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李宗光
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的指标显示,我国经济周期性衰退正在走向结束,新周期动能正在孕育。
2017年GDP及主要经济数据刚刚公布,又到了盘点过去、梳理思路的时刻。过去一年,宏观经济有哪些走势值得回味?与年初市场预期相比,实际表现之间出现哪些“预期差”?这些“预期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发?我们简要做了梳理:
经济增速不降反升,展现韧性。年初,市场对2017年经济放缓预期惊人地一致,经济增速预测中位数和均值均为6.5%,较2016年6.8%增速明显放缓,乐观预测为6.6%,悲观预测仅为6.3%。很多专家对保6.5%的目标十分悲观,建议将目标下调至6.0%,甚至放弃增长目标。
他们认为经济下台阶是“人口拐点”下的宿命,任何稳增长抵抗都将招致增速更猛烈下滑的惩罚。2016年经济企稳只是稳增长下的”苟且”,随着房地产调控推进,中国经济增速将再次回到下滑轨道。
然而,2017年实际经济增速不降反升至6.9%,走出了与市场预期相反的趋势。市场悲观预期,部分源于近年来经济增速不断放缓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惯性或“通缩心态”,部分源于对房地产调控担忧夸大,更在于对经济下滑过程中的周期出清认识不足。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的指标显示,我国经济周期性衰退正在走向结束,新周期动能正在孕育。
三四线“逆袭”,房地产市场并未如预期“冷却”。年初,市场普遍对2017年房地产市场较为谨慎。有调查显示,2017年房地产销售面积和开工面积预测中位数分别为-5%和-3.3%。市场之所以对房地产市场谨慎,是因为2016年政府出台了“史上最严”的9.30房地产调控措施。根据历史经验,调控措施出台之后,房地产市场会应声回落。然而,2017年房地产销售面积和开工面积分别增长7.7%和7.0%,并未如预期“冷却”。
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量价齐升”,对冲了一二线城市下滑影响。三四线房地产市场逆袭,应该是2017年最大的“意外”。近几年来,市场几乎一边倒地看空三四线房地产市场前景。流行观点是“未来十年三四线房价涨不动”、“三四线城市人口净流出”、“三四线鬼城遍地、去库存需要十年”等。2017年很多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幅度都在一倍以上。当年提出“三四线房价十年涨不动”的大佬华丽转身,去了在三四线城市储备大量土地的地产开发商。地产商若听从了专家们预测,“清仓”三四线土地,走“轻资产”模式,不知道又要损失几千个“小目标”?
去产能力度空前叠加需求韧性,推动PPI大幅反弹。2016年四季度,主要受供给侧收缩影响,PPI同比增速由负转正,结束了50几个月的负值状态。PPI未来如何走?市场主流认为,PPI会在一季度“脉冲”至年内高点,然后快速回落,全年平均增速在1.8%-1.9%左右。2017年PPI在2月份到达7.8%的高点,经过几个月的短暂回落后,下半年再启升势,全年平均增速达到6.3%。无论是其脉冲高度,还是平均涨幅,都远超市场预期。
市场之所以看淡PPI回升可持续性,一方面是低估了去产能的力度和决心,认为其对价格难以形成持久影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房地产调控下需求走弱的担忧过度。2017年需求保持了较高韧性,六大电厂发电耗煤量全年增长12.6%,扭转了过去几年连续下滑态势;电解铝消费增速在9%-10%;粗钢产量同比增长接近6%。与此同时, 去产能力度“超预期”:6月底前彻底消灭“地条钢”,电解铝和水泥行业去产能拉开大幕,取暖季京津冀等六省市实施超严厉环保限产等。
加强金融监管全面展开,监管思路由鼓励创新为主转向更加强调安全。过去一段时间,在金融创新战略驱动下,部分银行积极转型,降低传统存贷业务的“过度依赖”,增加中间业务利润。中间业务发展增加了收入和盈利的稳定性,但部分业务也存在“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等行为;过度依赖批发融资、资产负债表过度扩张,影子银行野蛮扩张,资金来源稳定性下降,威胁金融体系安全。2017年4月末,中央会议提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将金融稳定提升至攸关经济安全的高度,加强金融监管工作随后全面展开。监管部门针对“影子银行”、“同业存单”、“通道业务”和“过度杠杆”等各种规避监管、套利等行为推出针对性监管措施。加强金融监管是从防范国家安全、金融安全大局出发而做出的战略性部署,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过去一段时间过度强调“金融创新”思路的一个调整,是一次“正本清源”、回归初心的“体检”。短期内,加强监管会带来流动性冲击,对2017年股票、债券等风格形成及市场走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民币汇率上演“完美风暴”,证伪各种“崩溃”论调。2016年底在美国加息等因素推动下,人民币离岸汇率年底最高触及6.988,离7.0的心理关口只有“一步之遥”,市场恐慌也达到了极点。市场几乎一边倒地看贬2017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歧只在于幅度大小,很多专家预测人民币汇率2017年会突破8.0的大关,开始担忧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不够的问题。
然而2017年人民币汇率几乎走出了一边倒的升值行情,即便是美联储“三次加息”也无法阻止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趋势。截至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升破6.5,升值幅度达到7.5%。汇率是一个高度专业而复杂的问题,既涉及到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力起伏,又涉及到经济周期边际变化,还涉及到一国金融体系稳定,充满高度的复杂性和博弈性。
很多专家简单依靠线性外推思维,在汇率观点上“追涨杀跌”,加剧恐慌,并未发挥出专家应有的专业性和前瞻性。在人民币升值、资本净流入时,鼓噪美元霸权衰落,急着和美元霸权说拜拜,抱怨外汇储备规模过高;人民币贬值时,又开始担忧外汇储备规模不够和散步人民币汇率崩溃言论,加剧社会恐慌。未来看,中国经济”L“性筑底迹象明显,再通胀效果显著,人民币汇率周期性贬值压力大幅缓解,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
完全预测现实是不可能的,“预期差”存在非常正常,也是对投资最有价值的地方。我们系统梳理预期差,目的是启迪思考,更好地把握未来。
(本文作者介绍:华菁证券资产管理事业部宏观策略总监。)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