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拿什么来守护百姓的“钱袋子”?

2017年05月12日15:19    作者:李庚南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李庚南

  如果百姓的“钱袋子”都得不到保障,那么维护金融安全的基础何在?是否会让百姓“老不信”呢?实际上,百姓的“钱袋子”出现了漏洞,恰恰反映了金融管理存在漏洞和缺陷,此漏洞不能堵牢,金融安全焉伏?

我们拿什么来守护百姓的“钱袋子”?我们拿什么来守护百姓的“钱袋子”?

  前不久新华社撰文“维护金融安全就是在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上所强调的维护金融安全重要性进行了深刻诠释,把维护金融安全与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紧密地关联在一起,让百姓的主人翁意识陡增。

  毋庸置疑,守护好百姓“钱袋子”是金融安全的应有之意。但辩证地看,维护金融安全与守护百姓“钱袋子”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守护百姓的“钱袋子”既是维护金融安全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同时又是实现金融安全的路径和立足点。

  试想,如果百姓的“钱袋子”都得不到保障,那么维护金融安全的基础何在?是否会让百姓“老不信”呢?实际上,百姓的“钱袋子”出现了漏洞,恰恰反映了金融管理存在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金融大堤隐患所在。此漏洞不能堵牢,金融安全焉伏?

  不容回避的是,近年来,百姓“钱袋子”被戳破的事情屡屡出现。来自非正规金融领域的威胁自不待言。P2P网贷平台频频爆出的卷款跑路事件,一次次残酷地刺穿百姓的“钱袋子”。尽管经历了一年多的清理整顿,但P2P平台“跑路”事件仍不绝于耳。据安徽商报2017年5月2日消息,合肥一新上线P2P公司负责人跑路,使上百人数千万本金打水漂。

  更令百姓担忧的是,一向代表信誉、安全的传统银行业也频频出现客户存款不翼而飞的事件。信用卡被盗刷、存款被冒名盗取、存款“飞单”、存款被冒名质押、存款“变脸”为理财或保险、基金,等等,戳破百姓“钱袋子”的手法可谓层出不穷。

  其形式不外乎三种:一是纯粹属外部不法分子作案。主要是通过窃取存款人银行卡、密码等信息盗取客户存款。

  二是银行内部人员作案。包括利用职务便利冒领、盗取或挪用客户存款;误导、诱导客户购买理财、保险、基金,导致存款“变脸”;非法代售理财保险(甚至假理财产品),导致客户资金损失。

  三是外部不法分子与银行内部人员互相勾结, 以高息诱导储户存款,名为存款、实为购买保险、基金或其他高风险产品;或者银行内部人员玩弄障眼法,通过让客户多次输入密码等手法神不知鬼不觉将客户资金直接转到其他账户上。这些账户的户主往往是一些不符合银行贷款资质、急需融资的企业。一旦企业到期无法还款,储户存款失踪的事件就会暴露。

  这样的事件仍在不断发生。据浙江省某参政议政委员的社情民意调研,近期浙江又曝出了6起共1.57亿元中信银行大额定期存款不翼而飞的案件,涉及5位存款人。其手法均是中间人(资金掮客)以私下贴息引诱存款人到指定的中信银行分支机构购买个人大额定期存单(大额定期存单利率2.1%,贴息5%),而后定期存单被莫名用于第三方企业做贷款质押,终因企业不能如期还款导致质押存款被扣划、存款人收了定期存单利息却丢了本金。

  频频出现的“存款失踪”案,让我们不能不反思:当我们言之凿凿强调维护金融安全就是守护百姓“钱袋子”的时候,我们究竟拿什么来守护百姓的“钱袋子”?

  剖析诸多存款失踪案件,不难发现,大多具有如下共同特征:一是存款人受贴息诱惑;二是外部不法分子与银行内部员工相互勾结;三是“丢失”的存款往往是被第三方企业以瞒天过海的手法“借用”了。

  不幸的是,每当类似的案件曝光之后,人们总习惯于批评或嘲讽受害人的“贪婪”,——如果不是贪图小利,何以会掉进不法分子的“陷阱”呢?这种见识,看似义正言辞,实则是一种典型的选择性失明!

  诚然,存款人、投资人受高收益诱惑客观上为金融犯罪行为提供了可实施的对象;但这并非各种存款欺诈行为屡禁不止、难以杜绝的理由。各种存款欺诈行为之所以最终得以实施,根本还在于金融领域相关制度机制的缺失。P2P网贷领域如此,银行领域也莫不如此。

  如果在剖析相关问题的时候,王顾左右而言他,避重就轻,强调存款人、投资人贪图小利,而忽视主要矛盾,即相关制度机制的缺失,这难道不是选择性失明吗?

  更何况,帮助百姓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守住百姓的“钱袋子”,这未尝不是民生的内容!当我们在呼吁改善民生的时候,如何拓宽投融资渠道,让老百姓通过合理理财实现财产保值增值,当为民生应有之意。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需要百姓自己去面对的时候,当市场的诚信尚极为匮乏的时候,我们怎能心安理得地将每一起骗局归咎于百姓的无知与贪婪?

  有人认为,“存款丢失”只是少数个案,其数额占商业银行存款总量微乎其微,不足以影响金融安全与稳定。如此看问题,显然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

  其一,是对存款人利益的漠视;其二,百姓的“钱袋子”破了,一方面让银行失去社会公信力,作为信用机构无信用何以立世?另一方面,恰恰反映了银行内控脆弱,无论是机制问题,还是人的问题,都表明银行存在漏洞,而这些恰是金融风险的隐患所在。岂能说百姓的“钱袋子”破了不足以影响金融安全?

  因此,与其说“维护金融安全就是在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不如说“维护金融安全应从守护百姓的‘钱袋子’开始”。

  但要真正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需要从相关金融制度、机制着手,强化事前有效防范、事中严密控制、事后积极处置的“守护”机制。

  首先,强化事前防范机制,引导和教育百姓躲开天上乱砸的“馅饼”、避开脚下的“陷阱”。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消费者风险教育长效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媒介,剖析案例,帮助百姓识别各种金融骗局。同时,要加快投资渠道的拓展,关键是规范几个市场的运行。

  一是股市,要严格分红制度。应督促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初就分红机制做出承诺,以有效阻止和淘汰那些心怀鬼胎、只想到资本市场来圈钱而全不思回报投资者的饕餮公司,增强市场信心;而关键的关键,则在于严格执行分红制度,对不按承诺分红的采取严厉的监管措施。

  二是规范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允许商业银行按照成本收益原则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增强其吸引力。

  三是规范理财、基金及面向个人的债券市场,特别是要增加发行回报适度、相对安全的政府类债券供应,让百姓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

  其次,强化事中控制机制,既遏制“馅饼”,又堵截“陷阱”。要加快改革和完善现行监管体制,树立行为监管理念,按照行为的金融实质进行认定并区分监管职责,消除监管真空,强化不同领域的金融监管。

  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应加快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特别是P2P网贷平台乱象的整治,严厉打击平台“跑路”等乱象,形成“不能跑”“不敢跑” “不愿跑”的氛围。关键是要厘清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边界,厘清和理顺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关系,避免形成新的真空。

  在传统银行领域,关键是要强化内控管理,完善内控机制,提升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商业银行应总结、汲取各类存款失踪案件的教训,寻找各业务环节的缺陷和漏洞,强化各业务环节的制衡。从相关案件分析,我认为,商业银行应对以往过于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的柜员制进行反思。目前各银行普遍施行的柜员业务“一手清”,虽然效率提高了、用工减少了,但较传统的双人复核模式,无疑少了许多监督与制衡。

  因此,应对现行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对银行员工的管理,既包括职业道德的教育,也包括对员工行为动态的管理和跟踪监测。

  第三,完善事后处置机制,切实维护存款人合法权益。在体制上,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制度体系,增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组织的独立性。目前,虽然各监管部门均建立的消费者保护局,但其独立性尚待增强。消费者保护局应相对独立于基于机构监管的微观审慎部门,与之形成相对制衡,以避免“监管者俘获”所导致的消费者保护短板。

  二是强化信访投诉机制。要制定细化金融机构消费者投诉考核机制,强化信访投诉工作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首办责任和督办责任,杜绝对信访推诿敷衍,并将金融机构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作为监管评级的一项重要参考。对信访处置中的失职失责行为进行严厉问责。

  三是创新制度。从保护弱势群体、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出发,应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降低存款人的维权成本和难度。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应增强声誉风险意识、契约意识和当担意识。存款人与银行间构成的是合同契约关系。银行负有保障交易场所安全、防范犯罪行为、保障存款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义务。客户存款丢失,如果不能证明其与犯罪嫌疑人存在共谋,那么最后无论以何种形式被挪用、被冒名取走,银行都难辞其咎,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也不是用“临时工”之类的托词可以逃避责任的。需知,银行员工犯罪在银行属于道德风险、操作风险,既然是银行的风险,自然是要付出风险成本的,否则何以成其为风险?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窃取百姓“钱袋子”的老鼠洞若不能根除,金融安全之堤坝就永远面临崩溃的风险。面对金融安全这一浩大的综合工程,我们与其困惑迷茫于监管头绪之万端,不若从守护百姓的“钱袋子”开始。

  (本文作者介绍: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责任编辑:冯梦雪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上海二手房量价齐跌,千万元“老破小”成降价主力,房东心态“有人要就卖” 特斯拉失控狂奔致2死3伤事故上热搜,网友表示:买特斯拉还得买个对着脚的记录仪,不然说不清楚啊 2死3伤!特斯拉回应 特斯拉失控狂奔两公里连撞多车致2死3伤,交警:原因有待鉴定 模仿赫本?韩第一夫人怀抱患儿照片在韩国引发争议 诊断标准调整,“一夜醒来”我国新增3亿多高血压患者? 拜登向各国领导人道歉 潮州特斯拉车祸致2死3伤!车主家属控诉,特斯拉做出三点回应 超重磅:地产大利好!央行、银保监会联手放大招:金融支持16条措施来了! 网友建议收养子女数匹配三孩政策,民政部:修订法律法规时予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