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安全与风险通论》王洪章(九):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2022年04月12日18:00      

  意见领袖丨王洪章

  《中国金融安全与风险通论》是诸多专家长期以来观察和实践的经验总结,书中富含国际、国内金融重大风险事件的生动案例,不仅内容丰富,数据翔实,且可读性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一本难得的风险管理教程。蒙格斯公众号特推出《中国金融安全与风险通论》专栏,连载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本文摘选自《中国金融安全与风险通论》第二章《国家金融安全观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国家金融安全观的落地框架》

  三、国家金融安全观的落地框架

  作为最大化国家利益的关键手段,金融不仅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贯穿于实现金融安全的各个层面和进程始终。通过资金融通的有力支持、金融数据的提前预警和反制手段的主动出击,金融能够为国家安全各领域、各子系统提供多渠道的支持与引领,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命题。总体来看,国家金融安全观的落地框架主要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应在“走出去”中加强安全建设”“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高效率的金融系统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基础”“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金融保障”五大方面组成。

  本篇刊出后两方面。

  4

  高效率的金融系统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基础

  要实现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飞跃,中国要拥有具备核心竞争力、高效且可持续的金融发展体系。这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性的工程。在金融实力的提升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国际金融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方略,并立足中国国情,不能忽视当前的发展阶段特点来进行建设。要坚持既大力推动又稳扎稳打的原则,有战略有战术,分步骤推进。

  1

  平衡和驾驭金融风险是关键

  金融业是经营风险的产业。因此,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平衡风险和收益、合理驾驭金融风险是经营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为了使中国金融机构发展能够繁荣昌盛、基业长青,所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有效防范风险,如何平衡和驾驭风险才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当前面临的房地产金融风险、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实际上是经济运行长效机制缺乏的客观表现,要构建多层次房地产融资和金融风险分担体系,有效降低来自房地产企业的信贷风险,对于政府债务风险相对较高的中西部地区,要审慎选择项目类别,合理适度予以支持。同时,坚持高质量发展,对企业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要避免误伤小微企业。

  2

  加强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市场化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从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来看,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机构准入的放开、金融市场的完善及大型商业银行的深化改革等方面。

  一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金融改革深化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存贷款利率上下限早已放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为在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基础上加点,利率市场化已取得明显进展。未来,可着力打造更加完备的利率走廊体系,探索从短期到中长期的政策利率培育;进一步完善LPR形成机制,择时把存量贷款定价替换为按LPR定价,适时取消贷款基准利率;逐步推动存款利率并轨改革,引导商业银行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基准确定存款利率,最终取消存款基准利率。

  二是汇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的目标是让汇率的形成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中国虽然名义上实行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但实际上是盯住美元。对汇率的有管理的浮动,包括盯住美元的策略,维持下去成本太高,汇率市场化势在必行。操作上,可适时放开有组织的场外外汇交易市场,让市场形成价格;逐步放宽每日外汇市场交易价格的最大浮动幅度,直到最终取消。

  三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已经在经常项目下实现可兑换,但还没有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如果我们的贸易伙伴不能用人民币自由地在中国投资,也不能自由地兑换成其他货币,它们就没有太强的动机持有人民币。但国际经验表明,新兴市场国家过快的全面放开外汇管制带来的风险较大。综合考虑我国实际情况,建议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步骤为:先放开长期资本项目,后放开短期项目;先放开直接投资,后放开资本市场投资;先债券,后股票,再衍生品;先放开QDII、QFII,再放开居民对外直接投资。各种局部开放的措施要不断推进。

  四是金融机构的深化改革。力求形成大型银行提高经营和风险管理水平、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多层次高效率的金融机构体系。与此同时,推动落实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加快建立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相适应、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推进银行分类监管,创造适宜中小银行发展的差异化政策环境,补足中小银行这个“短板”;推进普惠金融和中小微金融机构有序发展。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分散市场风险,让民间资本有更多合适的投融资渠道,释放市场的投融资需求。

  3

  建立平衡、适度、系统化的监管体系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系统都加强了监管。一国监管系统必须要找到市场的最优平衡,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未来一段时期,关键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实国务院金融委职责。具体而言,金融委主要做实三类事:为国务院金融协调会议提供参谋助手作用;对中国金融整体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如危机救助的协调机制、金融混业经营和金融控股集团监管协调、债券市场的统一和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框架等;对于协调监管中的交集问题、热点问题,牵头制定详细、可操作方案和法规制度。

  二是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框架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不仅要从总量上对商业银行的杠杆规模予以限制和要求,还应进一步纳入个人房地产按揭贷款、房企融资、跨境资本流动、高不良贷款率借款行业等其他指标,以覆盖更多的金融活动,从而提高监管能力。

  三是协调联动,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在金融委的领导下,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治理和实现股东阳光化;金融机构资本监管、流动性监管、集中度监管升级;解决系统性重要机构“大而不倒”问题,建立恢复与处置计划;加强资管业务“去通道”“去杠杆”“去期限错配”等监管,其他表外业务监管,自营资金违规运用监管,金控集团、影子银行、金融科技、私募投资基金监管,部分风险较高的业务领域及收费业务监管,业务创新、关联交易监管,金融机构破产退出监管,欺诈、内幕交易等扰乱金融市场的行为监管。

  四是继续加强“穿透式”监管。向上穿透确定最终投资者是否具有该金融产品投资者的资格,中间穿透追踪交易全过程,考察金融产品杠杆情况,向下穿透察看最终资金流向,识别底层资产,最终将上、中、下环节连接起来,进行全面监察。

  五是加强互联网金融、数字货币监管。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公司进行资质整治,如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第三方支付业务等,按照相关分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进行整治。要建立健全数字货币监管框架,对数字货币交易平台采用许可证制度,同时对数字货币初创企业引入“监管沙盒”,在保证投资者利益同时又支持创新。

  4

  适应金融科技发展,不断推动金融创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将获得快速发展。

  一是创新“互联网+消费”模式。把消费作为与其他电商平台合作的突破口,根据互联网客户的特点,将衣食住行、娱乐、教育、医疗等消费场景数据作为需求分析基础,推出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网络消费生态圈。

  二是整合服务渠道。商业银行通常依赖于传统的物理网点、自助机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向客户提供服务,但是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应该抓住线上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无缝对接,带动客户流量增加。

  三是深入挖掘大数据价值,提高获客能力。充分运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海量交易数据,完成客户画像,对其消费水平、消费习惯、投资习惯、风险偏好等进行分析,以对其进行精准营销,低成本获取优质客户。

  四是建立大数据风控模型,提高风控能力。通过利用大数据,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甄别,建立风控模型,降低所面临的信用风险。

  5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金融保障

  中国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发展绿色金融内容也被明确地写入“十三五”规划之中。经过近些年来的不断发展,绿色金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绿色金融产品也不断丰富,然而绿色金融相关的各个领域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1

  要推动实现绿色金融体系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第一,完善绿色金融机构体系。一是发挥现有商业银行的优势,针对绿色信贷和投资方面,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二是推动成立绿色金融专业化银行,绿色银行可以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中央银行再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三是促进PPP模式绿色产业基金发展,通过政府来撬动民间资本的介入,合理设立绿色产业基金的组织形式,并构建有效退出机制。

  第二,鼓励直接融资市场支持绿色企业。绿色产业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国家七大战略中新兴产业占据三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根据国家对绿色产业发展目标的相关规划和专家估计,绿色产业的年均投资需求将超过2万亿元,而绿色产业投入大、资产重、现金回笼慢等特点使资金供求的矛盾更加突出。除财政扶持政策外,通过市场化运作拓宽绿色企业融资渠道,激发绿色企业自身的活力,对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直接融资市场也应该加大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是股票市场可以简化绿色产业相关企业IPO审核或备案程序,对新三板中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率先开启转板通道。二是债券市场可以大力推动绿色债券发行,同时允许和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绿色债券发行政策和计划。

  第三,加快排放(污)权交易市场建设。一是加快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交易市场,从法律规范等方面做好相关配套,建立合理的交易机制,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对减排者给予激励,增强市场流动性。二是要结合自愿减排机制(VER),建立基于碳强度的总量相对控制的市场机制。在企业之间建立交易机制,高排放、高污染企业可以通过向低排放、低污染的企业购买核证减排量(CER)来达到碳减排的目标。

  第四,建立绿色评级体系,为绿色企业或项目融资提供评级。一是推动银行和评级公司在评估中引入环境风险因素,银行必须在年报中充分披露绿色信贷信息。二是银行应参照“赤道原则”,a专门针对可能会有环境风险的项目,设立相关风险控制部门。三是评级公司启动绿色评级试点,对发债主体(包括企业和地方政府)和债券提供绿色评级。四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该增加绿色评级项目,并鼓励其他机构投资者参考绿色评级报告。五是强制规定上市公司进行环保信息披露,引入监督机制,并引导市场资金更多流入绿色产业。

  第五,在多领域建立强制性绿色保险机制。一方面,可以为环境修复提供资金;另一方面,可以限制污染性投资的规模。通过保险业专业的风险评估标准和损失界定,把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与银行绿色信贷等相互结合。

  2

  加快绿色金融工具创新

  金融是现代经济调配资金的最主要手段。通过绿色金融工具的创新,能够高效地把资金引流向绿色产业。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只要绿色金融产品设计得当,投资者和民众是愿意为行业和企业的绿色发展埋单的,也能成为国际先进银行积极拓展的业务领域。例如,荷兰国际集团涉及能效融资的个人(家庭)抵押贷款和其他形式的环境友好贷款占其总资产的41.3%;巴克莱银行发行了呼吸卡,推出英国首个碳中和借记卡及全球碳指数基金;花旗银行推出结构化节能抵押产品;汇丰银行推出了一系列气候变化指数;等等。

  我国的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绿色金融产品种类不丰富,投资者对于绿色金融的认可程度也有待提高。下一步,金融机构应该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市场需求,进行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力求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一是继续加大绿色融资产品与服务创新。绿色融资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这也就要求绿色融资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加丰富。例如,需要短期资金的绿色融资项目,可以通过设计银行绿色信贷产品满足其需求;对于中长期资金需求并且收益较为稳定的绿色项目,可以设计债券产品;对于风险与成长性都较高的绿色项目,可以选择更多的股票或基金类产品,同时鼓励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绿色小微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二是拓宽绿色金融服务对象的领域。随着社会对绿色环保的重视,大到大中型企业,小到个人,都开始有绿色金融产品的需求,因此应该着重强调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包容性。不仅要聚焦于企业,还应该针对个人开发相关的绿色信贷、绿色信用卡等零售产品,以满足多层次客户的需求。

  三是开拓绿色融资市场,挖掘潜在需求。目前,中国绿色金融投资需求所在领域主要是环境污染治理、清洁能源、废气资源再利用、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交通六大领域,可以对上述领域进行深挖,结合实际的绿色融资需求,不断创新产品拓展市场,挖掘潜在的业务新需求。

  3

  推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不仅需要金融部门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市场、政策相互协调和配合,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市场的力量,而市场的运行又依托于完善的法律。对于有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经济增长还是其首要的目标,因此对于绿色发展方面,执法力度不严、有法不依、钻法律空子等情况还比较普遍。

  二是形成绿色理念。绿色理念应该是自上而下的发展思想,在当今中国“新常态”经济形势之下,如何平衡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厘清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不论对于政府还是对于企业和公众都是非常紧迫的,只有把绿色理念树立起来,才能够使绿色金融体系正常运行起来。

  三是建立绿色标准。应继续调整和完善绿色GDP的定义,定期公布国民经济绿色GDP的核算结果。

  四是加强绿色监管。监管部门需要建立起绿色评级体系,将环境风险计量出来,提高高污染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也有利于鼓励更多的绿色投资。

  五是制定支持政策。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是从政府层面出发,出台一套清晰的支持政策,减少绿色企业、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从直接的在税收,到间接的在发债、上市等的手续简化上,创造出更好的绿色投资环境。

  六是建立配套设施。要建立专业化的评估机构,对于绿色产业融资项目进行专业化评估;构建金融机构之间流转绿色资产的渠道,加强国际化的绿色金融人才储备。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金融业 绿色金融 王洪章 汇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