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促销由热转冷 退换货三大矛盾浮出水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 08:00 北京晨报 | ||||||||||||
“十一”黄金周虽然过去了,但在节日期间商家大搞促销活动留下的“后遗症”近日开始显现。记者在最近的采访中发现,商品退换货目前正在悄然升温。据北京市商务局公布的今年黄金周数据,节日七天,本市85个企业近千家店铺销售收入10.3亿。近三周内,也就是这10亿商品流入寻常百姓家的半个月内,商品问题不断出现,不得不令人思考。 ■缘起:
名牌也出“礼拜”鞋 今年假日促销期间,王小姐在北京一家正规百货店选择了一款很有名的品牌皮鞋。谁想,这双白色皱漆牛皮鞋穿了一个星期,前面和侧边的皮面就出现了明显的黑色裂纹,这让王小姐大为气愤:“这双鞋从10月7日晚上买回家到现在,仅仅一周时间就出现了问题,实在让我难以接受。正规商场的知名品牌,居然也会出现这样的‘礼拜’鞋。” 日前,王小姐拿着问题鞋返回柜台,提出换货要求,该商场销售人员告知:“您可以选择同款,也可以选择其他。但如果您还是选择这款鞋的话,我们也不敢保证它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进展: 消费者为换货来回转悠 销售人员的答复显然已经不能说服王小姐再选同款,她甚至决定放弃该品牌,只好在商场选择一款其他牌子、同等价位的鞋子。可是,就在与其他顾客和店员的闲谈中,王小姐发现拥有相同经历的不只她一人,目前已经陆续有不少顾客找上门来,为节日消费所购的“问题”商品“返工”。 ■矛盾: 退换货中三大问题成焦点 返券消费 商场只换不退 节日消费另一大矛盾焦点自然还是“返券”谜团,很多消费者都参与了这一促销活动,而实际上一旦消费者参与了商场的返券活动,日后再想退货可能性基本为零。其中,即使退货的原因是商品的质量问题,消费者也不得不为其“买单”,只能选择换货。 信用卡消费 退货款至少等上半个月 按照各大银行的工作制度,如果顾客在购物时选择了信用卡结算,那么退货时还要多费一道周折。也就是说,从退货之日算起的15至30个工作日内,退货款才可以到账。无形中,这部分货款就被无条件占用。事实上,北京很多商场财务部门在执行这一制度时,已经不仅仅要求退货依此条款,而即使换货也要例行这一手续。 跑腿增加退换货的机会成本 为了退换货物,很多消费者跑上两趟算是少的,购物单、发票、以及信用卡结算单,甚至商品的商标、包装等等都要备好。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如今的退换货机会成本越来越大,这种成本的支出表现在诸多方面,不但耽误时间、耗费精力,有时还少不得着急上火、口实之争。 ■投诉部门: 可申请召回但要确定存有质量问题 针对消费者的投诉,记者先后拨打了12315、12365以及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咨询电话。据北京市质监局工作人员讲:就拿王小姐的鞋子来说,北京市质量监督局授权皮革产品质检站可对问题鞋进行检测,而这些检测需要支付费用。即便是检测结果证明鞋子确有质量问题,那么它能否退换,厂家是否召回也还路途漫长。 由此看来,今后商家的促销活动,还需有关部门加强管理与完善,切切实实为顾客着想。 晨报记者 彭岚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