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吴晓波频道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我猜,没人会喜欢开会,包括由你本人召开的会议。
原因很多很复杂,但比较突出的一点是:在很多人眼里,许多会议失去了它原本的功效,变得越来越奇怪。
比如,有人开会,需要破解一系列工程学难题,涉及经典力学、声学和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
再比如,有的会议像一场即兴表演,考验参会者的临场发挥能力,不少打工人午夜梦回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会纠结,会议这个风口要不要追。
小巴给出的答案是,该开的还是得开,但我们确实可以想点办法,让开会这件事变得更加高效管用,少一点戏精,多一点真诚。
项目里有人“搭便车”?开个会吧
在经济学家眼中,企业的整体效率,取决于两股力量:
一股力量是自上而下的,沿着职级向下去“布置任务”;另一股是自下而上的,沿着职级往上的“反馈与调整”。
开会首先可以解决的,是自上而下这股力量中常见又危害极大的一个副作用——“搭便车效应”。
表面上,单纯沿着职级自上而下地布置任务,所有人都雷厉风行地执行,然后沿着各自命令下达的路径反馈,看起来非常高效,但是问题在于——在这种情况下,“雷厉风行”往往是镜花水月。
因为这意味着需要有一个全知全能的上级,能够把所有人的任务都精准地布置下去,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通过职级金字塔往下传导,一个上级往往要布置任务给好几个下级,而最终这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往往是团队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那么就定一个共同目标,谁干得多一些,谁干得少一些,就成了一个非常微妙但是又从实质上影响下属福利的问题。
如果团队中有一个人特别有责任感,把所有的重活都挑过去了,那么结果就是一个人干活,整个团队沾光。但问题在于这个人可能自己就不开心了:如果事情做得不好,是团队整体的责任,我为什么要成为这个冤大头;如果事情做得好,自己付出很多,但最终的结果却要和他人分享?
再转念一想,如果自己偷偷地“摸鱼”,而其他的同事一如既往地努力,项目最终还是有很大概率成功完成;而且付出的是其他人,自己则轻轻松松,相当于搭了一个便车,岂不美哉?
问题在于,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
这种“指望其他人顶着而自己偷懒”的现象,就是“搭便车效应”。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往往团队规模越大、任务越复杂,搭便车效应所造成的效率损失也就越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企业病”。
这个时候,通过上级和众多下级之间坐在一起恰当地开会沟通,让下级们有机会各抒己见,就成了解决搭便车问题的诀窍之一。
好的会议,像一场竞拍比赛
开会的另一个好处是,充分激活第二股力量——“自下而上的,沿着职级往上的反馈与调整”。
当我们把大伙儿聚集到一起时,就要想办法提高下级之间的“信息竞争效应”,简言之,就是让下级乐于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形成彼此交锋、甚至“吵架”的局面。
这里可以运用的一个经济学诀窍是今年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拍卖理论”。
把拍卖理论应用到开会中,就是一个由上级主持,对工作主导权进行拍卖的过程:任务就在这里,下属们谁能提出更好的方案,主导权就是谁的。
根据拍卖理论的预测,当参与拍卖的人越多,人们在竞价的时候往往就容易表现得更加激进,愿意投入更多的努力去发现和揭示自己的私人信息,从而以更大的概率获得拍卖品。
为了让自己的意见成为主导意见,人们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参会的每一方都会在事前做足功课,提出更加详尽的方案来说服对方和上级。
而每一方所提出的方案,包括通过各自研究所发现的信息和思路,都让整个任务拼图更加完整、更加稳健,最终,无论采取了哪一种方案,任务完成的可能性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如果说,搭便车效应让下属之间彼此推诿,人越多,效率越低;而信息竞争效应则与之针锋相对,参与竞争的人越多,人们为了让自己胜出而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大,这样效率不仅变高了,效果也有望得到提升。
那么,如果能充分发挥信息竞争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就可以减轻乃至于完全抵消搭便车效应产生的偷懒现象,从而让工作能够有效地执行下去。
开会前的准备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具体如何落实才能开一次“有效”的会议呢?
开会前,我们可以做这些准备:
第一,会议需要某种程度的仪式感。信息竞争效应中,人们对信息“主导权”的渴望与比赛时的心理是相似的,一定的仪式感更能唤起参会人在会议中的专注力与竞争欲。
当然,实际操作中,不同类型的会议操作方式不尽相同。比如商务洽谈、工作坊甚至是董事会,这些虽然都是会议,但是无论氛围还是内容,差别都是很大的。一定的仪式感,可以让参加会议的个人或者团队快速地进入状态,融入会议的讨论。
第二,兼顾大范围的共识传递和小范围的讨论协作。企业内跨团队协作项目,一旦涉及千人层面的协同工作,必须要对会议规模和目的进行界定,大范围会议和小范围会议从机制上进行区分,既能减少团队内的信息差,也能为信息竞争效应保留独立的空间。
第三,会议应该有即时反馈和结论。成功的会议,一定是有推进、有结论的,处在信息竞争效应中的与会方,往往更迫切地想要取得会议的结论。对于讨论主题的反馈,会议结束时也必须有清晰的总结。
腾讯会议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精心地打造了一个让与会者可以高度投入、形成信息竞争效应的在线会议环境。
首先,对于仪式感的需求,腾讯会议支持虚拟背景,可以避免杂乱环境的干扰,帮助与会者把注意力放到沟通对象上,保持专注;而腾讯会议企业版还支持自定义布局,支持按签约、圆桌讨论等不同场景需求调整线上布局,为线上会议增添仪式感,让与会者的讨论更加投入。
其次,腾讯会议还提供了共享屏幕、电子白板、互动批注等不同维度的协作工具,让每一个与会人,能够深入参与线上讨论、表达想法和见解,从而实现信息竞争;同时,腾讯会议企业版还支持2000人超大房间,让关键共识在企业内可以通过线上高效完成,减少信息差,让大范围共识和小范围信息竞争互补共生。
最后,腾讯会议还支持会议投票功能,让议而不决的事项可以在会上直接完成,此外还支持匿名投票,降低参会人的心理负担;最近全面开放的云录制能力,也让关键会议的内容,在会议完毕后可以快速分享,方便随时回看会议信息。
通过着力打造在线协同的基础设施,腾讯会议已经开发出个人版、商业版、企业版三个版本,分别面向不同场景的在线会议需求,给用户提供灵活扩容、使用便捷的一站式云会议解决方案。
目前,腾讯会议已积累超过一亿的用户,由一个工具向数字化在线沟通协作网络演进。未来,腾讯会议还会把更多的人群有机地连接到腾讯会议的网络中,让信息的沟通更加充分,思想的碰撞更加彻底。
在线会议的价值,已经远远不只是节省差旅的时间和费用那么简单,而是在潜移默化地革新着人们的沟通方式,让远程办公和交流,成为企业和组织在未来发展的新常态。
作者| 司马懿|当值编辑 | 邹燕珠
责任编辑 |何梦飞| 主编 |郑媛眉 |图源 |VC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