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微金融中胜出?

2018年08月21日08:32    作者:戴志锋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戴志锋

  核心观点

  小微金融能否做起来,放贷意愿的重要性大于放贷能力。(1)放贷意愿低的原因包括小微信贷的业务成本高、信用风险总体上高于大型企业、中国金融体系对刚兑的信仰以及同时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存在矛盾。(2)放贷意愿有望提升。利好因素包括利率市场化、资管新规落地以及普惠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强。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银行信用收缩,小微企业首先受影响。政策的改善空间包括加大政府对小企业信贷的担保支持以及提升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定价的灵活性、提升对不良率的容忍度。(3)区域性银行的放贷意愿更强,市场定位和客户资源是主要原因。(4)放贷能力:大型银行的综合能力强,在服务网络覆盖和服务基础设施上具备优势,从风控的角度来说更能分散风险。区域性小型银行一般采用线下展业模式,组建业务团队,深耕本地市场,具备独特的风控能力。

  商业银行的小微金融贷款余额增速较快。(1)国有大行:工行体量最大,中行增速最快,建行产品创新力度大。整体贷款利率低。(2)股份行:整体市场份额下降,各行之间分化大。资产质量受宏观经济影响下滑,零售模式风险相对较小,业务不断调整。(3)城商行、农商行:加速发展小微金融,整体市场份额提升。深耕本地市场,产品灵活。

  金融科技公司在小微金融领域积极探索。(1)对金融机构的赋能,从获客、运营和风控全方位提升小微金融的服务能力,其中风控是核心。将信贷服务与小微企业经营活动和交易场景深度融合,提升客户体验、降低成本,并有效控制风险。(2)金融科技的主要业务模式可根据供应链金融/小微金融、纯线上/线上线下结合分为四类,金融科技公司的竞争壁垒来自于信贷业务数据的积累、经验积累、流程优化、风控模型的快速迭代。

  如何做好小微金融:(1)搭建小微金融的服务体系:制定小微发展战略,设立专门的业务部门,组建业务团队;持续的技术投入,提升服务效率和风控能力;配合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战略的贯彻执行。(2)改善小微金融的盈利性:明确目标客户,对客户进行分层,根据客户属性的不同,对应不同的贷款产品体系。用零售业务思维做企业微贷业务,降低运营成本;通过交叉营销提升客户贡献度。(3)保持小微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宏观上要分散风险,控制单个行业或者区域的放贷规模,分散行业和区域风险,降低小微贷款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程度。微观上建立多维度的风控模型,持续、动态的贷后管理。

  哪些机构有望胜出:核心在于能否有效降低风险成本,具体途径包括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和分散风险。(1)全国性的大银行在微贷业务上具备优势,通过纯线上、标准化、小额的信贷产品模式,降低运营成本,并使信贷资产在区域上、行业上尽量分散。(2)区域性银行在传统的小企业贷款市场占据主要市场份额。通过发挥线下团队优势,深耕本地,提供差异化产品。(3)金融科技公司的优势在于线上大数据分析能力。金融科技公司的两种愿景:A独立的企业征信公司。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提升,征信公司的商业模式或将转化成云平台服务,实现定制化产品的快速交付。B信贷资产管理公司。在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可以对接多种资金来源,成为资产交易的平台。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导致小微企业经营情况恶化、大数据征信有效性不及预期

报告正文

报告正文

  1、小微金融的放贷意愿及放贷能力分析

  正如银行放贷需要考察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反观银行我们也要考察其对小微企业放贷的意愿和能力,其中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银行本身的发展战略考虑。

1.1 放贷意愿:普遍在增强,区域性银行更强

1.1 放贷意愿:普遍在增强,区域性银行更强

  小微企业贷款难度整体高于大型企业是正常现象,在全球各经济体普遍存在。

  全球普遍因素:(1)小微信贷的业务成本高。小微企业的贷款金额小,但审核一家企业所需的工作量是相似的,如果用同样的业务模式开展小微企业的信贷,其经济性低于大型企业。(2)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总体上高于大型企业。小微企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经营稳定性较差,抗风险能力低于大型企业,并且缺乏抵押物。整体来说,小微信贷业务风险较高,作为风险厌恶型的商业银行更偏好低风险的信贷资产。

  国内特有因素:(1)中国金融体系对刚兑的信仰。银行的信贷资金更加偏好房地产、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等有政府隐性担保的领域,这种偏好进一步降低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放贷意愿。(2)同时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存在矛盾。政策持续出台支持小微金融,但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的导向偏低,导致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上难以用较低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覆盖较高的小微企业风险溢价,从而限制了小微金融的放贷意愿。

  市场环境引导商业银行重视小微金融业务发展。

  利好因素:(1)利率市场化,大企业的议价能力提升,银行利差缩小。大企业信贷业务盈利能力下降。长期来看,大型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上升,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性将加强。(2)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和金融去杠杆的推进,打破刚兑是大方向。商业银行对于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会更加市场化。(3)普惠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包括定向降准、免税、增速考核、政府担保基金、政府数据开放等。以上一系列政策的目的在于降低小微金融的综合成本,提升收益。

  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银行信用收缩,小微企业首先受影响。

  政策的改善空间:(1)加大政府对小企业信贷的担保支持。(2)提升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定价的灵活性,提升对不良率的容忍度。

  区域性银行的机会成本小。国有行和股份行在大中型企业客户资源上有相对优势,大中型企业抗风险能力通常强于小微企业,单一客户投入产出比高,银行在信贷资源的投放上仍会优先考虑大型企业。相对来说,区域性小银行主要的目标客群就是本地的中小企业,小微业务是主营业务,主观能动性更强。

  1.2 放贷能力:大行综合能力强,小行线下风控具备优势

  资金来源:(1)今年以来两次小微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分别释放4500亿元和2000亿元投向小微金融业务。(2)商业银行内部合理进行资金成本核算,具体的参数设定体现了管理层对小微金融的支持力度。

  服务能力:(1)银行网点是服务小微的窗口,提高网点覆盖面和密度是广泛获取小微客户的重要方式,除了物理网点的布局,电子渠道也是服务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2)小微金融业务团队。高素质的小微业务团队是核心生产力,对小微业务的规模及增速直接相关,同时也是重要的风控手段。

  风控能力:(1)定价模型。小微金融的难点是产品设计,由于缺少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对于借款人的信用评价成为风控核心,根据定量化的模型确个性化地设定借款额度、借款周期及借款利率才能做好小微业务,并通过业务数据积累不断优化模型,对行业性、区域性风险进行系统性防控。(2)组织流程。小微金融的方法论和技术手段已经被普遍认知,能否把小微做成稳定的盈利业务依赖于银行内部的组织架构的搭建、员工的激励机制的贯彻和全面的风控措施执行。

  银行间的优劣势比较。大型银行的综合能力强,在服务网络覆盖和服务基础设施上具备优势,从风控的角度来说更能分散风险。区域性小型银行一般采用线下展业模式,组建业务团队,深耕本地市场,具备独特的风控能力。

  2、商业银行的小微金融发展

  小微金融的贷款余额增速相对较快,持续高于大中型企业贷款余额增速。从分布来看,市场份额从高到低依次为国有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农商行、城商行受益于定向降准政策,小微贷款余额增速较快。

  小微金融的部门设置。国有行都单独设立了普惠金融部,统筹全行的小微金融业务。股份行在部分设置上有所区别,大部分放在了零售业务条线之下,少数放在了公司业务条线下,也有专门设立了小微企业一级部门。城商行、农商行主要服务当地的中小企业,基本上没有对小微金融做单独的部门设置。

2.1 国有大行: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

2.1 国有大行: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

  发挥网点优势,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网络。2017年5月,银监会下发《关于印发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的通知》(银监发[2017]25号),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聚焦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群体和脱贫攻坚等领域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商业银行均已在总行层面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并开始运营;在一级分行层面完成全部185家分部的设立,还有6万余家支行及以下网点从事城乡社区金融服务。

  工行体量最大,中行增速最快。工商银行的小微贷款余额最高,是唯一一家超过2万亿的商业银行,其次是建设银行,贷款余额超过1.6万亿。中国银行的贷款增速连续增长,2017年在四大行中增速最快,达到13.46%,其次是农业银行,增速为13.3%。

  建行产品创新力度大。基于“新一代”核心系统和大数据技术,推出了纯线上的“小微快贷”产品,通过对履约能力、信用状况、交易信息等数据的综合分析,对小微企业精准画像,测算贷款额度并进行授信。截至 2017 年末,“小微快贷”累计向 21 万客户投放贷款 1,718 亿元,户均82万元。建行的小微金融涵盖 30 余项基础产品、近 400 项区域特色产品的信贷产品体系。“小微快贷”产品的上线大幅加速的小微贷款客户的开发,2017年新增客户29.6万,年增速达到96%。

  户均贷款余额较高,但趋势向下。总体来看,国有银行小微金融的户均余额较高,根据公司年报披露数据,建设银行2015年-2017年的户均余额分别为507万、467万和266万;农业银行2016年-2017年的户均余额为363万和351万。2017年建设银行推出了“小微快贷”产品,小微贷款户数大幅增加,使户均余额大幅下降。

  贷款利率低。根据公司年报,仅有农业银行披露了小微企业贷款的平均利率为5.01%,与全行贷款平均收益率相比,仅高出了17.61%。

2.2 股份行:整体市场份额下降,业务不断调整

  2.2 股份行:整体市场份额下降,业务不断调整

  贷款余额波动大,整体占比下降。股份制银行的小微贷款余额在2015年和2016年都出现了波动,出现了数次环比下降。贷款规模在整个小微贷款余额中的占比持续下降,从2015年一季度的22.87%下降到2018年一季度的18.24%。

  各行之间分化大。我们选取了四家在小微金融方面信息披露较多的股份行进行比较。贷款余额从高到低分别为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其中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在2016年出现了贷款余额的下降,2017年小微业务均有所回升。从户均余额来看分化也非常大,民生银行的户均余额在150万左右,而中信银行和华夏银行分别达到了800万和900万。两家银行户均余额较高的原因或与目标客户定位以及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占比较高有关。

  资产质量受宏观经济影响下滑,零售模式风险相对较小。从趋势来看,2014年开始,小微贷款的不良率有所上升,在宏观经济下滑的时候,小微企业受影响的程度更明显,不良贷款率上升更快。比较不同的小微金融业务模式,招商银行的小微业务在零售条线下,虽然没有直接的户均余额数据,但从续贷数据来看,户均余额较小,在35万左右,在经济下滑阶段,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但幅度相对较小。

  民生银行的小微金融战略调整。民生银行从2009年就将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服务作为公司发展战略。首先推出了“商贷通”业务,定位主要是满足融资需求在 500 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2010年至2013年民生银行的小微金融业务快速扩张,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经济周期下行导致小微贷款不良率出现抬升,2014年至2016年,小微贷款规模连续三年收缩,业务进入调整期,2017年企稳回升。

  民生银行的小微业务改进措施包括:(1)流程优化,“批量化、流程化、标准化”,通过系统固化流程。(2)优化风险模型,强化客户的准入,扩大优质新增客群,推进差异化定价。(3)支付结算先行,通过结算服务进行获客。(4)交叉营销,提供客户贡献率。(5)调整结构,优化行业分布,向弱周期行业倾斜;增加抵质押贷款比例。

2.3 城商行、农商行:加速发展小微金融,深耕本地市场

  2.3 城商行、农商行:加速发展小微金融,深耕本地市场

  高增速,市场份额提升。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小微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行,平均年增速超过20%,农商行的增速接近25%。截止2018年一季度,两者的小微贷款余额合计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小微企业贷款占比高。深耕本地,服务小微和三农。区域性银行本身的客户资源禀赋不同,中小企业客户占比高,服务小微和三农是公司的核心战略。优势包括:(1)产品设计灵活,根据不同的场景设定产品参数,包括贷款期限、贷款利率、还款方式、抵质押方式等。(2)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具备本地优势,建立小贷业务团队,采用IPC模式拓展业务。线上开发无抵押小贷业务,根据不同的数据源设计不同的数据贷产品,满足小额高频需求。

3、金融科技公司在小微金融领域的探索

  3、金融科技公司在小微金融领域的探索

  3.1 对金融机构的赋能——风控是核心

  获客:建立起场景方与资金方的桥梁。(1)从线下获取小微信贷客户的传统模式变得越来越难,集中化的市场减少,小微企业的经营场所分散到郊区。从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批量获取小微信贷客户也是传统获客的方式,但这种方式较为依赖核心企业,需要核心企业的配合,在风控上也以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为主,在业务拓展上容易出现行业集中度提升,行业周期性风险难以分散。(2)趋势是从线上获取客户,寻找有客户资源和数据优势的合作方,包括电商平台、SAAS服务商、ERP厂商等,结合金融科技公司自身的信贷业务能力和信贷系统开发能力,共同建设信贷服务体系。从真实的交易场景中主动获取目标客户也是将风控环节前置的重要手段。

  风控:专注于小微金融的风控模型建设。(1)多层级全面的风控体系。第一级反欺诈,排除高风险欺诈客户,第二层基于大数据分析建立客户画像,第三层基于真实交易及资金需求和还款能力确定授信额度。(2)开放式的风控系统,接入多个数据源,从静态的数据库分析向实时、动态分析转变。将风控模块固化,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提升系统的灵活性,提升定制化能力。(3)行业模型和区域模型。小微企业信贷风控模型的维度多,不同行业或者区域的企业在指标选择和标准设定时差异大,需要根据不同的客群设计不同的模型。早期依赖于专家经验,后续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可逐步通过机器学习来加快模型的迭代。

  运营: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1)用户体验。将信贷服务整合进业务流程中,与交易系统或业务管理系统深度融合。一方面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客户的融资需求,把信贷产品信息送达目标客户,另一方面也有了数据基础,便于对小微企业进行授信额度的确定。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具有“小额、紧急、短期”的特点,与业务密切相关,订单需求不稳定,突然接到大单时往往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信贷服务的快速响应至关重要。(2)线上化。将业务流程尽量线上化、标准化。减少客户申请的工作量,操作界面简洁易懂,审核流程自动化,客户反馈及时。

  3.2 金融科技公司的业务模式

  资产端。我们从两个维度上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进行分类:供应链金融和小微金融、纯线上和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供应链金融与公司具体业务相关,线上模式主要通过核心企业进行获客及风控,重点在效率的提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主要应用于B2B电商,基于四流合一的风控。小微金融更侧重于对小微企业自身经营情况的综合评价,线上注重核心征信数据的分析,线下通过人工风控及抵质押加强风险管理。金融科技公司的竞争壁垒来自于信贷业务数据的积累、经验积累、流程优化、风控模型的快速迭代。

  资金端。(1)自营模式:放贷资金包括自有资金和银行授信,主要应用于B2B电商模式的供应链金融。(2)外部资金来源:放贷资金包括P2P平台和金融机构等。无抵押信用贷资产更容易通过系统直连对接资金方。

  4、如何做好小微金融

  4.1 基础架构:搭建小微金融的服务体系

  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想要做好小微业务,管理层必须将其作为公司重要的发展战略,有改变固有企业信贷业务模式的决心,制定全面且长期的推进计划并贯彻执行。不需要孤立地看待小微信贷业务,而是将其作为产品体系的组成部分,一种流量变现的方式,通过交叉营销,满足一个客户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小企业主有企业方面的结算支付、流动资金需求,也有家庭方面的储蓄、投资理财、按揭贷款、保险等需求。前台的客户经理提供的是综合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在开展高收益资产业务的同时也获取了低成本的负债来源。

  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在总行设立小微金融一级部门,在业务层设立小微专营机构,扁平化的组织管理,后台设立小微服务中心,提供远程服务;前台设置小微金融业务团队,在当地提供面对面服务。对于前台业务人员要进行系统、持续的技能培训以及合规文化熏陶,提升营销能力和风控能力。

  技术投入。

  业务系统开发,通过系统控制业务流程,前台建立多电子渠道、具有良好客户体验的产品入口,后台建立大数据分析和风控模型,此外通过各种互联网技术赋能前台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国内的征信体系仍处于建设之中,征信数据比较分散,数据质量参差不齐,而大数据是做小微金融的标配,只有不断提升数据分析的精度才能形成竞争优势。此外,大数据的应用不仅只在授信环节,从目标客户设定、获客营销、产品设计(定价)、风控模型到贷后管理,贯穿业务全流程。

  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1)从规模考核向业绩考核转变,以模型量化指标取代传统的考核指标,使部门和机构的驱动不偏离公司战略。将所有收益和成本进行量化,客观评价小微业务的投入产出。(2)在业务启动阶段给予资源支持,对相关业务部门及有业务人员设定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并明确职责,确保资产质量可控,使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得到平衡。做小微的方法论和海外经验都非常丰富,技术门槛也不高,重在执行力。

  4.2 增收降本:改善小微金融的盈利性

  增收降本提升小微业务的盈利性。(1)提升收益,一方面提升贷款定价机制的灵活性,遵循高收益覆盖高成本的原则,另一方面综合考虑客户价值,多产品覆盖提高客户贡献率。(2)降低成本,通过线上获客、自动化批量化审批、大数据风控等模式降低小微业务综合成本。此外,小微贷款客户能为银行带来一部分低成本的结算存款,保障银行的流动性、降低负债成本。

  目标客户和客户分层。小微企业的目标客户对营收规模和员工人数做了范围设定,持续稳定经营也是客户准入的重要条件,小微企业与初创公司有所区别。富国银行的小微贷款客户中,年销售额小于100万美元的企业占比超过90%,小于50万的超过85%;从经营年限上来看,超过10年的占比接近90%。为了提升小微金融业务的盈利能力,首先要对客户进行评估和分类。富国银行将小微企业细分成10个种类,分别是加工作坊、初创企业、家庭工厂、个体创业者、无利润企业、服务型小微企业、一般利润企业、科技型企业、高速成长企业及现金牛企业。其中前六种在标准放贷程序下是无法盈利的,因此富国银行将这些小微贷款归类到消费信贷,按零售业务模式进行处理。

  产品分类。根据客户属性的不同,对应不同的贷款产品体系。(1)对于上述归为零售业务的小微贷款基本采用线上模式,降低运营成本,并用高收益覆盖高风险。(2)对于相对传统的线下业务模式来说,产品的定价和结构设计要更加灵活,产品参数包括了额度、时长、利率、还款方式(首次还款时间、循环授信、随借随还)、担保方式(抵押、质押、保证)、客户准入(开户时间)等,根据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和现金流模式,考虑周期性(业务淡旺季)因素,确定不同的还款方式。此外,根据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提供接力贷产品,解决续贷问题,降低中小企业的贷款的手续费用,缓解还款压力。

  成本管理。(1)贷前:线上获客,客户通过电子渠道申请贷款,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准确客观评估客户风险。(2)贷中: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扁平化的管理体系,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用自动化审核替代人工审核,提高申请及审批效率。(3)贷后:客户分类管理,大数据风控预警,自动调整放贷策略。

  交叉营销。围绕客户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通过交叉营销可以降低业务综合成本,提高对客户资源的利用,使效益最大化。银行需要具备快速灵活的产品部署能力,包括个人和企业的泛金融产品及服务,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是强大的产品能力。

  4.3 风险管理:保持小微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分散风险。统筹放贷额度,控制单个行业或者区域的放贷规模,分散行业和区域风险,降低小微贷款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程度。供应链金融的优势是将单个企业的风险由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分散,但出现行业系统性风险时,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会集中爆发。此外要丰富产品种类,覆盖各种生命周期阶段的客户需求,把业务风险分散化。

  多维度的风控模型。(1)打破个人业务和企业业务的条线隔离,综合评价个人信用及企业经营情况。(2)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在模型中增加行业数据、区域数据、宏观因素等,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推出不同的信贷产品。在处理特殊个案时可适时调整授信规则、增加人工复审。(3)不执着于对财务报表的审核,通过其他数据和信息的交叉验证,确定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还款能力。

  持续、动态的贷后管理。小微金融的贷后管理要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重点关注实际控制人及其家庭的风险变化,建立客户行为模型,跟踪客户贷后的风险行为和信用状况变化,数据来源包括外部的征信机构、大数据公司以及客户的存款余额、结算账户资金流水等,预判客户的逾期概率,形成风险预警。根据客户的风险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参数,对风险增加的客户提高贷款利率或停止贷款,对低风险客户降低贷款利率或增加信用额度,保持业务的稳定性和盈利性。通过贷后客户真实情况的验证和分析,优化贷前的风控模型,形成正向反馈。

5、小微金融市场展望

  5、小微金融市场展望

  5.1 各类机构的发展机会

  核心在于降低风险成本。大致有两条途径:(1)提升风险定价能力(信贷产品设计),一种是提高线上大数据分析能力,这是金融科技公司的主要机会,另一种是传统的线下业务团队模式,主要应用于城商行、农商行。(2)分散风险。纯线上、标准化、小额的信贷产品模式,降低运营成本,并使信贷资产在区域上、行业上尽量分散,全国性大型银行有明显优势。

5.2 商业银行的市场格局

  5.2 商业银行的市场格局

  全国性的大银行是小微金融的最大放贷方。五大行和邮储银行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流量变现。优势具体包括:(1)获客。密集的服务网络覆盖全国,庞大的客户基数。(2)风控。客户分散,可避免行业或区域风险过于集中。(3)资金成本低,享受普惠金融政策红利。(4)产品、服务品种齐全,便于交叉营销,而且使用的产品越多,客户风险越小。

  大行在微贷业务上具备优势,将快速占据市场份额。微贷业务是指金额较小(一般50万元以下,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线上申请、自动化批贷的小微贷款,类似于富国银行的企业通,按零售业务模式操作。这类产品盈利的关键是规模效应,通过单一产品的批量处理和集中管理来控制风险和降低成本,需要前期大量的技术投入建设数据库和客服中心,并通过服务网络快速触达全国各地的目标客户。在美国,1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贷款也主要由大银行控制。

  区域性银行在传统的小企业贷款市场占据主要市场份额。通过发挥线下优势,提供差异化产品。(1)关系型贷款具有合理性。贷款金额较高的业务仍然需要信贷员进行线下的服务和尽职调查,软信息收集和信息交叉验证是有效的风控模式。信贷员的经验和细节把控是不能完全被机器替代的。(2)线下模式可根据每位客户不同的情况定制产品,选择合适的增信方式,质押或抵押仍是银行放贷的决策因素。

  发展进度加快。(1)现阶段外部环境和监管制度对于小微金融的发展仍有不利因素,银行业对小微业务的重视程度总体仍偏低,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大于业务能力。区域性银行的积极性普遍高于大行,正在不断提升技术能力,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小微业务保持较快增速。(2)国有行和股份行的动力也在提升,大部分管理层已表达对小微业务的重视,从组织构架和产品开发上有所布局,后续要看执行力度。今年以来建设银行在“小微快贷”产品上加速推进,其他大中型银行也在加大小微金融的发展力度。

  5.3 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

  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有助于企业征信市场的成熟。目前国内的征信体系还不完善,数据来源繁杂、质量参差不齐,银行对于外部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需求比较强,尤其是大量的城商行、农商行本身IT能力薄弱,需要更多的数据及技术服务支持。

  金融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1)系统开发,属于基础需求,可快速复制,利润率较低。(2)数据接口,通过爬取公开信息和接入公共数据接口获取信息,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初步的加工。银行利用这类数据接口进行尽职调查,提升数据的采集效率,降低操作风险。(3)增值服务,直接影响银行的放贷决策,帮助银行收集数据、合建模型、开发产品,并且进行贷中、贷后的管理。

  金融科技公司的两种愿景:(1)独立的企业征信公司。打造底层数据库,在数据质量和数据处理能力上形成竞争优势,为不同的金融机构或其他行业提供模块化、标准化的数据产品,为客户的决策提供帮助。数据服务具有规模效应,企业征信行业的集中度将大幅提升。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提升,征信公司的商业模式或将转化成云平台服务,实现定制化产品的快速交付。(2)信贷资产管理公司。深耕小微信贷市场,以小贷公司的牌照自营或者与商业银行合作助贷,介入信贷全周期管理。这类公司需要较强的资产获取能力和定价能力,具有金融专业性。在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可以对接多种资金来源,成为资产交易的平台。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导致小微企业经营情况恶化、大数据征信有效性不及预期

  (本文作者介绍:中泰证券银行业首席,金融组组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文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银行 央行 小微金融 风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安踏就孙杨领奖服事件声明: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之上 生育成本到底有多高 一线城市养大一个娃要花200万? 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8成受访女性称要结婚先买房 年轻人的房租和老年人的孤独最优解:年轻人住养老院 证券日报:采取八大措施维护股市稳定健康发展 证券时报刊评:租房是真正的刚需 资本炒房租有点残酷 证监会今上午开闭门会 向券商分析师征询对市场看法 证券时报怼证券日报:单纯论“股市屹立不倒”没意义 孙杨被中国队赞助商怒怼一天 回应亮了 瑞智华胜涉窃取30亿条个人信息:非法牟利超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