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原标题:郭德帆:吃了25年流量红利后 内核该创新了
文/郭开森 杨帆
来源:陆玖财经
一家能赚钱的公司,可以称得上优秀,但是如果不做出真正的内核式创新,就永远都谈不上卓越。
郭德帆上期内容预言,社区团购将是一地鸡毛。果然,政策到来的节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一些。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就是民意。
创新,分为外延式创新和内核式创新两种。前者实际上,只能满足应用需求,造成GDP的短期繁荣;而后者则是立足长远,是真正革命性的。在中国,可能只有华为等少数企业在做后者,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是在模式创新或者外延式创新。
前段时间,郭德帆在抖音和快手上,看到越来越多这样的声音,说这些巨头有这么多钱投入到社区团购中,跟小商贩们抢生意,为什么不去做一个科技公司应该做的事情,华为的悲剧还希望重演吗?当时,我们立刻就判断,如果这种声音越来越多,那么这可能就是民意了。
果不其然,如火如荼的社区团购,似乎要戛然而止了。而暂停的原因就是,民意被政策制定者第一时间洞察到了。
从1995年瀛海威成立开始计算,我国互联网商业化已经发展了25年,我们的互联网公司也吃了整整25年的流量红利和人口红利。
互联网新贵们,掌握了巨大的资本后,是不是应该做一些真正的内核式创新了呢?
当下,我们能够看到的互联网巨头有很多,大家都在争先恐后的占据各种流量赛道,盈利能力超强的他们绝对可以称得上优秀的公司,但是它们永远距离卓越,还有一步之遥。
今天的巨头们,还只能称得上互联网应用公司,而不是科技公司。
我们只有互联网应用公司
我们是一个高度互联网化的经济生态,但是从硬件到软件,我们都不掌握最底层的东西,无论是芯片还是操作系统,一切都不知道我们自己的,这就跟盖房子一样,我们永远都在别人的地皮上盖房子,地主随时都可以让你走人。
我总喜欢跟身边的朋友说,过去二十年,中国只有互联网应用公司,科技公司太少,包括AT(阿里腾讯),在我看来都不算科技公司,大家都是在别人的底层技术人开发了一些软件,做了一些外延式的微创新,从0到1的科技内核式创新少之又少,大家今天如此庞大的生意,说实话,还是在吃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流量。
互联网时代,有两个基本:一个是硬件,包含我们所使用的手机、笔记本等硬件里面的所有元器件,这一块很多环节我们都突破了,但是在核心处理器芯片这一块,还有很大差距,移动版处理器有高通,PC端有英特尔和英伟达,这一块的问题,华为已经给全国人民普及过了,就不赘述了;还有一块基本就是操作系统,现在市面上笔记本使用的是微软的Win产品,手机用的是谷歌的安卓和苹果的IOS,所有的软件都是基于这些操作系统开发的。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是时时刻刻的命悬一线状态,谷歌、苹果、微软,这些公司随时都可以停掉你的服务;这些具备先进芯片制造能力的工厂,也可以随时停掉我们的供应,让我们无芯可用。
PC时代有Wintel联盟压榨我们,移动互联网(手机时代)要给高通、谷歌、苹果上交过路费。这就是中国所有企业面临的现状。
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企业家和投资人口口声声、大言不惭的去谈论互联网商业壁垒,综上所述,其实本质上都是如履薄冰的生意罢了。
今天社区团购模式刚刚被兴盛优选跑通,然后一大堆巨头们就蜂拥而上,这说明了什么?20年以来,我们的互联网企业还只是互联网应用企业,企业家的固定思维就是继续吃流量的生意,哪怕手握巨资,也不会想着去让自己变成一家真正的科技企业。
这样真的好吗?
华为暂时受挫折了,但是华为尝试了,而且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其他的巨头们呢?你们是不是应该布局一下,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仅仅是一个互联网公司。
耐得住寂寞才能丰收
高科技生意的本质是什么?在我们看来,就是创新加资本,创新吸引资本加持,然后更好的创新,吸引更多的资本,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核心的最底层的创业,加上资本才能创造出最大的事业。
目前大洋彼岸,有哪些公司手握着底牌?微软、苹果、谷歌、高通、英特尔、英伟达、特斯拉、SpaceX。
伟大的内核式创新都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伟大的产品都需要时间。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做平台比做产品挣钱的多,什么是做大的平台?很显然是底层的操作系统,所以微软、苹果、谷歌这三家公司的日子一直最滋润,因为其他看似也是庞然大物的互联网平台,比如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Facebook,也都还是在他们的操作系统上运营。
但是,这些公司开发这些操作系统时,都是付出了极为漫长的时间和精力。另外就是时机,毕竟计算机和互联网都是从大洋彼岸传来的东西。
坚持底层核心技术的研发,能不能带来最大的回报?其实看一看陆玖财经之前的一篇稿子就能明白,当时我们就判断埃隆.马斯克将会成未来二十年全球最稳定的首富,为什么?因为他干的全是最底层,最远大的科技布局,当我们的公司整天在为了“一捆白菜”捉急的时候,SpaceX却整天忙着天马行空的太空殖民的一次次失败的实验。
我们的企业家看到的,还仅仅是三步以内小范围内的利润。二十年五十年后,大时代的格局,却看不到,或者是看到也不愿去投入。
这里就有一个很现实的案例,前几年我们的百度,曾经豪情万丈的押宝无人驾驶,这很显然就是人类驾驶的未来,这就是趋势,只要坚持下去,大概率不会出错;但是短时间内,的确很难突破,需要持续性投入,亏损在所难免,当时我还从内心里很尊敬百度,觉得这是一家未来还有可能问鼎的企业,但是这两年百度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声音却越来越少了,多的却是花36亿美金,买一个直播业务。
这一切的逻辑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都耐不住寂寞,只愿意在一些中短期流量生意上下注。
互联网消费撑起的GDP,只能是大。但硬核科技的进步,才是强。
巨头正在阻碍内核式创新
今天的互联网巨头们,自己对科技内核式创新的兴趣不大,直接的副作用就是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科技创业风潮,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资源和钱都在他们手里,他们喜欢什么,大家才会去做什么,否则创业融不到资,就会失血死亡。
大家不信的话,去翻一翻最近一段时间,超过2亿美金的互联网巨头投资事件,看看有几件不是投资流量生意的,真正用在硬核科技上的投资又有多少。
也许,在商言商,可以找出一万个理由,给自己的投资行为找借口;但是底层不投资的逻辑其实是非常清楚的,就是上一段我们所说的,回报太慢,资本等不起。
我自己身边就有活生生的案例,我的一个朋友,是西门子工业前西南片区的技术总监,全国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领域前三的专家,他一直看到工业互联网的解决方案痛点,但是这需要巨大的研发费用,以及漫长的时间成本,这个痛点存在,德国人看得很清楚,所以提出工业4.0,但是我的这位朋友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投资人来帮助他实现理想,我们的资本只相信流量和短期的现金流,长期的研发投入和负向现金流,是资本不愿意承受的。
今年上市的明星企业都是哪些?名创优品、完美日记、泡泡玛特,这些都是很典型的短期逐利项目,完美日记和泡泡玛特的底层核心竞争力一定不是研发,因为就没有什么技术研发可言;等待排队上市的明星公司还是一样,喜茶、奈雪的茶,这些可以称得上是垃圾食品代表的公司,却是资本追逐的对象。
今年的互联网有哪些热点?上半年的短视频和直播带货,下半年的社区团购,哪一件不是流量生意?这么多人趋之若鹜,有多少人冷静下来想一想,是不是在随波逐流呢?
前段时间和很多大型资本聊过,愿意投硬件的资本越来越少,因为风险太大,回报太低,时间漫长,一个电气工程师的悲哀一杯奶茶的狂欢,这就是我们的时代。
这真的就是资本的短视吗?也许,我们需要一些真正的价值投资者,而不是口头上的长期主义者。
底层科技一定要突破
一场疫情外加一个川普,让全球化的世界,变得分崩离析,世界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人再敢肯定。
那么,在一个不确定性十足的世界里,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个人,都应该去寻求确定性,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我们的互联网公司,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都掌握着全世界最大的用户数据库,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什么?是数据,通过海量的数据训练最优秀的人工智能。
未来已来。我们作为一个科技长期观察者都已经看到了一些端倪,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核聚变、云处理、量子计算、远途航天、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基因药品,这些都是可见的未来,大概率会发生的未来。
那么,我们今天最有钱的这些互联网公司,是不是应该把手中的资本,更多的投入到这些内核式创新业务上去?资本是逐利的,那么能不能有一些耐心,去逐更远更大的一些利呢?
一个企业,在每一个阶段应该去做每一个阶段的事情,大而不为,只盯眼前的既得利益,一定不是好的企业。
今天所有的钱都砸向了社区团购,那么等到资本的狂欢后,这些钱还是得老百姓从口袋里还回去。
互联网的企业家们都喜欢说,有没有降低成本,有没有提高效率,有没有增强用户体验。
那么,真正给这个时代带来这三大改变的是什么?是蒸汽机,是电力,是计算机和互联网,这是人类历史的三大工业革命,我们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
那么说,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哪里?为什么不能在中国呢?
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研发人员,有数据量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有庞大的资本支持,剩下的就是我们企业的想象力和格局了。
做一个马云嘴里的102年的企业也许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推动历史的车轮往前走快一点,哪怕一个企业只存在了10年,但是只要它创造了技术革命,那么它的价值就比一个存在102年,却一直碌碌无为的企业,要强。
电商把实体商业都干趴下了,这次,社区团购又要把小商贩消灭。互联网巨头,形成事实上的垄断平台之后,是否能构筑更好的社会生态,这可能是企业长久应该思考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