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专栏独家专稿:行情如迷 疑局如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2日 13:58 新浪财经 | ||
黄湘源 被称为“1·14”行情的性质尚未明朗,目前已进入调整,如果它的结局与去年的“6·24”行情如出一辙,那么,对于对新政预期甚高的投资者来说,又将情何以堪? 不屑说,本次行情显然与年报行情无缘。中国股市同如火如荼的年报行情久违多年, 由韶钢松山和兰州铝业拉开的年报帷幕,一度曾经似有先声夺人的架势。但0.7808元和0.565元的业绩,同往年动辄1元以上的先锋角色相比,不仅显得气势不足,而且还不约而同仗着绩优提出了再融资计划,令原本似乎有望略有起色的业绩浪行情大煞风景。由于主力目前在信息不对称方面可以利用的机会相对有限,决定了他们在年报行情中有可能采取快进快出的策略,作为两市年报先行官的凌厉攻势未免过于短促。 2002年度上市公司业绩预测将比上年明显好转,但年报行情并未风生水起。虽然从总体上看,年报业绩增长有望,但从前三季度业绩构成的趋势来看,年报题材的可资炒作性不强,也将制约年报行情的发展。2002年度汽车钢铁机械工程电子石油化工纸业商贸等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大多得益于行业的趋暖,后续增长潜力则有趋于平均化的倾向,未免显得后劲不足;在企业所得税优惠不再雨露共沾的条件下,个别公司靠财政补贴装点业绩的日子也不可能太长久,因而未免喜中带忧;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日趋完善的基础上,资产和债务重组对业绩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弱,即使是近一个时期以来涨幅很大的ST中燕和ST生态,其业绩支撑不过是卖空家底,这种继续以财技作为业绩泡沫发生器的手法也未免美中不足。年报透明度的朦胧显然不足以为本来就不太丰富的年报题材炒作推波助澜。从迄今为止登台表演的个股行情来看,无论是期货手法掀起的滔天巨浪,还是ST股的逆流漩涡,抑或本地股行情的余波荡漾,似乎都与年报情结无关。年报情结的冷淡,导致了年报行情的清淡。 从时间上来看,证监会新主席前脚考察沪深证交所,沪深股市后脚就上涨。没有人会认为这只是无意义的巧合。证监会掌门易人,带来的最大热门,是对于新政的求证。新掌门简洁的履历,给出的只有“低调”、“务实”四个字的答案。由于它同前任掌门的超凡脱俗迥然不同,为人们提供了充分的想像空间,而突如其来的“1·14”行情也就因此而被视为新政预演行情。市场盛传的四大利好,其一是管理层将向券商放开股票质押贷款;其二是有望推出股指期货;其三是扩容节奏将放缓,可能停止发行超大盘股;其四是据称高层对减持国有股让利于民达成共识,全流通问题有望在今年着手解决。其实,说穿了,这些目前一个也未见边际的所谓利好,与其说是求证者的捕风捉影、以事推人,不如说是将心比心,推人及己。尽管新掌门的新政八字未见一撇,但在投资者对利好依然抱有殷切预期的情况下,有关新政的只言片语,也就成了吉光片羽。 此轮行情的如迷背景,不免使得人们对于行情的前景疑窦丛生。由于人们憧憬的政策利好至今没有启动的迹象,而发动此次行情的主力亦至今神龙见首不见尾,谁也不知道它们究竟是过江龙,还是来自期货市场的投机资金?究竟是银行资金入市,还是社保基金的先头部队?究竟是券商的自救,还是基金的反扑?至于其动机何在,则更是令人高深莫测。但不管是“新政预演行情”,还是解套行情,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主力都不会是活雷锋,更不是救世主。市场主力的炒作重点迥异常规,每每出人意料,令大多数人不敢也不能通过搭乘顺风船同主力一起到达胜利的彼岸。从整个市场来看,少数个股的巨大涨幅同大多数投资者的解套目标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真正的赢家依然不可能属于大多数投资者。因而,至少到目前为止,本次行情有着鲜明的投机性特点,只有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 中国股市历来由于年报行情的波澜不兴,而造成了莫大遗憾。现在看来,本次行情如果不能借业绩的好转顺利地过渡到年报行情,又羞于明明白白地表现为政策市的救市行情的话,那么,仅仅靠朦胧的利好情结固然是难以持久的,而投机性过强的暴发性行情无论瞬间力量有多大,其耐久力又如何可能有多么强大多么可靠呢?对此,不能不冷静观望。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 5361,5151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