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飞:金融科技发力正当时 风险防范力度不打折

2018年12月21日10:38    作者:何飞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何飞 

  2019年,大中小型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将继续分化,商业银行将继续成为新技术应用的排头兵,金融科技将进一步改变银行架构和经营流程。

  2018年,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大踏步向前,在战略规划、子公司设立、渠道拓展、场景布局、前沿技术应用、产品创新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大中小型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将继续分化,商业银行将继续成为新技术应用的排头兵,金融科技将进一步改变银行架构和经营流程。同时,在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将面临底层架构调整、政策合规、数据运用、在线信贷、技术与网络等风险。商业银行有必要多措并举做好应对,实现平稳有序发展金融科技的目标。

  一、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现状

  2018年,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呈现六大特征:

  一是把发展金融科技上升为战略高度。五大行中,工行全面实施e-ICBC 3.0战略,建行将“金融科技”作为三大战略之一,农行以“做强B端”和“做活C端”两条主线发展网络金融,中行深入推进科技引领战略,交行积极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股份行中,招行着眼建成金融科技银行,平安致力打造金融科技“护城河”,民生提出做亮网络金融。城商行中,北京银行实施金融科技发展行动计划,江苏银行立志打造“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银行”。

  二是金融科技子公司频频“登场”,无人网点抢镜。2018年,国有行中,建行率先成立“建信金融科技”子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发展金融科技。股份行中,民生成立了“民生科技”子公司,招行的“招银云创”、兴业的“兴业数金”、平安的“金融壹账通”等较早成立的科技公司发展平稳。同时,无人网点成为银行“新网红”,建行在上海推出首家无人网点;交行河南省分行开业首家无高柜、轻型智能化网点。

  三是金融科技助力渠道拓展进入“深水区”。上市银行几乎都将渠道拓展作为发展金融科技的首要目标,网点转型、线上平台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自助服务网络构建、海外电子渠道布局等成为“金融科技+渠道拓展”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基于移动端的渠道拓展成为重要抓手,建行、农行、中行等都坚持贯彻“移动优先”发展策略。

  四是“金融科技+全场景”的格局逐步显现。2018年,商业银行在多样化场景布局上进展顺利,金融科技与场景进一步融合,科技几乎实现全场景渗透。比如,工行以“工银e生活”为核心搭建了覆盖衣、食、住、行、娱、学、医全场景的消费金融生态圈;交行的手机银行和信用卡“买单吧”APP,能够提供全时、全域、全场景一站式金融服务。

  五是前沿金融科技技术加速落地应用。2018年,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快应用,模式创新遍及支付、借贷、理财、征信等各类金融业务。尤其是区块链技术表现亮眼,国有行和股份行在“区块链+信用证”、“区块链+票据”、“区块链+供应链”、“区块链+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

  六是金融科技产品创新层出不穷。2018年,围绕“金融科技+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在代理销售、存款产品体系构建、信用卡分期付款、住房租赁、普惠金融、大类资产配置、资产托管、养老金业务、交易系统建设及账户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赢得了市场口碑。

  二、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展望及风险分析

  展望2019年,预计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如下:

  一是大中小型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将继续分化。不同银行的金融科技规划及实践表明,2019年银行业金融科技明显分化的概率较大。一方面是战略分化。大型银行将深入推进金融科技战略;中小型银行则很可能聚焦某一方面,实现单点突破、做深做精。另一方面是布局方式分化。大型银行在深化开放合作的同时,将继续掌握科技布局主动权,加快自身平台搭建、子公司设立及渠道拓展;中小型银行则很可能会“借船出海”,依托外部平台实现科技创新。

  二是商业银行将继续成为新技术应用的排头兵。金融科技发展迅猛,新技术创新步伐明显提速。2019年,商业银行有望在移动5G、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NB-IoT(窄带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上“最先吃螃蟹”。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移动5G技术,其有望深刻改变商业银行的获客方式、服务模式、经营流程,真正实现金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是金融科技改变银行架构和经营流程的进程加快。目前为止,金融科技主要在银行前端发力,未明显触及银行中后端,但科技改变中后端的趋势已经显现。2019年,在架构调整和流程优化方面,商业银行可能会有更大突破,比如,构建“集中+分布”并存的底层架构、加快金融云服务和云产品开发、推进“表数据库+图数据库”双库管理等。

  金融科技发展如火如荼,但也存在风险,主要包括:

  一是底层架构调整风险。一方面,商业银行现行的集中式架构,已经无法适应高并发场景,而这类场景的出现将变得越来越频繁。另一方面,虽然分布式架构是趋势,但在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银行操之过急的架构调整,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

  二是政策合规风险。比如,智能投顾等代客理财产品可能突破政策底线;外部数据采集可能涉及客户隐私;基于区块链的产品创新可能受到政策约束;联合放贷模式可能面临严厉监管;智能营销、智能催收等贷前、贷后管理可能受到骚扰指控。

  三是数据运用风险。主要表现为:银行内部数据治理不够健全,数据管理体系存在漏洞;银行板块间联动不紧密,人为造成“数据孤岛”;在数据运用过程中,操作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用户信息面临泄露风险;大数据风控模型容易发生过拟合,实际风控效果达不到预期。

  四是在线信贷风险。具体而言:个人欺诈与团伙欺诈日益猖獗,欺诈风险已成为在线授信的第一大风险;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居民杠杆率上升,信用风险可能集中爆发,前期发放的在线信用贷款面临考验;多头借贷、过度授信等行为依然突出,坏账累积速度加快;针对长尾人群和小微企业的征信体系不够健全,在线信贷得不到有效支撑。

  五是技术与网络风险。一方面,新技术尚未得到充分检验,随着时间推移,算法与技术的缺陷或集中显现,银行科技创新可能遭遇“技术黑天鹅”。另一方面,“技术+金融”可能带来一致性操作,影响市场正常运行。此外,黑客攻击、病毒侵扰等外部冲击增多,网络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三、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布局及风险防范建议

  针对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布局现状,基于未来发展预测及风险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把握科技引领创新大势,深入应用金融科技赋能业务转型。一是要找准核心技术与前台板块的契合点,面向零售板块打造“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平台、面向公司板块打造“移动互联+区块链”应用平台、面向同业板块打造“金融云”服务平台,推进各大板块与关键核心技术深度融合。二是要面向后台打造科创孵化平台,完善重大立项规划实施流程,推进重大前沿技术攻关,拓展科创成果转化路径,促进孵化成果落地见效。三是要面向市场打造科创赋能平台,坚持以“科创提升中收”为发力点,扩大科创平台开放范围,打通自研技术输出渠道,加强重大成果增值应用,依靠科创全力推进“赋能银行”建设。

  第二,认清数据驱动转型方向,全面提升数据治理与应用能力。一是要按照银保监会要求,切实将数据治理纳入公司治理范畴,成立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不断完善数据治理机制。二是要畅通数据应用渠道,彻底打通银行内部数据,规范接入及使用外部数据。三是要加快建立数据团队,加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人才招募,加快补齐数据分析能力不强的短板。四是要深化大数据应用,利用大数据加强客户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基于大数据画像推进精细化客户管理,促进大数据技术与交叉营销、信贷管理、风险管理、产品创新、渠道优化等充分融合。

  第三,兼顾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有序推进适应科技创新的机制创新。一是要理清科技部门与业务部门在金融科技布局中的角色定位,明确科技部门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业务部门作为科技应用的主力军,加强科技部门与业务部门联动发展。二是要在组织内部培育容忍科创失败的文化,建立支持科创的内部信息共享机制,打破制约科创的“玻璃门、弹簧门”。三是要采用包括薪资、福利、职位、地位等在内的多种激励方式,加大针对科技类、研发类人员的激励力度。四是要理清科技与人的关系,制定契合科技与人协同运作的考核体系,完善多部门联动推进科创的考核细则。

  第四,着眼长远、防微杜渐,全面加强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一是要将金融科技风险纳入风险管理范畴,加强金融科技风险种类梳理,及时了解各类风险特征,提早谋划前瞻预防性措施。二是要严格遵守监管政策,合理预判政策方向,坚决制止“触底线”创新行为,着力规避合规风险。三是要善于运用科技手段防控科技风险,进一步加强实时风险预警、在线信贷管理、数据信息防泄露等系统平台搭建。四是要防止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传统风险与科技风险共振,构筑防范不同风险交叉传染的“隔离墙”,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

  (本文作者介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特聘专家,《央行观察》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陈鑫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