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宋国青
我国宏观调控技术水平提高非常明显。这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有很强联系,现在全社会对于宏观分析、宏观经济预测的能力水平已大幅度提高。
一、宏观调控的定义与发展趋势
一般来说,宏观调控指的是总量调控,这里的宏观调控指的是总需求管理,不包括供给方面的视角,也不包括结构变化。总需求管理的政策目标,包括平稳通胀、稳增长、防范金融风险等。总需求管理的效果评价标准是通胀率的均值和波动大小。
近年来,我国通胀率波动逐渐减少。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出现了两次重要的通胀率,1988年和1994-1995年,近年来通胀率波动幅度减少。
通胀率的惯性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惯性很高是指上一季度的通货膨胀率高,下一季度也会很高,这样就会形成持续的高通胀。过去我国通胀率有很强的惯性,但近年惯性减弱了。
目前,我国通胀的加速机制趋于消失。通胀的加速机制指的是比如通胀率的连续上升,在短时间内达到很高的通胀水平。通胀的加速机制的逐渐消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金融多样化与利率市场化。设想如果没有金融多样化、证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大家都只能银行存款,面对投资报酬率很高、通胀率也很高的情况下,大家可能抢购房产,或者换美元。
因为预期通胀率要上升,银行存款利率降低,企业进行存货以获利,如果所有企业都这么做,通货膨胀率就会达到很高的程度。近年来,通胀的加速机制逐渐消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金融多元化与利率市场化。人们如果觉得银行存款利率低,还可以买理财产品等各种各样的投资产品。此外,贸易顺差短期内也能起到减震器的作用。如果内需很强,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如果内需弱,外需强,可能导致出口增加。所以对外贸易会对宏观调控有减震的效果。
二、对宏观调控的建议
总体而言,我国宏观调控技术水平提高非常明显。这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有很强联系,现在全社会对于宏观分析、宏观经济预测的能力水平已大幅度提高。
对宏观调控的建议主要为五点:
第一,充分利用信息,包括互联网和专业统计信息。统计局统计资料逐步完善,其他部门的统计资料也在增加,一些信息服务企业也在不断地扩展国外的数据库。
第二,政府部门加强分析,我也参加过研讨会,自己也有一些分析。另外就是不断地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说实话,这个在多年以前,政府机构有时候也开一些研讨会,不是很认真的,因为那时候大家对宏观经济形势不那么太关心,现在就非常关心了,现在各方面都在听取这样的一些东西。
第三,市场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例如证券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宏观调控、分析水平的提升。
第四,宏观调控在平缓通货膨胀率方面有很大成就,但是在降低杠杆率方面并没有看到很大效果。短期的总量、总需求管理,与杠杆率本身没有太大关联,杠杆率可能是一个长期的增长或结构问题。用宏观调控来管理达不到效果,有时甚至是南辕北辙。
第五,总需求政策应和其他政策进一步独立开来,比如结构调整政策,产业政策用财政政策完成。金融风险、监管风险,要与风险管理密切结合。
(本文作者介绍:教授、博导、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