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 林毅夫
所以基础设施应该做,而且应该政府来做。什么时候做最好?如果政府该做的话,是在经济发展很好的时候做好,还是在经济疲软的时候做?
目前存在三个似是而非的误区。第一个是中国不应该再搞投资拉动了,应该改成消费拉动,因为他们简单地把投资拉动等同于产能过剩,投资拉动是不是一定就产能过剩呢?当然不,我们可以投资产业升级,我们可以投资那些基础设施。所以简单把投资等同于产能过剩,这是不合理的。而且从某种角度来看,反而要投资一些产业升级,跟我们处于瓶颈状况的基础设施,产能过剩的行业反而会减少。
第二个似是而非的观念就是雾霾严重的原因是经济增长快。不能说经济增长的速度跟环境没关系,但这不是根本问题。环境污染跟发展结构有关系。如果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的能源使用密度高,排放密度也高,相对于在农业耕种阶段的时候,以及在高收入阶段以服务业为主的时候,环境压力就大。在老牌工业化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当他们处于我们这个发展阶段的时候环境也很差。新工业化国家,如日本、韩国、台湾,在这个发展阶段的时候环境也很差,因为这是产业结构造成的。如果我们放慢经济增长速度,那意味着我们进入高收入阶段的时间要延长,如果我们不进入到高收入阶段,就没办法把我们的产业结构变成以服务业为主。
第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就是基础设施的投资。有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既然做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差,就不应该做。基础设施的回报跟一般的民间产业回报有必然的联系。即使你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还会发现一般的基础设施回报比一般的产业回报低,这种情况下政府该不该做?如果你要民间去做,你要给他垄断力度。但是我们知道如果你给民营企业在基础设施上面有垄断的话,那对经济发展不好。如果说不给他垄断,民营经济不去做,那政府该不该做,如果政府不做,你会发现基础设施的欠债就非常多,民营企业也发展不起来。
所以基础设施应该做,而且应该政府来做。什么时候做最好?如果政府该做的话,是在经济发展很好的时候做好,还是在经济疲软的时候做?在经济下滑的时候,政府来搞基础设施是最好的时候。如果按照经济回报率,说政府不应该做,这是妨碍我们在利用有利的资源来做稳定增长反周期的一些观点。反周期的时候政府可以做的是基础设施,主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大家要支持消费等,我想这些措施是很积极。如果把这些措施都用了,把我们能发挥的空间都用了,那维持7%的增长是有可能的。
来源:长安街读书会
(本文作者介绍: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责任编辑:张文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