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本文将重点对经济增长目标、通胀、财政货币政策、消费投资、外贸、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解读。
一、5.5%的经济增长目标作为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稳增长决心
2021年两会前,疫后经济修复及低基数影响下,市场普遍预估目标可设在8%左右,但去年两会将目标设为6%,实际全年GDP实现增长8.1%,超过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进入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加之高基数影响,市场预计5.5%左右或5%以上居多。故我们认为,今年5.5%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较去年更为积极,正如报告中指出,“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正如决策层所言,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容易的。对此,去年四季度以来,多项政策前置发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有机结合。我们认为,今年内需将在政策引导下持续提升,内循环将更加畅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及潜在风险或主要来自于外部,从本次两会多处强调要稳外贸、保障粮食安全、加大对制造业支持、能耗考核留有弹性等均可看出,政策上对于防范抵御外部环境恶化所带来的风险已提前布局。因此,各项政策合力下,宏观经济大盘必将稳住,5.5%的目标也肯定能够实现,将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3%的通胀目标与去年相同,保供稳价指向性更强
今年通胀目标仍为3%左右,与去年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目标虽设为3%,但实现值为0.9%,全年高PPI未传导至CPI。我们认为,今年3%的目标显示出决策层对于物价的控制更注重跨周期的协调与平衡,即为通胀预期留有空间。
我国当前面临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基数效应、PPI高企以及上下游传导影响。今年上游商品价格中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是农作物与能源,而这两项也是稳定物价水平的基础,针对大宗商品价格调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强调了“加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着力解决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问题”,对农产品要“稳产保供...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对能源品要求“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初级产品供给”。因此,我们预计今年我国CPI会呈现前低后高的上升走势。
三、积极财政政策注重提升效能,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对财政政策着墨较多,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亮点:
第一,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我们认为,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的原因及影响有:首先,赤字率下调是财政回归常态化的必然趋势。在疫情之前,中国赤字率一直保持在3%以内。今年虽然面临的挑战较多,经济发展仍需兼顾财政巩固,赤字率下调是健康财政状况下的必然趋势。其次,积极的财政政策不等于扩大赤字。刘昆在两会部长通道上表示,“通过跨年度调节,仅中央本级财政调入一般预算的资金就达1.267万亿元,是去年的6.6倍,相当于提高赤字率1个百分点,财政的支出强度是有保障的”。第三,赤字率的下调不会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形成约束。今年财政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了2万亿元以上,较去年的政府开支约增长8%,财政支出规模续创历史新高。我们认为,赤字率的下调既满足了今年财政支出加大的需要,也为今后财政政策调整预留了空间。
第二,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预计全年退税减税2.5万亿元,重点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税降费是近几年稳企业、保就业的重要举措,本次推出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规模上,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远超2021年约1.1万亿元的减税降费规模,为历史最高;二是支持方向上,聚焦制造业、小微企业,其中制造业等6个行业的退税减税规模将达1万亿元,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益受惠规模也将超1万亿元。三是主要通过增值税留抵退税。通过提前退还尚未抵扣的税款,直接为市场主体提供现金流约1.5万亿元。四是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将有助于地方缓解减收压力,保障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效。
第三,地方政府专项债3.65万亿元,规模与去年持平。我们认为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保持不变,是在不加大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的前提下,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体现出财政对基建投资的积极态度,政府投资力度不减。在基建投资方向上,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防洪排涝设施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有望受益。
四、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货币政策基调与此前基本一致,但强调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要“加大”。我们认为,一方面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也有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更加灵活发力以合力“稳”经济之意。具体来看,本次货币政策传递的信号主要有:
第一, 货币政策要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总量上,一方面扩大新增贷款规模和普惠金融覆盖面,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另一方面,继续通过逆回购、MLF等操作调节市场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结构上,我们认为,今年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持续优化信贷结构。
第二,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今年将继续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提升融资便利度,让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我们认为,一是可以通过降准释放长期流动资金,二是可能通过调降OMO、MLF等政策利率,带动LPR下调,从而实实在在降低融资成本。因此,经济下行压力下,不排除未来降准降息的可能。金融机构继续加大让利、减费力度。
第三,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去年央行两次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全年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近期国际地缘冲突升级,人民币作为避险货币的特征进一步显现,未来有必要关注美联储连续加息后的国际资金流向以及地缘冲突的后续进展给全球市场带来的影响。总体而言,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保持稳定将有利于降低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
五、推动消费持续恢复,聚焦服务消费、绿色消费、县乡消费
不同于去年“稳定和扩大消费”的提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消费的“持续”性恢复。消费能力上,稳就业、稳主体仍是提升消费能力的关键,年内居民收入增长仍要保持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要进一步收窄至5.5%以内,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另一方面为市场主体提供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特别是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生活性服务行业将获得帮扶政策倾斜。在消费类型上,零售商品中重视绿色消费潜力,提出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而服务业上再提养老托幼家政服务,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并将增设服务业扩大开发综合试点。在消费方式上,新业态新模式仍是发展方向,加快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尤为重要。在消费地域上,首次提出建设县域商业体系。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以上,具有巨大消费潜力。
六、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投资方面,要求更加积极的扩大有效投资。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比上年增加300亿元。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两会部长通道上表示,今年投资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正在执行的102项重大项目,内含有2600多个重大项目,其中96%已经开工,稳妥有序的实时投资正在推进。二是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进“双碳”领域项目、发展新兴产业、推进老旧设备更新等。三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四是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养老、托育、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投资。我们认为,在更加积极的投资政策下,今年投资对经济拉动的作用将有所上升。具体来看:
基建方面,一是专项债助力基建投资加速回升。截至2月末,1.46万亿新增专项债提前批限额已完成60.1%,“资金跟着项目走”政策下,将为上半年基建投资实物工作量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二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政策下对项目投向并未放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防洪排涝设施、地下综合管廊等老基建,以及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新基建仍是主要方向。三是,项目审批制度持续深化改革,提升项目审批速度,加快开工及资金到位时间。
房地产方面,首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楼市定位依然是坚持“房住不炒”的大原则,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三稳目标下,仍将坚持实施因城施策。二是,房地产调控仍集中于需求端,提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预计地产行业政策在年初触底反弹的基础上,松动力度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新开工项目热度或有回温。三是,今年房地产调控更加注重房地产领域的结构性调整和房地产发展模式的创新,报告中提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预计今年房地产行业需求端,商品房刚需或有提升,而在供给端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或将有所扩大。
制造业方面,提出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精特新”将获得大力支持,技术升级、数字化转型、节能降碳是今年制造业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通过保障原材料、关键零部件供给,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将得到加强。另外,减税降费、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为制造业投资增长提供支持,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继续向制造业倾斜。值得注意的是,“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为政府工作报告层面首次提出。目前俄乌冲突给全球供应链敲响了新的警钟。中国在通用制造业领域具有较大优势,但在能源、高端设备、高端原材料等方面仍然依赖进口以及附着在其后的金融支付体系。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必须要着力解决供应链的安全问题。在石油石化、工业金属、能源金属等上游资源领域尽可能实现自给可控,而在高端设备、高端原材料的供应链备份/国产替代/自主可控方面要做出更多的安排。
七、进出口保稳提质,多措并举稳定外贸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进出口、外贸外资、对外开放领域的要求更加落地和具体。具体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出口总基调保稳提质,多措并举稳定外贸。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释放稳外贸信号,预计今年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将有所加大,政策范围涵盖了企业流动性呵护、外部风险防控、提升盈利空间和提高运营效率等领域,主要通过加强出口信贷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和深化通关便利改革等措施协助外贸企业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从今年两会报告的措辞变化中可以看出,今年外贸领域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且扶持重点从进口企业向出口企业倾斜,在保稳的同时也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
第二,拓展外贸新业态,积极利用外资。外贸新业态上,强调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利用外资方面,今年报告较去年有明显的指向性和落地性,重点支持外资加大对中高端制造、研发和现代服务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投资。我们认为。这是为应对今年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而提出的积极应对措施,同时从长远角度看也是对我国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政策支持。
第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今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基调不变,明确提出要“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这对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连接“一带一路”、深化陆海双向开放、促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多双边经贸合作方面,重点推进RCEP协定落地,预计今年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将持续加深。
八、推动能源革命,坚持先立后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有着较明确的指向性,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能源革命”的概念,在新旧能源交替方面,确定了“先立后破”的原则,能耗强度提出“适当弹性”的说法,预计今年在“破”方面有所放松,以部分抵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对传统能源明确提出了煤炭能源的高效利用和降碳改造,并提出“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在新能源利用方面,将去年“有序发展核电”的表述拓展为“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在配套支持方面,今年报告确定“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文作者介绍:大公国际作为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拥有独创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技术,科研成果丰富。)
责任编辑:赵思远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