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春:5G时代需要有责任的智慧金融

2019年09月18日07:25    作者:刘晓春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刘晓春

  2015年7月上旬,那天正是股灾后救市最紧张的日子。在新浪财经论坛上,我在演讲中提出“要敬畏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后来不知是哪个媒体编辑,在发表时将演讲标题写成“刘晓春说要敬畏互联网金融”。现在四年多过去了,我想,敬畏金融专业、敬畏金融科技风险,这应该不是问题了。

  今天,又来到新浪财经论坛,讨论5G时代的智慧金融。回看这些年金融科技的长足发展,在兴奋激动之余,我们也看到,科技本身并不带有道德的秉性,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

  所以,当科技在那里满口仁义道德的时候,我们应该多一点疑问;当我们站在激动人心、让人充满期待的5G时代入口的时候,我们需要吸取互联网金融的教训,始终清醒地意识到,我们需要的是有责任的智慧金融。

  首先,金融科技的宣传介绍要有责任。

  金融科技,只是各类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之所以有各种技术,说明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需要有不同的技术解决不同的问题。任何技术都是人发明的,也是人主导下的应用。要理性认识不同金融科技的不同功能和局限,理性认识不同金融业务的不同逻辑,理性认识不同机构自身的擅长与局限,在这种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特长,各机构相互合作,发挥好金融科技的作用。用什么技术,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不仅要有清晰的研究,更要客观地宣传。

  现在有不少机构,说了一堆技术名词,就是不说具体做了什么,是怎么解决业务中的关键环节的。

  比如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如果没有统计技术的专业、有效应用,即使有再多的数据,大数据、云计算也只是技术摆设而已。5G时代万物互联,更多的数据互联互通,但对于某个特定业务需求,有时数据不是越多越好,无关数据参杂多了,只会带来分析结果的误差,降低效率、增加风险。

  再比如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功能,最多只能保证上链后的数据不可篡改,并不能确保这数据本身的真实性;同时,数据的可信,并不等于信贷风险的可控。金融科技不能提高贷款对象的信用能力和还款能力。

  再如关于成本的比较,要有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是对比的是同样的要素。我们应用科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节约成本,节约的是什么成本,实际上是明确的,科技投入成本就是科技投入成本,运营成本就是运营成本,资金成本就是资金成本,没必要胡乱的对比,否则无法解释所有以金融科技或互联网金融名义发放的贷款,利率都比所谓传统银行的高许多。

  还有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户,有专家说可以颠覆“复式记账法”。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户,我理解是一种信息储存技术或方式,而复式记账法,是一种金融技术,是现代商业社会的一套记账方法和核算体系。记账信息无论怎么储存,在目前的情况下,都要使用这套记账方法和核算体系。要颠覆,就要另造一套记账方法和核算体系,这是金融技术问题,不是金融科技问题。

  宣传的不负责任,搞乱了舆论,也造成了风险,实际上还误导了许多参与金融科技创新的年轻人,把许多聪明才智和资金浪费在错误的开发研究方向上了。有些人的夸大宣传、含糊宣传,或许是因为商业机密,但金融是一项需要信任的业务,在相互的合作中,包括面对监管,这样的叙述是很难建立信任的!我觉得,在合作中清楚介绍科技的具体作用,这本身就是一种责任。

  其次,金融科技的应用要有责任。

  每项技术,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局限。再好的技术也有它的适用范围。无论什么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不恰当的应用、或者应用的范围不恰当,可能会导致恶的结果。比如人脸识别技术,或许在远程认证、授权等方面的应用是有益的,但在支付方面的应用,可能是不合适、不安全的。

  普惠金融是向普惠人群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合适,不仅是普惠人群需要并能承担成本,也是满足普惠人群合理的需要。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比如信贷、支付结算、保险等。信贷,只能满足未来有偿还能力的需求。未来没有偿还能力的贷款需求是不合理的需求,是不应该得到满足的。

  金融科技本身不能提升普惠人群的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通过金融科技提供的贷款也不可能改善普惠人群的生活水平和经营能力。有专家说,通过金融科技可以实现普惠金融,发放的消费贷款可以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扩大内需。这是误导群众、误导领导。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只能建立在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绝不可能靠贷款改善。

  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机构,在选择技术的时候,应用技术的时候,必须有这样的责任心。

  再次,数据的开放与应用要有责任。

  数据开放与利用,在看到有利一面的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它的风险。开放什么数据、向谁开放、怎么开放,应该是有规则的,不能盲目无限开放。机构如何获取数据、获取的数据如何应用,同样需要有责任、有规则。

  什么样的数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资产,什么样的情况下不是资产;数据所有权的归属,使用权的界定等,都是在5G时代来临之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数据向公众开放与应用,有这些问题;商业机构与商业机构间的数据开放与应用,也有这些问题。

  即使在一个公司内部,一些业务应该进行风险隔离,相应的,有些数据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和部门之间还是应该有风险隔离要求的。比如,一些商业交易数据、社交数据可以作为信贷风险评估的参考,但是,有些金融数据(比如存款、贷款等)就不能用于商业营销等业务。也就是说,在一个机构内部,同一个客户的不同信息,在金融应用与一般商业应用之间,需要有效的风险隔离。对数据的获取、交易、数据真伪及质量的责任等,更需要有明确的监管甚至法律规则。

  最后,5G时代的智慧金融,要有勇气,也有责任接受严格的监管。金融科技这也能干,那也能干,却独独不能接受监管,这个逻辑是很滑稽的。经过这些年对金融乱象的清理整顿,金融业不忘初心,回归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5G时代的智慧金融,还是金融,不能忘却这个初心。今天,我们依然要敬畏金融的风险,敬畏金融科技的风险,敬畏金融的专业逻辑。监管与风险控制,绝不是创新的对立面。当我们回看这些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肯定,在5G时代能够胜出的智慧金融,一定是有责任的智慧金融。

  本文为刘晓春于9月17日举办的“2019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智慧金融峰会”上所做的演讲。

  (本文作者介绍:浙商银行原行长)

责任编辑:杨希 1904183207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银行 中小银行 风险处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