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服务启示录:为客户服务是有效风控手段

2018年02月02日13:07    作者:刘晓春  (0)+1

  文/浙商银行行长 刘晓春

  刘晓春表示,一个信用卡客服的电话让他感觉客服并不是给客户添麻烦,反而会让客户感到安全。因为银行在看护着你的卡。为客户把控风险,实际上就是为银行自身把控风险。

  “刘先生,您好!我是某某银行信用卡中心的某某号客户经理。请问您今天晚上信用卡是不是有消费了?”电话那头是男声,广东普通话。 

  “你好!是啊。”

  “请问您是在什么地方消费的?大概消费了多少?”

  于是我告诉他我在哪里消费,消费了多少。明白他主要是想知道我最大的一笔消费。

  到香港工作后,我第一次有了信用卡。2000年以前,内地还只有准贷记卡。

  当时是晚饭后陪妻子刚从SOGO购物回到小区楼下,接到了客服打到我手机上的电话。核对了一下资料后,客服说:“对不起,刘先生,给您添麻烦了。”电话挂了。

  这个电话并没有让我觉得麻烦,反而让我这个银行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到家,我就开始琢磨这个电话的每一个细节。

  首先,这是我接到的第二个信用卡客服电话了。第一个是不久前,我第一次刷卡,客服来核实是不是消费了。当时并不在意。今天这个电话,让我感觉,客服并不是给客户添麻烦,反而会让客户感到安全。因为银行在看护着你的卡。为客户把控风险,实际上就是为银行自身把控风险。

  其次,客服打电话是在我用卡的特殊环节。第一次是我开始用卡,他核实一下,此后再没有电话。第二次电话,是因为我第一次有了一笔接近一万元的消费。

  第三,客服打我的手机,肯定是因为估计到,我刚完成了这笔大额消费不久,还在路上。第四,客服直接跟我讲普通话,说明办卡的客户经理已经注明过了,这些资料都在电脑里。

  同时我想,这家银行的电脑系统应该已经很完善了,为每一张信用卡设定了几个警戒线。只要卡的消费触及到警戒线,就会自动提醒客服给客户打电话核实,客户的所有情况都展示在屏幕上了。以后的事情证明了我的这些分析。

  当我的单笔消费突破一万时,客服的电话来了。

  当给妻子办的副卡第一次消费,客服的电话又来了。

  在香港,常有机会陪内地的朋友去购物,既有下班时间,也有上班时间。发现一个规律:凡是在上班时间的消费,客服都把电话打到办公室;凡是在非上班时间的消费,都直接打我的手机。当我回到办公室,秘书说银行客服给你来过电话了。有一次我特意回了一个电话。客服说,不好意思,太麻烦您了,我只是核实一下您是不是在办公室。这考虑的细心让人叹服!在上班的时间有消费发生,说明是异常情况。打办公室电话,人在,说明卡可能被盗刷了,可以及时处理;人不在,说明卡主确实是在消费,也就不用打扰客户了。

  一天半夜被电话铃吵醒,是妻子的来电,原来是她在欧洲刷副卡不成功。于是我第一次给客服打电话,接电话的是男生,说普通话。我说明情况后,他说,查了一下,我那张副卡有可疑消费,所以被锁定了,具体情况不清楚。问我妻子在哪个城市,有什么联系方式,他们与她联系。过了一会电话来了。他告诉我,我妻子是在哪个城市的什么店购买首饰等,因为额度比较大,所以被锁定了。现在核实了,很快会开通的。

  后来才知道,许多银行信用卡系统,对珠宝、手表等奢侈品店都设有警戒线,尤其是异地消费,只要消费额度稍微大一些,不管有没有授信额度,都会被临时锁定,等核实后再开通;也有的客户出国前预先告知银行,以免临时核实的麻烦。这一方面是防止客户信用卡被盗刷,一方面是防止洗黑钱。

  另一家银行每年一月份都会寄给我一份清单,列出我上年刷卡消费的分布情况,比如看电影,购买书籍、化妆品、衣服饰品和食物,旅行等。虽然那时还没有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也没有客户画像这样的新名词,但实质性的事情,银行一向是在做的。无论用什么工具和技术,风险管理的基本逻辑不会变。

  当时享受到这样的信用卡服务,让我这个银行人赞叹不已,深感内地银行的精细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内地银行的客服,虽然各家银行互有差别,但服务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细致了。反而是香港的这家银行,在我第二次去香港工作的几年中,印象里再也没有过这样的查询电话,感觉服务也大不如前了。是因为有更好的风控技术,不需要原来那种靠客服电话核实的手段了,还是香港信用卡的使用很普遍,第三方支付对信用卡的冲击远没有内地明显,银行没有提升信用卡服务水平的压力?

  为客户服务,对银行来说,不仅是提供方便,同时也是营销,更是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在服务中不知不觉地管理了风险,同时给客户以安全感,才是高水平的风险管理。那种以放弃风险底线为客户提供方便的服务,根本就不是服务,是对为客户服务的错误认识。

  现在都把银行提供的业务和服务称为“产品”,主要是引进了商业企业的营销概念。但银行的产品与一般商业企业提供的产品不同。一般的产品,买卖完成,营销服务就结束了。而银行的业务和服务是持续性的。比如存款,从存入银行的那天起,银行要为客户一直服务到客户把存款连本带利取走并销户为止。

  传统上,信用卡的收入,主要是结算手续费、年费和贷款利息。其中,结算手续费的成本由商家承担,收入由银联等清算机构与银行分享。支付手段是信用卡实现的。现在的第三方支付,是把支付和清算结合到一起了;年费是银行收的;贷款利息,就是持卡人没有在结算日及时还款而产生透支的利息。这是信用卡业务的主要收入,三项收入的分布比例一般是3:3:4。

  想增加收入,必然要对客户进行分析。银行信用卡业务,也像其他业务一样,会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所谓高端客户,当然是有钱的客户。于是有金卡、银卡、普通卡。后来感觉高端客户层级很多,于是又有了钻石卡、白金卡、黑金卡。

  然而,就信用卡业务而言,这些高端客户一定是好客户吗?未必。高端客户有很高的授信额度,但他们很少自己刷卡消费,因此没有多少手续费的分成。另一方面,高端客户往往没有时间关注还款日期,一般都是与借记卡绑定还款,所以银行很少有机会从他们身上赚到透支利息。但是,真正产生大额风险的又往往是这些高端客户。

  信用卡客户,除了以收入高低来区分外,还可以分为高贡献客户和低贡献客户,专业上一般称为高频客户和低频客户,这是按刷卡频次分的。但我觉得还不够全面。那么,什么样的客户才是高贡献客户呢?所谓好客户或高贡献客户,一是经常刷卡消费的;二是马大哈,有钱还款,却经常忘记及时还款的;三是月光族,经常需要透支,很快又能够还上的。

  当然,这样的划分,只是针对信用卡业务的贡献度。高端客户对信用卡业务的贡献或许比较小,但对一家银行来说,却是大的。这时,信用卡业务就是为高端客户提供综合服务的一个手段。银行的其他业务也可以这样看待。一方面每一项业务都有适应的客户群,另一方面又能为其他业务提供支撑与帮助。银行营销既不能漫无目的地胡乱营销,也不能无视综合效益地单独营销。

  现在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收入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年费可以忽略不计,刷卡手续费收入只占10%左右,透支利息收入约占20%,70%左右是分期利息收入。这说明,随着业务的发展,信用卡的服务功能在扩展,客户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那么,对客户的分类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信用卡业务的定义是,无抵押个人消费贷款。然而,客户往往感觉不到这是贷款,实际上这是建立在支付和结算服务上的贷款。银行发卡过程就是授信过程;客户刷卡消费就是用信过程,或者说客户支付过程就是银行放款过程。这一切是建立在银行账户功能的基础上的,即使是一般意义的贷款,也是通过银行账户的支付清算完成的。

  为了提高信用卡的清算效率,有了银联、VISA等第三方清算机构。他们提供的服务,为持卡人、商户、银行清算提供了方便,大大促进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业态。但他们的服务,依然建立在银行账户功能基础上。现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为客户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支付方式,形成了新的业态,本质上依然是建立在银行账户功能基础上的。

  在银行的发展历程中,银行的业务始终在变化。不断有新的业务产生,也不断有一些业务消失,更有一些放弃或外包了,比如金库。但是,银行业务的根本却是不变的,即账户功能、信用提供、风险管理。因此,只要围绕着这些核心功能,银行可以为客户、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形形色色的产品与服务。

  在现今新的技术条件下,人们认为信用卡将被新型的第三方支付所取代,甚至银行都会被它们所取代。至少从目前世界范围看,信用卡还不会在广泛的领域被取代。但对于银行来说,在一定条件下,信用卡并不是不可以放弃的,没有了信用卡银行自身也不会被取代。银行可以在账户功能的基础上,为个人提供无介质的、灵活的支付信贷产品。这个产品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方式一样方便快捷,关键是,在支付的同时客户可以享受信贷服务。

  (本文作者介绍:浙商银行行长)

责任编辑:杨畅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中国的物价真比发达国家高吗? 国内便宜到令人吃惊 12306最高峰抢票时段已过 技术团队为自己打90分以上 视频:首位华人献唱!吴亦凡登超级碗LIVE舞台 天津瓷房子借贷合同风波:主人称被要求空白纸上签章 獐子岛公布调查结果:扇贝是被“饿死”的 中国物价真比发达国家高吗?专家:国内便宜到令人吃惊 25岁理工硕士旅社自缢:生前从央企辞职 靠网贷度日 中国经济总量何时能超美国?从数据看或在2025年 乐视网真正元凶不只是贾跃亭 管理层莫再一意孤行 证券时报:股市不是用来炒的 是用来价值投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