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人大重阳
编者按:10月19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七位宏观政策专家专门撰文独家解读。
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增长2%,下一季度将达18%
贾晋京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
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0.7%的总体增速看似不高,但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潜在亮点却非常说明问题: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要看到从2013年起,中国经济的季度环比增速就没有在2%以上的记录,而这次却达到2.7%。今年二季度也就是四、五、六三个月份,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经济运行已经基本正常,因此三季度环比增长2.7%是非常强劲的表现。
分季度看,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如果我们假定四季度增长5.0%左右的话,可以预计2020年全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达101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速为2.0-2.5%。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7:1左右,则人均收入按美元计将增长7%上下,在疫情下大多数主要经济体人均收入都出现下降的情况下,这将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成绩。
2021年情况预测:由于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为-6.8%,造成基数较低,因此明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将超过18%。2021年全年,中国GDP同比增速基本区间将在10%上下。
复苏动力主要来自内需释放
崔震海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经济之所以在疫情后快速复苏,因为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后,实现了复工复产并为内需增长提供支撑。2020年上半年零售额为515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3%,占比零售总额29.89%。数据表明内需持续增长,为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疫情期间人们网上消费成为主流。
疫情期间,居家全面开启网上生活模式,无论是上班、学习、娱乐、社交、会议、购物以及休闲都广泛采取网上模式进行。2020年3月,网购用户规模达到7.10亿,较2018年增长了1亿人,使用率达到了78.6%。
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80065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4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6477亿元,增长1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3%。网上消费需求实现快速增长,数字经济迅速发展,为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疫情后居民线下消费需求快速反弹。
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9%。居民线下消费需求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而释放。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324亿元,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95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8月份加快2.8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增长。
尽管疫情造成居民线下消费减少和网上消费增加,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们逐步恢复疫情前消费方式,不断增加线下消费需求。
因此,内需是实现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更是经济转型的核心。由外向型经济转变为以内需为核心的双循环经济新格局,实现经济全面复苏。
经济复苏三大动力是否可持续?
刘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
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三大动力能否持续。在全球所有经济体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取得了0.7%的同比增速,这主要源于三大复苏力量的支撑与拉动。
一是中国对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力。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在三个月内就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取得了武汉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其后又迅速扑灭打赢几处疫情歼灭战。在欧美二次疫情反弹的背景下,中国迅速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所形成的体制力、向心力、凝聚力成为经济稳健复苏的前提和强有力支撑与制度保障。这为四季度经济有力复苏提供支撑力。
二是科技创新力,科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接近60%。在中美科技摩擦的背景下,中国加大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动力,前三季度IT产业增加值和营收大幅分别增长15.9%和11.4%。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9.1%。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0.4%、16.9%和16.8%。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更足前景更广阔。
三是双循环强劲带动力。中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正在摆脱疫情影响,加速释放消费强大动力,经济复苏拉动各类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前三季度,货车、挖掘机、铲土机、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23.4%、20.2%、18.2%和14.7%。网上实物消费实现6.6万亿,同比增长15.3%。无接触的线上消费加上线下实地消费成为中国经济的强大内驱力。出口从四月份就开始持续复苏,出口这辆马车已经转正。与此同时,新老基建加力提效也在为疫情后中国经济储备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动能。
总之,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转正为全年经济实现正增长打下基础,也为世界经济注入持续增长动力,为世界经济复苏装上新的引擎。
数字经济尚有三大潜能发掘
刘玉书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
一是量子科技发展进入中央视野,或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新革命。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下午就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举行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本次会议强调要提高量子科技理论研究成果向实用化、工程化转化的速度和效率的重要性。这是中央对量子科技的首次集体性学习和探讨。当前量子计算、量子通讯的商用普及已经是各国争相竞夺的制高点。我国在量子技术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20年9月我国第一台量子直接通信技术样机问世。据公开报道,这是国际上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样机,完成了全部设计功能和长时间稳定性检测,实现了10公里光纤链路4 kb/s通信速率的量子保密电话,推动了量子直接通信的实用化发展。我国量子技术后续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所孕育的市场具有革命性的价值,也会是未来我国搞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加快,数据要素驱动增长空间大。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9%、4.7%。从产品产量看,前三季度,载货汽车,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4%、20.2%、18.2%、14.7%。数据表明,我国智能制造升级正在快步向前发展。数字要素驱动下,我国制造业升级正朝着由过去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向高质量高效益竞争优势的转变;生产方式正在由过去的粗放型向绿色制造转变;生产理念正在由过去重视生产到生产服务全周期一体化转变。
三是后疫情时代的现代服务业增长充分展现了数字经济的韧性。疫后恢复速度在增长。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9%、7.0%,分别比上半年提高1.4、0.4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4%。9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2%,比8月份上升0.9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电信互联网软件、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60%以上。在疫情的重压之下,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增长势头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疫情促使全民消费习惯“数字化”,需求的变化推动了供给的加速转型,进而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是全球当前唯一做到在重大外在风险下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国家,未来服务的增长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第二、三点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和10月19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
农业丰收稳人心,通胀趋势需警惕
卞永祖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研究部主任
根据第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我国夏粮已经取得丰收,秋粮长势良好,有望再次获得丰收。同时,养殖业也逐渐恢复,比如,牛奶和禽蛋的产量分别增长8.1%、5.1%,居民的饭碗和菜篮子都有保障,这为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同时,我国农村的建设投入空间大,尤其是加快促进养猪等行业加快发展,可以为经济提供更好的支撑。从世界角度看,疫情对各国农业造成严重打击,粮农组织警告可能会存在粮食危机,未来粮食价格很可能呈上升的趋势,今年以来我国玉米期货价格已经上涨了40%,从国内看,猪肉价格上涨82.4%,带动CPI上涨3.3%,有可能会对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造成负面影响。加大农村投入不仅促进农民收入,也可以有利于CPI的稳定。
CPI过快上涨也会减小逆周期调节政策的发挥空间。虽然我国大部分企业、行业都基本恢复,但是在外围环境不明确、内部经济结构转型以及产业升级的关键期,需要适度提高宏观杠杆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不过CPI的上涨将会让货币政策趋紧,实际上也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
进出口稳中向好,双循环格局初显
刘典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今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三季度我国经济重要宏观数据,进出口数据成为亮点。我国进出口总额由降转升,其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是我国经济增速回升的重要支撑。前三季度,我国货物的进出口总额为231151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二季度为下降0.2%,三季度同比增长7.5%。实现了增速年内首次的由负转正。
从外贸的市场结构来看,今年中国对东盟、欧盟和日本的进出口均保持着增长态势,唯有对美国进出口连续出现了下降。中国的国际市场此消彼长,今年前8月,中美贸易总值为2.42万亿元,下降0.4%。其中,我对美国出口1.87万亿元,下降0.5%;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2.81万亿元,增长1.4%,占我外贸总值的14%,且首次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中欧班列逆势增长,前9月进出阿拉山口达3554列,超去年全年总量。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进出口稳中求进,有助于促进经济合作、打造我国经济复苏的动能。
外贸基本盘能够保持稳定,对支撑后疫情时代的我国经济在全球生产供应链受阻、国际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稳步复苏发挥重要作用。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国际经济局势动荡,稳定国内经济发展,我国提出打通国内大循环,实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但国内循环必须与国际循环紧密嵌套,相互促进、协同运行,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外贸保持稳定,对坚持我国经济国际层面的循环,巩固和增强中国在后疫情时代全球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中的地位具有重大作用。同时,稳定的进出口对于完善我国的商品需求体系与要素需求体系,刺激高质量内需,打通国内大循环起到有力支撑,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形成。
疫情倒逼结构改革,新动能占GDP已达六分之一
崔一喆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新冠疫情的爆发,在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影响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冠疫情正在倒逼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并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加速升级。
在疫情的影响下,为避免大量人群相互密切接触,许多户外活动均受到较大限制,航空业、旅游业、线下零售等行业因此几乎全部停摆。传统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受阻与需求不振的影响下,也受到较大冲击。然而与此同时,以电商平台、在线教育与远程办公等互联网科技产业为主体的新经济正在快速崛起,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以远程办公行业为例,疫情爆发后,腾讯会议、ZOOM与钉钉等远程服务类公司均出现快速增长。2020年,该行业用户量环比增幅为72.2%,远超2019年5.8%的同期水平。此外,由于电商行业具有无接触配送的优势,因此相关产业也在疫情期间获得了爆发性增长,该行业平均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幅更是达到300%以上。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以新经济为主的经济活动占GDP比重高达16.3%。可以预见,我国经济结构将逐步朝着信息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的新经济方向转变,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的主要资助项目。)
责任编辑:张缘成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