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移民政策与生育政策改革哪个更紧迫?

2020年03月06日07:35    作者:梁建章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梁建章

  最近,司法部全文公布了《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在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该《条例》迅速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得到了很多经济学家的肯定,但网上也出现了不少反对和误解的声音。

  很多人习惯将永久居留权称为“绿卡”,这显然是受到了美国制度的影响。但有意思的是,以往国人如果对美国“绿卡”制度发表评论,通常都是抱怨门槛太高导致难以申请。可如今面对中国的“绿卡”制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却是抱怨门槛降低,担心会导致大量外国移民涌向中国,从而挤占原本有可能属于自身的资源。

  那么,《条例》中规定的门槛到底高不高呢?仔细阅读全文的话,会发现绝对不低。比如外国人要想选择投资移民的话,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在中国境内投资折合人民币一千万以上”,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这一金额要高过很多发达国家的标准;又比如,如果选择技术移民的话,要求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或者从国际知名高校毕业,在中国境内工作满三年,其间实际居留累计不少于一年。总体而言,中国“绿卡”依然处于世界最难申请的行列,区别无非是从过去的近乎不可能,逐渐放开到有可能实现的高门槛。

  实际上,在中国推出《条例》之前,早就有许多外国人在中国工作和生活。问题在于,由于当时的永久居留权可望不可及,导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无法享受社保和医保,无论个人购房还是子女入学都会遇到很多麻烦,甚至购买飞机票和高铁票都要比普通的中国人复杂很多。《条例》的出台,既是为了降低这些本不该存在的麻烦,同时也有利于对在中国长期居留的外国人进行规范管理。

  移民的悖论

  或许是由于传统思维和个人立场的缘故,很多人仍然会对将永久居留权授予外国人这件事心存抵触,并且提出了一系列质疑。

  有人会问:

  计划生育还没有放开,怎么可以给外国人永居?

  户籍政策还没有取消,怎么可以让外国人永居?

  儿女们上名校那么难,怎么可以让外国人永居?

  大学生们找不到工作,怎么可以让外国人永居?

  房地产贵得那么离谱,怎么可以让外国人永居?

  国内还存在贫困人口,怎么可以让外国人永居?

  以上提到的很多问题的确存在,但是,在国内的社会问题尚未完全得到解决之前,是否就不能向外国人开放永居呢?其实两者之间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更有甚者,还有一种颇具代表性的声音——中国的男性人口本来就比女性多出那么多,现在再来一帮外国小伙子“抢”老婆的话,国内的光棍会不会变得更多?对于这种并非纯粹出于玩笑的态度,我倒是想反问一句,那为什么不允许更多的外国女性获得永久居留权呢?

  人口是负担还是资源

  其实,以上提到的很多担忧,都是过度考虑可能存在的消极因素,却对蕴藏的积极因素选择性无视。至于这些逻辑在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默认来华的外国人都是来瓜分存量资源的,却忽视了他们有可能为增量资源做出的贡献。其实,这种想法就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的错误一样,始终把人口当成一种负担,而不是作为资源来加以重视。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决定了政策导向上的区别。如果是负担,那么当然是越少越好。但如果是资源,就应当是多多益善。打个比方,中国目前需不需要优秀的高科技人才?单就这个问题而言,相信所有人都会给出肯定的回答。既然需要,又何必太在意英雄的出处?是本土人才固然好,是归国留学人员也不错,要是华侨回来报效祖国更是一段佳话。那么,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吸引那些金发碧眼的科技人才呢?

  如果《条例》有助于引进更多优秀的外国创新人才,那么中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得到大大增强,在国内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仍然会令大量本土人才受益。同时,这些高科技人才所缴纳的税收,也有利于充实政府的财政收入,可以开办更多的学校,建设更多的医院,包括给更多的贫困人口提供支持。说得直白一点,中国从这些外来人才身上赚到的东西,要比给予他们的多得多。

  全面清理超国民待遇

  其实,很多人对于《条例》的反感,并非完全想不明白这些道理。只是外国人永久居留权这个话题,引发了人们对于现有的生育、户籍以及涉外政策的思考,并且将部分不满情绪直接指向了《条例》。

  比如很多人最担心的就是,如果有更多的外国人获得永久居留权,会不会造就更多的“超国民待遇”。以户籍政策为例,一个普通河南人在北京工作三十年,也难以取得当地户口。如果换成一个荷兰人,通过《条例》轻松获得比河南人多得多的权益和福利,民众当然无法接受。还有在高校里面,外国留学生经常拥有比本土学生好得多的条件,也是很容易引发不满的现象。

  我们对此的态度,当然是反对任何歧视政策和超国民待遇。但我们也并不认为《条例》会让问题变得更悲观,恰恰相反,如果所有事务都有法可依的话,会更有利于实现公平公正,让“永久居留权”成为“国民待遇”的同义词。比如原先在有些部门那里,觉得必须给外国人提供不见于明文规定的好处才算是对外友善,那么在《条例》出台之后,按照规定授予对方永久居留权,本身已经是最大的优待,没必要再施加那些会令国人感到不公平的额外恩惠。《条例》的出台,应当成为在国内全面清理“超国民待遇”的一次重要契机。

  还有很多人担心,一旦移民政策放开之后,会不会出现很多外国混混专门来中国骗取社会保障?那么,不妨对照一下目前《条例》中的规定,看看哪些低素质人群能够达到其中的高门槛?至于有些人担心的外国人通过“假结婚”方式获得永久居留权,其实仔细看一下《条例》第十七条,发现即便和中国人结婚之后,也必须同时满足“婚后已在中国境内与配偶共同生活五年”、“每年实际居留累计不少于九个月”、“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等多项条件,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般轻松。

  实际上,《条例》所出台的标准,非但事关永久居留权,同时也在为各部门引进外来人才时提供重要标准。用这些硬性指标来衡量,恰恰能够排除那些鱼目混珠的“外国伪人才”。更进一步来看,随着《条例》的出台,以及国家移民管理局的设立,中国未来在引进更多外国优秀人才的同时,势必对于非法移民以及违法犯罪的外国人加大打击力度。在这个问题上,有《条例》要比没《条例》好。

  当然,目前的《条例》的确可能不完美,所以才需要对外征求意见。与其在还没看全条文之前就高呼反对,不如从头到尾好好阅读一下,看看有哪些漏洞必须在立法和执法层面予以弥补。比如既然学历会成为申请永久居留权的重要标准,那就更需要对外国留学生的入学标准严格把关。总之,如果能够有更多措施来清除那些“外国伪人才”,那么对于经过筛选的外国真人才,大家是否欢迎呢?如果是,那么我们现在应当做的,就是尽量对《条例》进行完善而非彻底否定。

  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既需要引进人才,更要靠放开生育

  人们对于《条例》的质疑,还有历史因素的羁绊。因为中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阻止了数以亿计的本民族的婴儿出生,现在却允许外国人获得永久居留权,这让普通民众情感上难以接受,很多人甚至认为这样做是要“腾笼换鸟”。

  但在现实的情况下,我们既需要生更多小孩,也需要引进更多人才。要解决国内现存的大部分问题,最终都要依靠更多的人力资源。引进外国人才,可以为中国补充部分人力资源,进而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在这方面,美国已经提供了很多成功经验。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是人口最多的,而移民占据了人口中的相当大比例。历史上,美国就是一个建立在移民基础上的国家,而且移民现在更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其获得的创新专利量占据了总量的1/3。移民创业发挥了经济加速器和科技加速器的双重作用。在美国,移民创建了占总量1/4的高科技公司;美国市值前5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近一半是移民创建或共同创建的;在硅谷,36.4%的人口出生于国外。

  中国要创新发展,尤其是要在世界创新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需要开放的土壤,要把人放在第一位。不只是让人来工作,还要让他们愿意来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后代。由于选择性差异,移民一般会更愿意冒险、更勤劳、更具创新力。引进外国高层次人才可以在我国科研、教育、产业创新等各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并促进国际化。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有更多的国际交流,也有更多更好的英语人才和英语环境,需要更加开放地容纳海外人才。更多相同和不同背景的人才集聚在一起,就会有更旺盛的创造力,就会创造更多的机会,就会带来更高的效率。由于世界上的高技能人才数量很少,而且会来自于很多国家,所以这类移民在中国不可能形成足以威胁主体人群的社区规模。

  当然,中国不可能直接照搬美国的成功。即便《条例》对放宽移民有所帮助,但中国几乎是唯一一个不能完全靠移民来解决人口问题的国家。这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实在太大,即使《条例》把移民的门槛从投资1000万降到了100万,把学位从博士降到了学士,也无法从世界各地引进足够多的移民来弥补中国人口的巨大缺口。

  实际上,相对于中国现有的14亿人口,未来的移民占比会很小,不会产生外界目前担心的种种巨大冲击。真正需要思考的,倒是如何帮助这些移民更好地融入中华文明,曾经在网上成为笑话段子的“汉语托福”,未来完全可以成为另一个衡量标准。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看,没必要过度担心外来移民会冲击本土文化,反倒是可以借此让中华文明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

  无论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力竞争还是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还是对其拥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人民。我们认为,生育政策改革比移民政策改革更加迫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出生人口为1465万,比上年减少58万。这是继2017年以来,出生人口连续第三年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去年出生的二孩中有一半以上,还是靠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生育堆积效应。如果去除暂时性的生育堆积,中国的自然生育率仅有1.1左右。1.1的生育率,就是平均每个妇女只有1.1个小孩,意味每代人会将近减半。中国的新出生人口未来几年将会断崖式下降到1000万以下,由此带来的老龄化和创新规模效应的削弱,将是中国经济的最大隐患。

  由于中国长期的低生育率,中国未来面临严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危机。这显然是目前考虑对外放开移民的重要原因。但相比之下,尽快放开生育政策才是更重要的决策。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必须人丁兴旺,人丁兴旺主要当然靠自己多子多孙,同时也要广纳天下人才,两者一点也不矛盾。所以,既然外国人永久居留权的改革已经进入议事日程,那么,完全放开生育限制的日子是否也越来越近了呢?

  (本文作者介绍:携程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局主席)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梁建章 移民条例 生育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