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知:食品行业涨价潮只是个开始

2018年01月24日07:46    作者:王先知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王先知

  目前中国食品行业的涨价潮仅仅是个开始,消费者有消费升级需求,关键在于产业端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这些需求,2018年将是整个消费端倒逼产业端进行改革、颠覆、创新的时间节点。

王先知:食品行业涨价潮只是个开始王先知:食品行业涨价潮只是个开始

  相比房价上涨的速度,中国食品行业的涨价真是小巫见大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食品行业的涨价行为备受外界关注。康师傅和统一被先后曝出对旗下果汁等产品进行了提价。在此之前,燕京啤酒青岛啤酒、华润啤酒、茅台、五粮液、洋河等都纷纷提价。

  2017年12月28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经研究决定,自2018年起适当上调茅台酒产品价格,平均上调幅度18%左右。

  在今年1月8日的公告里,贵州茅台再次对当时的调高酒品价格做了说明,表示调高价格是为了统筹兼顾各种因素,重返尊重市场规律,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有资产增值,维护股东利益。

  对于涨价原因,饮料行业的几家大佬们都提到了“当前国内外原材料价格持续高涨”、“市场原料、运输成本,以及人员成本等成本持续高涨”。

  据调研了解,包材价格上涨还包括纸箱价格波动。作为纸箱用量最大的几个行业之一,食品行业在纸箱价格频繁暴涨暴跌下多受波及,年节将至,纸箱涨价风潮对坚果炒货礼盒装产品的影响尤其大。

  除了饮料行业的康师傅和统一涨价之外,乳品行业也开始提价。据国金证券草根调研显示,部分乳企在局部地区对销售较好的产品开启提价。从 2017 年年底开始,光明、伊利以及蒙牛在优势地区对部分产品提价。

  据悉,光明乳业先于 2017 年年底对入户巴氏奶提价约 5% ,1 月份提价覆盖至全渠道,由于巴氏奶保质期较短,流转快,目前价格已经延伸至终端。

  此外,伊利和蒙牛的提价以少量低温酸奶为主,提价包括提出厂价以及经销商补贴减少等多种形式。

  同样的,对于燕京、青岛等啤酒企业来说,产品提价后,整个行业格局有望改善。首先,提价可以激发经销商的积极性,龙头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提升。其次,啤酒价格战有望缓解,产品结构升级带动业绩增长。

  在笔者看来,目前中国食品行业的涨价潮仅仅是个开始,消费者有消费升级需求,关键在于产业端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这些需求,2018年将是整个消费端倒逼产业端进行改革、颠覆、创新的时间节点,也将是价格战向品质战转向的关键年份。

  刚刚过去的2017年,这些大佬们的业绩也都是一路走高,把其他同行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贵州茅台发布的业绩公告是:2017年度生产茅台酒基酒约4.27万吨,同比增长9%;预计茅台酒销量同比增长34%左右;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6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50%左右;预计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8%左右。公司力争2018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增长10%以上。

  伊利集团在董事长潘刚的带领下,一直坚守“伊利即品质”的信条,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品质放在最重要位置。根据伊利2017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营业总收入实现524.71亿元,同比2016年增长13.6%。

  来自康师傅方面的数据也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康师傅饮品事业整体收益为125.686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1.13%,占集团总收益63.84%。即饮茶产品销售量市场占比达51.4%,继续稳居市场首位。康师傅旗下果汁品牌和百事纯果乐品牌销量市场占比为20.2%,居市场第一位。

  可以说,在这一轮转型升级中,行业龙头企业已经抢到了先机。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消费市场正发生质的变化。来自凯度的消费者指数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中等收入家庭已接近7000万户,他们在所有品类上的花费比一般家庭高出14%,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高价产品买单。

  另据尼尔森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攀升,2017年三季度达到114点,已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创下2013年底以来的新高。在流通环节,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生产环节,商品服务同步升级。这些新供给激发购买愿望,让人们更乐意打开钱袋子。

  目前国内市场饮料消费人群是新生代,新生代看重的是产品、品牌最后才是价格,所以涨价不会减少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反而有利于饮料企业注重产品的创新,提升产品的品质,摆脱价格战的泥潭。

  笔者认为,随着消费升级,以及进口产品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于高质高价的消费理念日趋认同,因此消费端可以消化这种涨价,在当前的消费升级下,整个食品饮料产业的结构正在升级,使得龙头企业的产品品质和品牌优势更具备核心竞争力去服务消费者。

  大家都知道,价格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前几年,不少企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不能自拔,如此恶性循环只能是两败俱伤。到如今,为中国经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中国制造,已经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

  总的来说,未来中国食品行业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将会更加明显,以品质消费为导向的健康化、小品种化、特色化产品将会在以90后、00后崛起的消费时代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作者介绍:食品产业研究员。)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奶粉 食品 消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东北雪乡再爆导游威胁游客:一会让你俩痛哭流涕 马云谈小学生沉迷《王者荣耀》:作为父母 我不高兴 人大教授狠批张五常吴敬琏鼓吹私有制 张五常回应 收评:沪指6连阳涨1.29%收复熔断失地 银行板块领涨 iPhoneX或于今秋停产 都是齐刘海惹的祸 马化腾身家超500亿美元破纪录 约为马云刘强东之和 钱宝网300亿集资大骗局崩了 投资人却要把骗子保出来 工行总市值突破26000亿超摩根大通 成全球第一大行 孙宏斌再爆金句:有时候要认赌服输 人生有很多遗憾 “死亡危险”搅动浙江资本圈 南都物业紧急撇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