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南:居民财产性收入从哪里来?

2020年03月27日18:31    作者:李庚南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庚南

  毋庸置疑,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关键,是让老百姓有消费意愿,同时有消费能力,说到底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如何让自己的“钱袋子”鼓起来应该是离我们最近又最远的期望。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等23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出了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19条“硬核”举措,明确提出要“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这无疑诱发人们关于“钱袋子”的无边遐想。

  毋庸置疑,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关键,是让老百姓有消费意愿,同时有消费能力,说到底都离不开一个“钱”字。短期看,在疫情之下,需要发挥积极财政的作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发放消费券等形式直接提升居民购买力;长期看,则需要帮助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为消费经济开拓源头活水。

  按照统计部门界定,居民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这四部分收入中,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性收入相对属于被动性的,增长与否受到受雇单位经济效益、国家社会保障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经营性收入对于很多有固定职业的特别是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而言并不适用,因此,财产性收入应该是唯一可以由居民自主发挥、各显身手的领域。通过对既有财产的运营实现个人财富的增长,应该是一条具有普适意义的路径。

  那么,如何实现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稳定增长,用财产性收入装填我们的“钱袋子”?这就需要我们客观地分析当前的现状、潜力及阻滞,找到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点。

  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现状:快还是慢?

  从增长速度看,我国近年来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呈上升趋势。2013年—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8311元提高到28228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财产性净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8%、8.7%、7.2% 、11.2%。其中,2018年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12.9%,明显快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他分项。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数据整理

  但从占比看,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总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占比明显偏低。2018年末,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占比分别为56.08%、17.19%、8.43%和18.3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数据整理

  这种状况既说明了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巨大潜力,也说明稳定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对于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促进全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从现状出发,加快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不仅需要速度,也需要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财产性收入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提升财产性收入对居民“钱袋子”的贡献度。

  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依托:楼市还是股市?

  居民财产既包括以房地产为主的非金融资产,也包括存款、理财、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据《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9》,2018年末我国居民总资产达46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房地产为325.6万亿元,金融资产139.5万亿元。金融资产中,存款约72.4万亿元,保险、银行理财分别为19.3万亿元和18.2万亿元,股票、证券投资类资产约16.1万亿元,信托计划权益6.5万亿,债券0.8万亿元。上述结构表明,我国居民财产70%集中于房地产。

  从财富效应看,人们的视野大抵集中在楼市和股市(包括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长期以来,楼市和股市轮番上演着致富的“梦想剧场”,甚至一度成为市场资本流动的跷跷板。

  但从持续增长性与普惠性看,两个市场创造财产性收入的能力其实迥异。从长周期看,楼市表现得韧性十足,一骑绝尘不回头;而股市则内力不足,雪拥蓝关马不前。

  从楼市看,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伴随房价的持续上涨,房地产带给居民的财富效应比较明显。截至2018年末,我国居民房地产规模较1998年增长了25倍,成为我国居民财富积累的主要载体。房地产资产的增长,主要缘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持续上升态势。据WIND数据,以2011年为基点,2020年2月末全国百城住宅平均价格上长了55%,价格指数则随阶段性调控而波动;而同期二手房销售价格指数为181.1,相当于较基期上涨了81.1%。

  数据来源:WIND

  而股市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其实不尽如人意。尽管从1990年以来上证综指的总趋势仍是向上,但自2007年起基本处于3000点上下箱体振动状态。据WIND数据,近十年年化收益率为-1.4%;到2019年末,上证综指近18年时间里的累计涨幅是25.5%,复合年化收益率是1.3%,远远低于存款、债券、房地产等大类资产。基日(1990年12月19日)以来年化收益率12.15%。

  数据来源:WIND

  楼市、股市财富效应的明显反差,恰恰反映了居民对两个市场的不同认知。居民对房地产的偏爱既有传统“居者有其屋”观念的影响,也房地产本身周期性的表现,更有政策环境的影响。而居民对股市的认知则恰恰相反,市场运作的不规范、投机性使价值投资束之高阁,市场预期不稳定。但从国家持续的房地产调控导向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大趋势看,房地产市场预期的逐渐理性化,资本市场也将日益规范,市场或向价值投资回归。因此,可以预见,居民目前的资产配置格局将改变。

  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路径:三个跨越

  从财富效应的边际递增性看,要提高居民资产财产性收入增长水平,就应对资产配置格局做相应调整,核心是提高增值能力强的资产比重、降低低收益型资产比重。

  《意见》就“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指出了清晰的路径,要求丰富和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产品,稳定资本市场财产性收入预期,完善分红激励制度,坚决查处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分红派息权益的行为。基本取向是由实物资产向权益类资产转移,突出资产的资本功能,逐步实现非金融资产向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中存款资产向资本市场转移,以提升居民家庭资产的整体增值能力,摆脱有财产没有财产性收入的尴尬。这其中需要迈过三个“坎”,实现三个跨越:

  一是实现由非金融资产向金融资产的梯度转换,或者说由楼市向股市的转换,逐渐提高居民金融资产的比重,这应该是最惊险的一跳,也是实现居民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的根基。

  如果要将居民的财产配置由重楼市向重资本市场主要是股市转移,关键要是降低居民对楼市的粘性,通过持续的房地产调控逐渐改变居民的市场预期,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形成理性的楼市预期。而最根本的是,要在逐渐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边界、改变“土地财政”依赖的基础上,实现调控手段由行政化向市场化的真正转变,从而使房地产调控真正走出原有的“涨价——调控——涨价”的怪圈。同时,要切实拓宽居民投资理财的渠道,让居民在楼市之外找到限相对稳健可信的投资方向。

  二是实现金融资产由存款等现金类资产向投资类资产梯度转换,或者说由储蓄向投资的转换。关键是改变居民的风险偏好,降低风险厌恶程度。

  我国居民总资产中金融资产占比本就比较低,而金融资产又绝大部分配置在储蓄存款,谨慎性储蓄需求仍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等预防性需求是家庭储蓄居前三位的主要因素。与此相匹配的是居民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总体偏低,数据显示,将近三分之二家庭不能承受本金亏损,属于极度风险厌恶型。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显然不利于提升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要激活居民有限的金融资产,通过优化配置,降低储蓄存款比例,增加权益性资本投入。关键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居民投资无后顾之忧,在医疗、养老及教育等方面多一些政府兜底性安排。这或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从推动净值型理财入手,引导居民走向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逐渐增加固收类、权益类资产比重,提高资本市场的参与度。

  三是实现固定收益类资产向权益类资产的梯度转换,通过合理配置各类金融资产,提升资产的整体增值能力,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空间。

  关键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是资本市场的规范性问题。要通过加强市场监督,严肃市场纪律,严厉查处要努力建设清平的资本市场,让投资者重拾信心。关键是要探索和完善集体诉讼赔偿和反置举证等投资者保护机制。其次是落实体现价值投资的分红机制。要从监管方面增强制度供给,完善上市公司分红规则建设,积极探索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与大股东减持挂钩等约束机制。督促上市公司切实履行现金分红义务,认真回报投资者。第三是推动散户市场向机构投资者市场转换。逐渐改变A股散户市场特征,推动散户投资向机构投资转换,这是从整体上提升居民在资本市场财产性收益的理性选择。

  (本文作者介绍: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