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张晓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金融强国”,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在2024年初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释了金融强国的丰富内涵,明确提出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这表明我国的金融强国建设,一方面要遵循金融强国崛起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要坚持适合国情的鲜明特色,走中国特色金融强国之路。
把握金融强国崛起的一般规律
从金融强国崛起的一般规律来看,一些重要支撑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以上论述可简单概括为“1+6”。“1”是指强大的经济基础,“6”是指六个关键核心金融要素。
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一方面,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的支撑,就没有强大的金融。荷兰作为金融强国,不仅是因为它有诸多的金融创新,更重要的,是当时荷兰作为经贸强国为其金融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英国金融的强大无疑与英格兰银行的创立以及实施英镑—金本位制密切相关,但也与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策源地、成为世界工厂并由此奠定了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分不开。美国成为金融强国则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形成的强大经济基础,以及后续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经济强与金融强往往并不同步,而是有一个落差。经济强大并不必然带来金融强大,比如德国、日本都曾经是崛起的经济强国,但其金融算不得强大;美国的经济实力在19世纪末就已经超过了英国,但美国取代英国成为真正的金融强国(霸主)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中国而言,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二,但金融影响力和地位却还远不到第二。这反映出经济金融关系的复杂性,也意味着金融强国建设需要锚定目标、久久为功。
强大的货币与中央银行,是金融强国的最核心标志。一个国家是不是金融强国,一般都是看它的主权货币是不是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或许有人觉得仅用强大的货币来衡量金融强国还不够,需要加上其他的指标,比如金融基础设施等。事实上,强大的货币离不开一系列关键因素的支撑,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强大的货币已经蕴含了其他指标。一国主权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意味着本国的国家信用将会成为全球信用,储备货币国可以通过发行本国货币或本币债务来动员全球资源“为其所用”。更进一步,由于储备货币国控制了全球信用,其中央银行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全球中央银行。强大的货币与强大的中央银行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强大的货币是本国中央银行成为全球中央银行的前提;另一方面,本国中央银行的有效管理则成为强大货币的保证。历史上英格兰银行曾保持了英镑币值的长期稳定,不仅确立了英镑的霸权地位,而且有助于提升英国国债的公信力,为英国成为金融强国奠定了基础。
强大的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强国的关键抓手。伦敦的伦巴第街、纽约的华尔街是英美之所以成为金融强国的典型标志和关键抓手。伦巴第街是英格兰金融中心所在地,也是伦敦货币市场的象征。从14世纪起,来自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的银行家和商人就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的伦巴第街设立字号,经营放款业务,为英格兰银行业奠定了基础。在伦巴第街及其周围的金钱世界里,你可以看到英格兰银行、私人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票据经纪商。著名经济学家白芝浩在其著作《伦巴第街》中指出,当时的伦巴第街被认为是世界性的货币市场,任何国家都可以以一定的价格从那里借钱。伦巴第街后来成为伦敦金融市场的代称。今天的伦敦金融城仍然享受着伦巴第街昔日的荣光。美国的华尔街甚至胜过英国的伦巴第街。前者侧重资本市场,后者侧重货币市场。从货币市场到资本市场的转移,反映出现代金融发展的新方向。自19世纪上半叶开始,华尔街支持运河和铁路的兴建,将美国早期相互分割的区域经济体连接在一起,第一次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经济体。到19世纪末期,美国的钢铁、化工、橡胶、石油、汽车等产业依托华尔街的融资和并购迅速崛起,一举完成重化工业体系构建并赶超欧洲列强,产生了通用电气、美国钢铁、通用汽车、杜邦等世界级企业。华尔街也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资本市场,纽约得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通过资本市场和金融力量,大大推动了美国社会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助力美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经济体和经济强国。在美国经济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每一步的背后,都能看到华尔街的影子。今天的华尔街俨然成为美国强大金融的代名词。金融强国正是借助诸多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以及若干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构筑起全球性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掌控着全球信用配置、资产定价与资源动员,以金融杠杆来撬动世界经济。
强大的金融监管与人才队伍是金融强国的重要保障。金融是一柄双刃剑。强大的金融将给一国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治理跟不上,也会伤及自身。因此,没有强大的金融监管,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强大金融。19世纪的美国金融业包括当时的华尔街,总体上处在野蛮生长阶段。虽然这个阶段的金融发展促进了美国社会资源的整合与有效配置,但也充斥着欺诈、谎言与投机,进而导致美国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不断。直至1913年美联储的创建,其被赋予最后贷款人以及金融监管的职能,美国金融才进入相对有序发展的阶段。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及2007年的次贷危机,进一步暴露出金融逐利的本性以及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循环:不断地创新、突破(绕开)监管、制造风险(或危机),进而带来新一轮的监管。金融监管一方面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避免“脱实向虚”以及过度金融化;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红线与防火墙,防范金融风险,减少金融潜在的破坏性,维护金融安全。强大的金融监管是金融强国的制度保障。此外,金融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知识密集度高,还兼具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如火箭科学家成为华尔街的金融工程师,以及当前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这使得金融人才队伍对于金融强国的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英美等国以丰富而前沿的金融实践、占支配地位的“主流”金融学教育体系、极具吸引力的金融业报酬,吸纳全球金融人才为其所用,为其金融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坚持金融强国建设的中国特色
从历史上看,只有荷兰、英国和美国称得上金融强国。这三个金融强国基本体现了前述“1+6”的主要特征。这些可以说是金融强国的共性,反映出现代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我国而言,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除了要遵循借鉴这些共性特征,更需要结合本国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强国之路。
中国特色是“两个结合”的重要产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八个坚持”,即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以上“八个坚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创新发展所取得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也是金融强国建设所必须坚持的中国特色。概括起来,我国的金融强国建设与荷兰、英国和美国之不同,关键在于四大方面:价值取向、治理机制、核心任务和推进原则。
从价值取向上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与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截然不同。西方金融发展的逻辑受制于资本积累的大逻辑,这决定了西方金融发展以及金融强国的崛起,始终以服务资本、攫取利润为宗旨,由此带来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并导致出现“占领华尔街运动”。有别于西方金融,中国特色金融强国是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金融的普惠性与包容性,使金融服务触达更多的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完善金融产品与服务供给,以更好的金融安排,使得普通百姓能够分享发展红利。
从治理机制上看,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治理机制的核心,也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根本保证。一是不断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中央金融委员会要发挥好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作用,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要统一领导金融系统党的工作,中央金融管理部门要依照法定职责承担监管主体责任。二是充分发挥党领导金融工作的制度优势,提高货币金融政策的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三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锻造一支高质量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金融人才队伍。
从核心任务上看,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金融强国要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就必须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来展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在于服务新质生产力,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与此同时,要坚持防控风险,重视金融安全。充分发挥金融在风险定价和风险配置上的功能,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强化金融监管,增强金融体系韧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促进金融安全。
从推进原则上看,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即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面临转型和发展两大战略任务,我国的金融强国之路必须统筹考虑改革发展稳定的“三维统一”,协同推进体制转型、经济发展和宏观稳定。这些相较于西方所谓的“休克疗法”“金融大爆炸”“华盛顿共识”,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八个坚持”中的后四条,系统总结了新时代金融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基本经验,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原则。
努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强国之路
金融强国是在“两个大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大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建设金融强国的逻辑内嵌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逻辑。要把握现代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坚持金融强国的中国特色,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努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强国之路。
一是尊重现代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世界金融发展史揭示出金融强国的重要支撑因素,其中包括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六大关键核心金融要素。要紧紧围绕这“1+6”,壮大经济基础,提升科技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构建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建设具备纯洁性、专业性和战斗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
二是坚持金融强国的中国特色。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深刻领悟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和防控风险的永恒主题,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核心任务;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严格遵循统筹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重大原则。
三是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强化金融文化自觉与自信,以最深沉的文化力量为金融强国注入强大动力,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努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强国之路。
(本文作者介绍:权威、专业、理性、前沿,宣传金融政策、分析金融运行、报道金融实践)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