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医院每天倒贴两万元 解决看病贵道路不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 06:44 北京晨报 | |||||||||
-能否不断注资是成败关键 -能否惠及百姓引起各方关注 调查背景 2005年12月19日,北京首家惠民医院——上地医院正式挂牌营业。上地医院是政府举办的公有非营利医院,有人称它为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该医院实施收支两条线,采取政
- 惠民医院·解剖 解决“看病贵”的试验田 ●目前仅靠社会保障体系无法解决众多老百姓“看病难”,政府通过这块公有非营利医院的试验田,将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 镜头 生一个孩子花费500多元 去年12月28日,上地医院完成了它的第一例分娩手术,35岁的产妇方女士顺利产下一个男孩。方女士是河南人,几年前随丈夫来到北京做小生意。她告诉记者,她于28日上午住进医院,办理住院手续之前,先做了一个产前检查,花了400多元,住院时,交了2000元押金,当日下午就生下了孩子。29日下午方女士已办理了出院手续。王玲院长告诉记者,方女士离院时只花了500多元,“她是顺产,住院时一针都没有打。”记者了解到12月29日下午,医院又做了一例剖腹产手术,由于孕妇有高血压,手术有一定难度,生产后还要住几天院,王院长说,总共下来可能得花两三千元,但也比别的医院便宜了不少。 - 收费:挤掉水分,只收成本 上地医院地处海淀区海淀乡和上地街道交界处的树村,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立。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公共委)是其上级主管部门。公共委于小千副主任说:“医院定的就是一个成本价,要把医疗费中的水分挤出来,像提出最低1000元就能生孩子,就完全可以做到,因为光接生费,或剖腹产手术一项的费用并不高,国家对此有规定,也就几百元,我们做的是尽量减少病人的其他费用,比如鼓励孕妇自带生活用品、婴儿尿布,不用医院的一次性物品等。” - 运营:收入上缴、亏损补偿 除了药品进价低、检查费用低,王玲院长还介绍到,医院走医疗体制创新之路,收支两条线,政府在医院运营中实行收入上缴、亏损补偿机制,避免医院以营利为目的,而导致“看病贵”,而且医生收入完全与处方脱钩,能避免医生开大处方。耳鼻喉科的主任王效俊大夫告诉记者,医院开业以来他开出的药方,最高也不超过50元。 - 目标:公共服务“公平、覆盖” 于小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海淀区政府一直在考虑如何减小贫富差距、兼顾公平,惠民医院的成立就是海淀区为实现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覆盖性做出的重要决策。同时他指出,在目前,仅依靠社会保障体系无法解决众多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尚不够宽,许多人一时难以进入。因此,建立像上地医院这样收费低廉的医院非常必要。于主任表示,上地医院是海淀区的第一家惠民医院,从这块公有非营利医院的试验田,政府将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 - 惠民医院·意义 福利制度的良好开端 ●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必须依靠制度化的手段,即形成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上地医院是建立福利制度的良好开端。 镜头 若得大病还是看不起 陈师傅从湖北来北京打工十几年了,近来他发现自己小便带血,一直没有去医院看病。几天前他从报纸上得知上地医院开诊的消息,便来此看病。陈师傅这一次瞧病,共花了78.5元,挂号加诊疗费4.5元,做了两个尿样化验23元,走时医生给他开了阿莫西林胶囊、肾上腺色腙片等几种药共51元。他说,医生当天没检查出病因,让他第二天再来做B超、透镜等项目,“我不会再来做那些检查,肯定得花200块。”陈师傅说,他有两个孩子在老家上学,两孩子每年要花15000,“我们夫妻俩在北京拼命打工,我不瞧病,是怕如果病真的很严重,医院再便宜我也看不起呀。” - 专家:社会福利制度亟待完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导夏学銮教授认为,在贫富分化较严重的今天,海淀区政府成立这样一家有政府财政支持、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医院,表明政府在为老百姓做实事。但在夏教授看来,要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贵”,必须依靠制度化的手段,即形成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陈师傅的单位如果给他上医疗保险,一部分看病的费用将由单位、社会统筹,或保险公司承担,看病的压力即可减轻。“夏教授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逐步解决外来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我国在这方面的进展很快,不断有新政策出台,但总体来看还很不够,这样一种医院形式可以说是建立福利制度的良好开端。” - 惠民医院·前景 持续注入资金才能长久 ●海淀区是北京最富裕的区县,一些较贫困的省市可能还承担不起维持建立非营利性医院的费用。 盘点 目前日倒贴约2万元 上地医院办公室主任杜剑峰告诉记者,医院开业的第一天迎来了120名患者,当天医院收入2000元,平均每名患者花费20元。现在医院每天接诊100多例,每天的收入仍不足万元。另一方面,医院大楼的租金是一年260万,每天的水、电、暖气费、物业、保洁费加起来就有2万。记者这样一算,医院一天的基本开销就将近3万。据了解,上地医院对病人不设门槛,所有人均可到医院就诊,医院虽然廉价,为低收入人群服务,但患者中甚至有家住附近的房地产老板。于主任说,医院暂时还没有申请到医保,等医保下来,预计病人的结构还会发生变化,附近居民将迅速增多。 - 拨款:具体方案尚未出台 面对低廉的费用和日渐增多的病人,作为非营利机构,医院的运行能否维持,政府对医院的差额拨款究竟有多大,记者带着疑问走访了有关部门。 王玲院长只是简单地告诉记者,区领导对上地医院很重视,医院经费没有问题,区里会拨款,现在已拨了几百万。 海淀区公共委的于主任则坚决否定了记者的疑问:“一家医院的运营成本是由其固有的人员和硬件配备决定的,医院共有221个编制,80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158张病床,这些都是固定的,相应的接诊能力也相对固定,因此不会出现政府的投入是无底洞的情况。”记者了解到,按照这个配备标准,医院所能承受的最高日门诊量为病床数的三倍,即374人。于主任说政府对医院每年的差额拨款数量没做估计:“缺多少补多少。有可能缺口很大,也有可能发现差额并不大,或根本不需要政府补贴。”记者了解到具体的拨款方案还未出台,“大致是平时拨给医院基本的运营费用,一般到每年年底总结账。现在医院还在自己垫钱。” 于主任还谈到,上地医院将吸收大量非营利机构办不下去的经验教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政府的政策必须稳固长久,其次是避免医务人员服务质量滑坡。 - 专家:不断注资是关键 北大的夏教授认为,像上地医院这样的非营利性医院要长久办下去,必须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另外收支两条线必须坚持下去,医院的管理和医德建设也显得更为重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田凯副教授提出,依靠政府承办非营利性医院的做法推广到别的区域有一定局限性,“因为建立这种医院条件是政府的财力必须雄厚,海淀区是北京最富裕的区县,一些较贫困的省市可能还承担不起维持建非营利性医院的费用。” 接诊数字 目前每日平均接待患者逾百 医院办公室主任杜剑峰介绍说,第一天营业时,上午来了30个病人,患者回去宣传后,当天下午竟来了90个病人。开业以来医院平均日接待病人130多人,营业的头十天里医院共接待门诊病人1115例,急诊126例,元旦期间,医院每天只开放半天门诊,但2日、3日两天的病人数分别为130人、126人。 患者评价 医院看病便宜吗? 说不准 (1人) 不便宜 (1人) 与其他医院差不多(7人) 很便宜 (7人) 较便宜(14人) 医院首先应改善? 进一步降价 (3人) 应尽快成为医 保医院(5人) 提高医疗 水平(22人) ●调查说明:记者在上地医院对30名就医的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28人是外来人口。 记者调查 黑诊所仍然红火 记者又走访了医院南边小清河沿岸低矮的平房区。这里的居民除了外来打工人口,就是树村本村村民。记者调查发现,居住在此的居民有三分之二不知道上地医院。树村村民告诉记者,村委会给每个人办了合作医疗,他们一般去村里的卫生室或者乡里的卫生所以及自己的医保定点医院。 在胡同口一个水果摊主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当地最受欢迎的一家私人诊所—“老胡诊所”。这个诊所外表与普通民房无异,没挂招牌,只是窗户上有个不起眼的“胡”字。进去后,记者看到这间不通风的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内挤满患者,来看病的多是大人带着的5岁以下的小孩,大概有七八个孩子。老胡没穿白大褂,他很熟练地给孩子打针、开药,其妻子站在一旁做着准备注射器、消毒器械等工作。大人们告诉记者,小孩感冒发烧等小病都到这家诊所来,价钱便宜又离家近,所有人都知道老胡的诊所没有牌照,但依然是“每天早上还没营业,诊所外就挤满了人。”老胡说,人们选择到他这儿来看病,是因为便宜,“我看的大多是感冒发烧等常见病,大病我也看不了,一个病人在我这看平均也就花10多元。”记者看到老胡开药时都是把一整盒药拆开卖,“因为病人往往吃半盒药就好了,这样省钱。”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张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