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偌馨:谁能成为「价值银行」的新标杆?

2022年08月29日17:27    作者:洪偌馨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洪偌馨

  转变价值观,重塑价值链。

  从追求‘量’的增长,到寻求‘质’的突破。

  这是过去十年,国内银行共同努力的方向。在这个从粗放式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从‘规模银行’转向‘价值银行’的过程中,银行的驱动因素也由‘表内规模驱动’逐渐转为‘表外非息驱动’。

  中金公司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当前银行业又站在了新一轮业绩/估值分化的起点上。

  中金认为,头部银行机构已经进入到实质混业经营状态,未来主要业务机遇主要表现在消费信贷、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和金融科技等细分领域,‘轻资本’业务的市场空间和盈利能力显著超过传统银行业务。

  可以预见,在向‘轻资本’目标迈进时,那些综合金融能力更强,业务板块发展更均衡的银行往往后劲更足、潜力更大。这也是为何近年来,头部股份行在积极布局‘大财富管理’新赛道的同时,越来越强调零售、对公、同业业务协同发展。

  中信银行素有‘对公之王’的称号,近两年来,在保持对公业务传统优势的同时,中信银行积极‘锻长补短’,注重各业务线的均衡发展与相互助力,在各板块业务齐头并进、互为支撑的发展势头上颇为亮眼。

  早在2018年,中信银行就提出了从‘一体两翼’走向‘三驾齐驱’的战略定位,去年10月,中信银行将发展规划进一步凝练为‘342强核行动’,聚焦明确打造‘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的发展思路,其背后就是要通过条线、业务、客户、产品以及内外部资源的综合联动,形成对客户的全链条金融服务能力。

  从2022半年报来看,步入发展新阶段的中信银行已迎来厚积薄发的关键时刻。

  半年报数据显示,中信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25.2亿元,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速;存贷款规模双双突破5万亿。截至上半年末,不良贷款率1.31%,不良贷款量、率继续‘双降’;拨备覆盖率进一步升至197.15%,较年初提高17.08个百分点。

  在成为‘价值银行’的过程中,中信银行正试图走出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传统对公强行的优势和中信集团的协同助其‘向下扎根’,夯实基座;而新的战略转型与体系重塑则让其‘向上生长’,构建壁垒。

  ‘强核行动’成绩单

  作为新三年规划的路线图,‘342强核行动’清晰地勾勒出了中信银行这一阶段的战略重点及布局:

1——构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

2——筑牢数字化转型、中信协同、风控体系、企业文化‘四大发展支柱’;

3——是夯实科技和人才‘两大经营基座’。

  从发布至今短短数月,‘342强核行动’已经由顶层战略快速付诸于业务实践,成效显著。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莫过于三大核心能力建设成效。

  事实上近两年,财富管理业务因其轻资本、轻周期的特性,日益成为众多银行布局的重点。更重要的是,作为零售、对公、同业三大业务板块的交汇点,财富管理极大提升了商业银行的发展质量和成长潜力,方合英行长去年曾如是强调这一重要思路:

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的主线和落脚点是客户经营,主体是财富管理,要从个人客户和公司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出发,寻求资产管理解决方案,通过资产管理有效衔接资金端和资产端,促进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升。

同时,强大的财富管理带动资金组织能力,促进优质资产获取和资产管理能力提升。而三大核心能力彼此推动,共生共荣。形成三环的正向循环,进一步放大‘大财富-大资管-大融资’的乘数效应。

  从半年报来看,中信银行构建的三大核心能力已形成‘飞轮效应’,通过相互赋能实现了整体的快速发展。

  其中,零售金融业务更是受益于此,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就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中信银行零售AUM规模超过3.7万亿元,较上年末逆市增长2258亿元,增量排名位列股份制银行第二。

  早在年初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管理层就介绍了‘12345’的新零售发展战略,即以财富管理为一个中心,构建‘三全、五主、四环、两翼’的战略体系。

  这一布局促进了中信银行零售业务产能的充分释放,不管是个人信贷投放规模还是零售客群建设,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半年报数据显示,在外部市场承压的大环境下,中信银行零售信贷逆势增长,整体规模超1.5万亿,在股份行同业中位居前二;零售存款余额超万亿,年增1356亿元,同比多增1052亿元;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站上1300万关口,创历史新高。

  此外,通过持续强化全客户经营,大众、富裕、贵宾、私行各层级客户数均实现同比提升,其中私行客户数较年初增加逾3600户,在可比同业中位居第一。

  在市场行情低迷的上半年,中信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保持如此增长态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在理财业务上的提前布局,尤其离不开行内资产管理端和综合融资端持续供给的大量优质资产。

  对于财富管理业务而言,渠道和流量上的优势固然可以让一家机构在短时间内获得规模的拉升;但长期来看,优质资产和深度服务才是最终左右胜局的关键。

  在这一方面,中信银行在资产管理和综合融资方面的积累则给予了财富管理业务极大助力。

数据来源:中信银行年报数据来源:中信银行年报

  资产管理方面,截至上半年末中信银行资管规模1.6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增量位列全国性银行理财机构第一,其中货币+、固收产品较年初增长均破千亿。

  从理财产品业绩表现来看,整体处于市场中上等水平,在中证金牛发布的银行理财综合能力排名中,信银理财位列全国性银行理财机构榜首。

  综合融资方面,中信银行通过重塑交易银行、汽车金融、外汇业务等‘大商行’特色单品,以及整合内外部渠道,构建‘大投行’生态圈,积极推动资金端和资产端对接,形成了‘不止于银行’的多维度融资体系。

  截至上半年末,中信银行综合融资总规模达12.15万亿元,其中对公综合融资9.3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1%。

  其中,供应链金融累计向近3万家企业提供超6000亿元的融资,同比增长39.65%。政府金融发力地方债特色单品,上半年实现资金承接规模1431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普惠金融贷款余额4143亿元,较年初增长12.9%。汽车金融保持行业‘排头兵’位置,累计融资额达2523亿元,同比增长32.70%。年内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3798亿元,发行超700支,规模和数量继续保持全市场首位。

  在疫情形势严峻,消费需求疲软的上半年,这份成绩单的含金量不言而喻,这也是中信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能够‘逆势’增长的底气。

  ‘集团协同’新动能

  与其他股份行同业不同的是,中信银行推进‘强核行动’,进击‘大财富管理’不仅仅是立足本行,更是在中信集团的全局视角下。

  作为中国领先的大型综合性集团之一,中信集团不仅坐拥包括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信信托等多家位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金融子公司,其实业版图也覆盖了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能源、出版到基建皆有布局。

  中信集团强大的协同优势为中信银行做大做强‘三大核心能力’提供了天然禀赋,集团协同的资源优势给予了中信银行更强的发展势能。

  叠加今年7月中信金控正式成立,无疑将进一步推动集团内部各个子公司的资源融合,让中信集团的协同‘战斗力’更上一层楼。

  作为中国首批获准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中信金控在整合内部金融牌照和资源的同时,更重要的使命是:识别重大风险、把握重大机遇。

  尤其是前者,面对来自市场竞争、疫情冲击、经济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当下,及时全面地预警风险,专业高效地化解风险,对于一家金融机构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影响其未来发展的关键一环。

  而在把握机遇方面,在中信集团‘一个中信、一个客户’的原则下,依托集团金融全牌照、产业全覆盖的独特优势,中信银行在构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上显然有了更大的成长空间及发展韧性。

  上半年,中信银行联合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信信托等中信集团金融子公司为客户提供的联合融资规模达9795亿元,同比增长26.7%,落地了长城汽车可转债、四川国润水务REITs、海航破产重整专项服务等一系列重大项目,获取了相当规模的募集资金沉淀、托管资金和投资收益。此外,中信银行上半年通过集团协同拉动托管规模新增7794亿元,总规模近2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信银行年报数据来源:中信银行年报

  在资产管理方面,中信银行依托集团内头部券商、基金的研究力量,不断强化‘大中信资管能力’,努力打造产品种类全、客户覆盖广、综合实力领先的全能型资管服务。

  中信银行牵头中信金控资产配置委员会首期工作,强化投研、投顾能力共建,推出集团层面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推出十分精选公募权益基金指数,该指数自成立以来总回报高达67%,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58个百分点。

  从财富管理视角来看,中信集团不管是在账户、渠道、客群,还是产品、服务方面都有很深的积累,集聚的AUM规模、高净值客户总数、资管规模等,更是不容小觑。

  据内部人士介绍,上半年中信银行仅通过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和中信保诚等推介的新增个人客户就多达13.47万户。

  事实上,在金控设立之前,中信集团在构建统一的财富管理品牌和平台方面已有布局,比如‘中信幸福财富’就是各个子公司对外共用的财富品牌。未来,中信银行有望进一步优化财富管理专业能力,做大、做强财富管理规模。

  此外,在客户的深度服务和经营上,如果可以借助金控平台的资源分类梳理和优化客户经营体系,整合获客渠道、融合场景流程、打造服务闭环,不管对是个人还是公司客户来说,中信银行的服务深度和广度都将进一步延展。 

  ‘价值银行’的标尺

  今年以来,受俄乌战争、疫情反复、按揭停贷等众多‘黑天鹅’事件并发的影响,本就让市场‘信心不足’的银行股价更是频频下探,当前银行指数 PB估值仅0.56倍,处于过去五年来的最低位。

  客观来说,这个结果有些过于片面了。究其根源,这一方面受到资本市场对于银行业整体预期偏悲观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由外界对中国银行们发展方式的‘刻板印象’所致。

  事实上,中国数千家银行,质量参差不齐,即便是上市银行,分化也愈发明显。但就经营数据来看,中国头部银行的基本面和成长性并不差,甚至优于不少世界知名的银行业机构。

  在全球银行业公认的权威榜单——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中,中国多家银行的排名长期处于第一梯队。

  以2022年的榜单来看,中国银行业的代表们依旧表现不俗,共有140家银行上榜。在全球受到疫情冲击的影响下仍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一级资本总额增加了14.4%。

  其中,中信银行首次跻身20强,按一级资本排名第19位。而一些细分指标的排名上,中信银行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比如规模增长一项位列所有上榜中资银行首位,在盈利能力、运营效率、资产质量、风险回报等方面,中信银行在股份行中排第三,流动性排名股份行第一。

  再来看看分红回报,中信银行自2007年在A+H同步上市以来,15年累计分红超1200亿元,年度分红数额持续提升,现金分红比例基本保持在25%-30%区间,2021年度分红比例更达28.08%,为近四年来最高。

  截至目前,中信银行的A股、H股股息率分别超过6%、10%,远高于当前多数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

  从市场反应来看,中信银行的表现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上半年,富时中国A50指数在定期调整时将中信银行纳入成分股,这将有利于促进增量资金持续流入,提高国际投资者对中信银行股票的配置力度。

  早在三四年前,中信银行一度因风险问题而受到市场质疑,但这种情况早已悄然转变,2021年是个重要的分水岭,当年中信银行不良量、率降幅均排名同业第一,这也是其近11年来首次实现不良量率‘双降’。2022年来,这样的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不良量率已经连续7个季度实现‘双降}。

  事实上近两年,中信银行强抓风控体系建设,强力‘控新清旧’,资产质量得到极大修复。今年上半年,其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双降’趋势,不良率比年初进一步下降0.08个百分点,与去年初相比则已下降0.33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信银行年报数据来源:中信银行年报

  中金公司认为,目前市场显著低估了头部银行估值天花板,‘轻资本业务的市场空间和盈利能力显著超过传统银行业务,高盈利高成长性业务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头部银行经营模式升级’。

  作为这些年加速向‘轻资本、轻资产、轻成本’转型的典范之一,中信银行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实现非息净收入345.5亿元,非息收入占比达31.9%,站上30%的关口,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 

  在谈及推进轻型战略时,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表示:

要千方百计地‘稳息差、拓中收、去包袱、做客户’,就是为了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力求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不断积累内生发展动力,努力成为一家令人尊重、有口皆碑的价值创造银行。

  关于‘价值银行’,尽管行业内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但却有着明确的标尺。

  放眼未来,谁能真正实现从‘表内规模驱动’转为‘表外非息驱动’,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到关注客户、员工、股东乃至合作伙伴的价值最大化,谁就距离‘价值银行’的目标更近一步。

  显然,中信银行正在这条‘价值银行’的建设道路上‘逐光’而行。

  (本文作者介绍:洪偌馨,资深财经记者、主持人,自媒体“馨金融”创始人。)

责任编辑:余坤航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中信银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证券时报头版:“停售燃油车”话题再起,新能源车企底气何在? 河南:4家村镇银行账外客户本金50万以上的按50万垫付 未垫付部分根据涉案资产追偿情况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江苏兴化一家企业4个月内遭遇5次吃拿卡要 当地已对相关人员立案审查并开展全面排查 武汉:48小时内未做核酸健康码将赋灰码 卖5斤芹菜被罚6.6万,国务院督查组质问当地领导:相当吗? 河南警方:村镇银行案已逮捕234人 方正证券:外在影响有限 当前A股市场进入了牛市的下半场 1200元!茅台的挑战者来了! “马克龙是友是敌待定”引震动,英媒:特拉斯可能获“侮辱性回应” 黄山旅游上半年净利润暴跌599.11%,景区进客量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