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郭树清: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庚南
金融的另一面是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监管的天职。最近,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撰文《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要求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既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经济发展尽快步入正常轨道;又要“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序处置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在当前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频发、金融风险防控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郭树清从历史的角度,以辩证的思维,充分论述金融之于经济唇齿相依的关系,揭示金融风险的本质属性,阐述防范金融风险的极端重要性,可谓意味深长。
毫无疑问,防范系统性风险,必然要有系统性思维、系统性谋划;需要从宏观上着眼,从微观上着手,实现宏观政策与微观举措协同。“系统性”是解密攻坚战之关键词,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基本逻辑是把握系统性,这也是攻坚的难关所在。
难关之一:如何协调宏观逆周期与微观顺周期的矛盾
金融风险是实体经济风险的映射。实体经济出现风险,如果不能有效防范,很可能导致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出现。因此,从系统性视角出发,服务实体无疑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之道;唯有维护好经济体系的安全,才能真正实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目标。
郭树清指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在严格防控疫情反弹的前提下,全面恢复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这一观点充分诠释了经济恢复与防范金融风险的统一性、同一性。唯有站在系统性视角,我们才能很好地理解经济恢复与防范金融风险的统一性、同一性,才能理解保经济增长就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逻辑,才能找到平衡服务实体经济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平衡点。
但是,防风险与促发展,往往表现为逆周期与顺周期的权衡。如何平衡微观金融主体避险与宏观金融支持经济恢复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需要直面的难关。一方面,按照逆周期思维,为遏制经济衰退,需要推动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注入资金,以激活微观市场主体经营和投资动能。另一方面,与生俱来的顺周期性使得商业银行出于趋利避险的考量,在信贷投放总量上趋于收缩,投放节奏上更加审慎,投向上更加保守。
难关之二:如何有效识别和处置不良资产,防止”有 毒”资产传染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最要紧的是识别不良即“有毒”资产,及时切割被“感染”的部分,防止有毒资产传染。这也是从系统性角度出发,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最基本要求。郭树清在文中明确指出,信用风险是金融业最基础的风险,有毒资产是必须下决心切除的病灶,掩盖拖延只会贻误治疗,最终带来严重后果。
但在实践中,能否使“有毒”资产得到及时反映、暴露和处置,又面临三道坎:一是能否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包括表内表外资产处理的规范性;二是能否从机制上消除隐匿不良的动机与行为。既包括金融机构内部对不良的容忍,也包括监管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评价。三是能否平衡逆周期安排与风险暴露的矛盾,这是新时期特别是疫情防控背景下难以平衡的矛盾。如金融机构为支持复工复产、帮助实体企业渡过难关所采取的延长还款期限等措施,客观上很可能导致风险被掩盖。
对此,郭树清指出,要针对较为普遍的资产质量不实问题,对金融机构开展多角度检查评估,坚决惩治掩盖不良资产,严厉打击做假账。同时强调,不简单将不良率上升作为日常监管的评判标准。这无疑为基层监管部门,也为金融机构真实反映资产、加快有毒资产处置解除了思想包袱,释放了处置不良资产的动能。
难关之三:如何是“分类施策、精准拆弹”,避免引爆导致系统性风险
金融风险本身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任何一个小概率的风险事件都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引发系统性市场震荡。特别是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背景下,传统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传染路径发生深刻改变,金融科技等非传统风险日益突出,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地方隐性债务、非法互联网融资等紧密交织,使得金融风险的表现形态更加多样化,风险的传染性更强、传染渠道更多、传染速度更快。
因此,既要高度重视单一风险或局部风险的处置,早识别早处理,更要防止单一风险或局部风险处置不当演化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对此,郭树清强调要“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序处置重点领域突出风险。近年来一系列金融风险的处置无疑为监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给了我们很多教训,更凸显了“精准拆弹”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如何及时识别风险,研判风险传导的可能路径、速度,精准拆弹,无疑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基本“内功”。关键是要构建完善行为监管体系,及时监测、识别各种金融和类金融行为。在监管规制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消费者保护应该是最好的“试金石”。抓住消费者保护这一核心,各种金融违法违规及不审慎行为大抵会暴露无遗,而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也能遏制与萌芽状态。
今年是三大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我们可以期待收官之作,但不能松懈风险之弦。需清楚,金融的属性决定了金融风险攻坚战同时也必然是一场持久战,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攻坚战并非是要一劳永逸地消除金融风险,而是要从制度机制上筑牢防范防范的堤坝。
(本文作者介绍: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