是有增长;跟计划比,看自己的目标是不是超越董事会的目标;跟市场比,平安作为整体是不是市场上表现最好的,各子公司有没有在各自的市场上做到最优。机构之间每天也在赛跑,比如深圳和上海赛跑,平安银行的两个分行比谁跑得更快。竞赛无处不在。
比起个性,马明哲企业家精神的更深的驱动力,是对职业的热爱和家国情怀。
【爱保险,为国家】
职业热爱指的是马明哲对济世及人的保险事业情有独钟,他坚信保险济世及人的价值,所以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
平安创立30周年时,马明哲内部演讲的题目就是《铭记初心,我就是一名保险推销员》。他说,最早的保险业拓荒者都非常明白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我们推销的不仅仅是一个保险,更是一份对亲人的关爱和责任,一份对未来的保障和承诺。
马明哲的家国情怀一以贯之。1986年他在蛇口提出能不能复兴有百年历史的招商局保险,这是孕育平安的最初起源。
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其初衷是“翼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所谓“渐收利权”,是指让中国人办的企业也能承运漕粮,与洋商分利,“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1875年,保险招商局成立,1876年创办仁和保险公司,1878年创办济和水火公司,1886年仁和、济和合并,成立“仁济和保险公司”。
招商局的这种精神源流,以及把企业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国运即商运”的气质,在改革开放后演变为“敢为天下先”、勇当“市场经济试管婴儿”的创新精神。激情燃烧的蛇口岁月深刻地影响了马明哲,让他在创立平安保险时,内心就有一种更加深刻的驱动力。
1999年,马明哲主持编写了《平安新价值管理文化——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完善平安企业文化》。其中写道:
“一个国家的强大归根到底来自民族企业的强大,民族企业直接为国家创造财富,为人民生活创造物质,为人民生活提供保障。”
“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崛起的背后,一定是以几家全世界最杰出、最优秀的企业作为支撑,平安必定是其中的核心企业之一。”
这两段话不是在强调“中国梦”的今天所说的,是21年前提出的。当时做的PPT上就有一页,由上至下有六个层次: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企业实力、民族企业价值、公司价值最大化、个人价值基于公司价值、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从最高的“国家繁荣富强”逐步落实到“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驱动平安方方面面的发展。
21年前的这张PPT定格在平安的历史中,也一次次在平安的发展中再现。近年马明哲提出平安要努力实现世界十大市值公司和世界一流科技公司的目标,可以说是在新时期平安价值管理文化的最新版本。
争胜个性、职业热爱和家国情怀,这些马明哲的深层动力,见诸于行为,就是怀着危机感,带着正向思维,终身学习,创新不止。
下篇:财富之奉献
马明哲的家国情怀,不仅体现为争创世界一流的抱负,还表现在作为企业公民的济世及人上。
马明哲在平安发展的第一个十年,就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平安一度在培训大厅里摆放了孔子和牛顿的雕像,分别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精神。马明哲注重股东价值、客户价值、员工价值、社会价值的平衡(平安“四大价值”),强调义利并举,爱人犹己,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如同墨子所说,“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家国情怀】
1994年,带着“教育好一个贫困的孩子,可以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的初心,平安在安徽六安建成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学,并自此开始深耕教育公益项目,到目前已援建希望小学114所,并建立了一套系统化的帮扶模式,包括以校舍等修缮为重点的百万维护计划;支持品学兼优、家境困难学生的希望奖学金;援助乡村师资建设的志愿者支教行动;希望小学校长、主要任课教师的培训,等等。
2006年,平安投入1000万元初始资金,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中国平安公益基金”。
2017年,平安教育公益理事会设立,马明哲担任理事长。
保险是平安的根,每逢大灾大难,马明哲总是第一时间亲自组织响应。
2002年,向中国红十字总会捐赠1000万元捐血车;2008年初南方冰雪灾害,向南方电网捐赠总保额262亿元的保险以及1200万元抗灾款物;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捐物超7700万元,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捐赠1000万元,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向壹基金捐赠650万元开展普及儿童减防灾教育……灾难面前总有平安的身影。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2020年上半年,平安累计捐款捐物超过1.75亿元。
马明哲不仅领导和亲自参加平安的公益项目,作为个人,他对公益也身体力行。
2007年,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指导下,他和家人设立了明园慈善基金。第二年汶川地震,明园基金立即向灾区捐赠了500万元。截至目前,明园基金已捐赠5000万元,援建了13所明园学校。新冠疫情暴发后,明园基金也捐赠了800万元用于新冠药物研发。
在明园基金发起时,作为捐助人的马明哲给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感恩一直是平安文化的核心内容,感恩也是我创建平安多年来的人生体悟”,“在复兴繁荣的21世纪,当我们有幸仰赖于社会历史机遇而积累了个人财富,当社会中还有规模庞大的弱势群体需要帮助,我相信,饮水思源,反哺社会不仅是一种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它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在信的最后,马明哲写道——“奉献财富不仅和创造财富一样令人兴奋和快乐,它也和创造财富一样有利于国家和社会进步。”
在马明哲引领平安前行的历程中,企业家的脑和企业公民的心,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水乳交融。
【“金融+科技”的扶贫新模式】
马明哲获得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主要是因为在他领导下,中国平安于2018年以创新扶贫理念、扶贫机制和扶贫方式,紧扣“精准”二字,聚焦贫困地区的产业、健康、教育三大根源性致贫问题,全面启动了面向村官、村医、村教三个方向的“三村工程”。
马明哲提出,平安作为综合金融集团,要发挥自身的业务优势,利用“金融+科技”精准帮扶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覆盖全产业链、全扶贫周期的扶贫模式,通过“产前”扶智培训,“产中”扶贫贷款、保险担保、贴息支持,“产后”消费扶贫等三个环节,并融入“扶贫保、溯源保、防贫保”三种保险产品,构建出“三村”“三环”“三保”平安特色扶贫模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三年来,“三村工程”已在全国21个省、自治区落地,通过扶贫保、发债、贷款等形式,共发放扶贫资金266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7万人,人均增收2500元,惠及贫困人口73余万人;援建升级乡村卫生所1210所,培训村医1.1万多名,体检义诊覆盖9万余人;援建升级乡村学校1054所,培训乡村教师1.4万名,受益学生约30万人。
平安参与扶贫,不是简单捐钱,而是注重产业造血,资金技术两相助。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企业家精神在扶贫领域的发扬。
平安的很多科技手段,都在扶贫中大显身手。
如通过远程医疗和云端平台远程阅片,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
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高光谱识别等技术,建设智慧农业风险平台;
通过灾害风险区划,精准识别高风险地块,提前部署风险监控措施或更改耕种计划;
通过物联网、无人机及遥测识别,监测作物长势,高精度预告气象,评估地块灾害等级,锁定损失范围,做好赈灾物资及救灾人员调配;
利用人脸识别技术首创“牛脸识别”,向奶牛场发放扶贫贷款后,派工程师给每头牛拍照,农户定期上传牛照,通过数据积累和机器学习,将来可以更好地识别牛的健康状况,并将每头牛的情况精准到每个贫困户。
金融加科技的扶贫模式,更有未来。
|《高岚岚的勇气》
结语:一滴水珠,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
平安“三村工程”,背后是马明哲的三愿:愿“贫有所助”,所以有“村官”;愿“病有所医”,所以有“村医”;愿“学有所教”,所以有“村教”。
正念结正果,所以有今天的满目收获。
平安创立30周年时,马明哲在致辞中说:
“三十而立,我们愈发体会到,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与社会的发展休戚与共,平安的成长,得益于国家富强,得益于社会繁荣,得益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一滴水珠,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家企业,只有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命运、民族复兴,才能基业长青。三十而立的中国平安,将始终饮水思源,心怀感恩。”
从1986年提出复兴百年招商局保险,无论马明哲和平安走到哪里,家国责任都念念在心。
正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的爱,对民生需求的持续洞察,对报效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才长久地驱动马明哲和平安在商业和科技上不断创新,孜孜以求,挑战极限。
创业创新的无止之境,以天下为己任、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无我之境,这就是马明哲和中国平安的追求,也是平安的无尽生命力之源。
(本文作者介绍:商业文明联盟创始人、秦朔朋友圈发起人、原《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责任编辑:张缘成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