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流通市值大幅蒸发 全流通已势在必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4日 10:41 中国经济时报 | |||||||||
张炜 申银万国研究所7月上旬公布的一项市场调查称,多数机构投资者对下半年股市行情的判断趋于谨慎,认为大体会在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1400至1600点箱体运行。可惜现实不随人愿,上证指数所处的位置已在1400点之下,而且随时都有破位下跌的风险。
股市长期低迷,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不言而喻。申银万国是国内老牌大券商,可在今年上半年亏损逾亿,这也难怪申银万国研究所的预测失灵。与申银万国一样在股市中遭挫的机构有许许多多,大牌投行中金公司便是“难友”之一。有细心投资者用数据作了番比较,2003年11月的投资者开户数刚好突破7000万整数关,到2004年6月增至7146万户。从建仓时间看,这新增的146万户在本轮行情中很难全身而退,悉数成了入市便被套的投资者。再看市值“蒸发”,更让投资者“惨不忍睹”。2004年7月28日,上证指数创出本年新低1366点,与2003年11月13日上证指数最低探至1307点时的1231只A股流通市值11496亿元相比,这1231只股票流通市值只剩下11216亿元,有280亿元的流通市值“蒸发”而去。若论个股,市值“蒸发”就似在魔术中消失。7月26日和27日,TCL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在基本面并无重大异常的消息真空下,股价两天跌停,收于5.45元,创出上市以来新低,前后短短5天时间市值蒸发约17亿元。 对于流通市值的增减,国内市场舆论和投资者缺乏必要的关注,而把目光过多的盯在指数涨跌上。数百亿市值“蒸发”,引起的市场责问远不够。要知道投资者把钱放进股市,绝非扔进赌场的行为,而是一种追求回报的投资行为。那么,今年以来的市场又是如何回报投资者呢?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共发行了74家新股,累计募集资金283.75亿元,但两市市值损失712亿元,二级市场投资者平均投资损失超过5.75%。 上市公司是股市融资功能的受益者,却不需要关心市值增减,是国内股市“病症”根源之一。股权割裂导致了目前的状况,大股东持股不可流通,流通市值的增减与其无关,由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也自然不会关心流通市值。大股东对流通市值增减漠不关心,造成了目前市场上出现一连串后遗症。譬如,信息披露不真实将导致股价下跌。江苏琼花(资讯 行情 论坛)上市后查出的问题使其股价由近20元跌至最低8元多。江苏琼花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及证交所谴责,都在经济上对大股东“不痛不痒”。设想若大股东琼花集团所持5203万股是流通股,而不是现在的非流通股。仅7月9日和12日因深交所谴责而下跌的2.14元,不就使得大股东也一起“蒸发”了11134.42万元。而在股权割裂的“保护伞”下,大股东“毫发未损”,倒是流通股股东在上述两天中“蒸发”了6420万元。 谁应对市值“蒸发”负责?按市场中固有的思维,市值“蒸发”之责任在于指数下跌,拯救的办法又在于政策面出利好。其实,最应该对市值“蒸发”负责的是上市公司。就当前市场而言,投资者信心匮乏不是因为缺乏发展证券市场的政策,而是上市公司没有对流通股股东利益完全负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资金运作等方面的丑闻至今难以杜绝,已经使得普通投资者将公司正常的融资,一直称之为“圈钱”。为什么“圈钱”之说“长盛不衰”,其根源就在于持有非流通股的大股东及其控制的上市公司经营层没有真心地对流通股股东的资金投入及利益负责。再从深层次看,本质原因就是大股东与市值“蒸发”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 全流通呼声越来越高,市场各方已达成共识,只有全流通才能解决国内股市长期由制度缺陷带来的弊病。全流通的实施将使股东间的责任与利益均等,由此才能使大股东及上市公司经营层关注市值“蒸发”。只有当市值“蒸发”首先损伤大股东利益的时候,中小股东利益才会得到根本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