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利率鸟笼打开后会怎样?

2015年11月05日 09:56  作者:王剑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王剑

  央行把存款利率管制上限放开,央妈的鸟笼终于打开了。宠物鸟们不一定马上就飞出去撒野,因为外面还是有风险的,虽然前期有所准备,但宠物鸟和央妈仍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与适应,才能真正在自由天空里翱翔。这就是国务院常务会议所说的“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央妈的利率鸟笼打开之后央妈的利率鸟笼打开之后

  要点

  (1)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深化阶段;

  (2)利率市场化改革选择在银行间利率较低时实施;

  (3)从海外经验上看,利差不是风险点,资产质量却是主要风险点。

  9月11日,央妈宣布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由现行的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变得更为有柔性(原来则刚性,不允许一点点突破法定存准率红线)。当日,我即发了一篇研究笔记《央妈的鸟笼行将开启》。文中指出,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的存款波动会加大,这导致银行备付金(超额准备金)也会波动,可能会经常碰到法定存准率的红线。所以,央妈允许法定存准率考核更柔性,是为利率市场化所做的准备之一。

  而一个多月后,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终于落地了。10月23日,央行[微博]在宣布双降的同时,把存款利率的管制上限放开了。

  此刻,央妈的鸟笼终于打开了。当然,宠物鸟们不一定马上就飞出去撒野,因为外面的世界还是有风险的,虽然前期有所准备,但宠物鸟和央妈仍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与适应,才能真正在自由的天空里翱翔。这就是今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所说的“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会议指出其主要内容包括三点:

  (1)让银行学会自主定价和风控能力(初次出笼,学会翱翔需要有个过程);

  (2)用基准利率和其他货币工具引导合理利率,理顺利率传导(市场化利率并不意味着彻底放任不管,货币当局仍会用货币工具调节合理利率。这就好比,如果粮价过高或过低,官府会通过投放或收储来保持合理价格);

  (3)监督管理非理性定价(当局会干预过于离谱的定价,比如奇高利率揽存)。

  归纳其大意:

  现在利率可以自行制定,但银行学会科学定价还要个过程,学会管理自由利率带来的风险也要个过程,而且当局还是会合理调节,也会干预离谱的定价。

  关于利率市场化,现有文献可谓汗牛充栋,所以本文无意重复劳动。只是选取几个角度,做一些探讨。

  一、关于时机

  为何选在此时放开存款利率的最后管制?央妈对时机的选择不是拍脑袋的,当局会选择一个冲击很小的时机来实施最后的改革。

  评价“冲击”的大小,只要看管制利率与均衡利率的差异。

  所谓均衡利率,可参考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因为,现在存贷比马上取消了,那么银行从存款市场拿钱,和从银行间市场拿钱(同业存款),是完全等效的。那么两者的实际利率应该相近。

  所谓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加上各种额外成本。

  存款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存款准备金成本+业务成本

  同业存款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业务成本

  (同业存款不用交存款准备金)

  两者相近,那么意味着存款的名义利率将略低于同业存款的利率(差异源自存款准备金所带来的成本)。

  所以,改革时机应选在两者相近时。而存款利率变化不大(平均存款利率在2%以上),那么两者相近,只能是银行间利率降下来,直至接近存款利率。随着货币宽松,这个时机到来了,今年银行间利率逐步下行,下半年SHIBOR(3M)降至3%左右。而存款利率则保持在2%以上(取自上市银行报告)。两者接近,所以此时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存款利率即使一下子冲至均衡利率,也不会有太大冲击。

  所以,这是个放开管制的好时机。

  放开管制时,后面的要事,就是央妈学会用市场化手段(短期回购利率、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调节利率,而银行则要学会科学定价,形成合理的利率。因为在市场化环境下,价格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我们需要一个市场化却又保持合理的利率(资金的价格)。

  二、海外经验

  随着利率市场化效果渐现,大家较为关心对银行的影响,尤其是对银行息差的影响。我们都记得,很多国家或地区有过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经营恶化,甚至出现大批破产的记忆。我们有必要一探究竟。

  1、台湾经验

  1989年7月,台湾当局放开利率管制。这段期间内利率有所波动(主要是货币政策松紧变化所致),存贷利差却变化不大。1990年,台湾当局放开民营银行,业内竞争加剧,银行经营恶化,利差收缩但不明显。2001年,国际经济危机致使台湾货币当局实施宽松,存贷利差这才大幅收缩。因此,最为决定存贷利差的因素是货币政策,数据上无法验证利差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联。过度放开银行准入,是银行经营恶化的主因。

  2、日本经验

  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持续多年,1990年代中期完成。但刚好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崩盘,此后长期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宽松环境下存贷利差快速收缩。2007年次贷危机后,宽松加码,利差就进一步收缩。所以,数据上无法观察利差收缩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只发现它是与货币宽松有关。但是,日本房地产泡沫,一定程度要归因于利率管制时期的人为低利率,这一点值得我国警惕。

  3、美国经验

  美国金融体系和东亚差异巨大,参考价值小一些。美国于1980年代开始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开始有小型银行破产,尤其是在1987-1992年每年破产300 家左右,是当时破产银行的主要类型。这次破产潮被称为“储贷危机”,主要是大量小型储蓄贷款机构(Savings and Loans Associations)破产,大家都知道美国历史上是单一银行制,银行多如牛毛,1980年全国14000家银行,大比例是这种储贷协会。这类机构规模微小,业务单一(以前只对本社区居民做储蓄和按揭),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开始进军能源、房地产等高收益业务,结果在1980年代末的石油、房地产价格大跌中大量死亡。很显然,我国并不存在这种类型的小微储贷协会,但当局也应考虑小型银行的应对问题。

  上述三个案例中的情况,没有一个是单纯因为利差收缩而导致银行完蛋的。而伤害银行业的风险点,主要是:

  (1)利率管制时代的人为低利率,催生了资产泡沫,并在升息后破灭(日本、台湾);

  (2)银行放开准入过快,导致恶性竞争,信贷标准下降,资产质量恶化(台湾);

  (3)大量弱小的小微银行无力应对转型(美国)。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CFA持牌人,曾供职于浙商证券、光大证券研究所,担任金融行业分析师,2015年7月加盟东方证券研究所。)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中国不缺人口,缺的是教养 徐翔们到底是谁的白手套? 二胎政策到底为谁放开? 一个投顾团队的股灾记忆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你不知道的事:徐翔曾在三板市场狂赚33个涨停 徐翔陨落私募基金还能不能碰? 马云在双十一弄垮了哪些行业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