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聚焦减持与全流通 > 正文
 
全流通未必万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 08:35 深圳特区报

  今年4月以来,宏观调控措施突如其来,两市股指应声下跌。进入7月,宏观经济向好,上市公司中报业绩预期向好,宏观调控日渐缓和,但股市依然不为所动,沪综指跌破1400点大关,月线再现“四连阴”。其中原因多多,但“全流通”传言显然功不可灭。

  最近,管理层有关人士相继发表意见,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日趋成熟”、“各方认识日趋一致”、“目前是解决股权分置的最佳时机”、“必须痛下决心果断试点”。在大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盘“欲上不能,欲下还难”之际,全流通的呼声骤起,股指岂能安然无恙?

  近年来,“全流通”可谓深沪股市的“常客”,且每一次光临都能收到股指下挫的“奇效”。2001年6月,深沪股指高位下挫,是因国有股减持与流通而起;2002年9月,三板全流通将为主板全流通鸣锣开道以及新股率先全流通的传言,也曾令两市产生过极大恐慌,证监会为此不得不出面澄清;2003年7月,两市破位下挫,又是祸起“三三对等减持法”,国资委不得不出面辟谣;此次全流通呼声骤起,股指下挫之余,国资委官员又照例出面澄清:国资委最近没有研究全流通。无数次的折腾,让广大中小投资者吃尽了苦头。

  从长远来看,全流通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因此,眼下讨论全流通试点无可厚非。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不少专家学者把脉股市时,总爱拿股权分置来说事,视之为股市万恶之源。果真如此吗?未敢苟同。以ST兴业(资讯 行情 论坛)(600603)为例,该公司作为当年备受追捧的“全流通”明星,如今却是不折不扣的负资产公司。资料显示,1999—2002年,ST兴业原第一大股东上海纺织住宅开发公司在其身上“掏空”近10亿元,因此,公司2001年每股巨亏1.85元之后,2002年每股继续巨亏3.3621元,无奈“戴帽”;2003年每股虽勉强盈利0.013元,但每股净资产仍为-3.29元。

  全流通模式未能让ST兴业逃过“掏空”之劫,值得反思。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ST兴业经营决策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和大股东的利己性,而这些正是导致ST兴业走向“堕落”的根源。另外,美国股市可谓全流通的典范,但近年也出现安然和世通等造假丑闻。看来,全流通未必万能!

  眼下,券商因违规国债回购、挪用保证金等问题,已陷入空前的信任和生存危机;多数基金违规申购新股,一些基金甚至高位接盘,基金备受道德风险的困扰;银广夏、啤酒花、德隆系、托普系、江苏琼花(资讯 行情 论坛)等公司丑闻的相继曝光,上市公司诚信危机愈演愈烈……这些都在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而值得说明的是,这些问题皆因没有好的公司治理,缺乏有效的惩罚与激励机制而起,其解决显然非全流通所能及。类似ST啤酒花(资讯 行情 论坛)(600090)、ST达尔曼(资讯 行情 论坛)(600788)等逃了“方丈”留下“破庙”的悲剧之所以接连上演,说白了,就在于纵容公司高管“拿了高薪不干活,搞垮公司不负责”。

  看来,还得从强化公司治理着手,切实提高违规成本,要让违法犯规分子无容身之地。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恢复和坚定投资者的信心。最近,“以股抵债”被炒得炙手可热,甚至有人将其上升到“寻找解决股权分置突破口”的高度。其实,这种对违规者不但不予惩罚,反而名正言顺地为其寻找出路,甚至开脱罪责的做法,又怎能警示后来者?

  最近,券商等机构齐声叫苦,呼吁政府通过解决股权分置来救市。笔者以为,在没有解决好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惩罚与激励机制之前,即使股市实现全流通,其结果可能仍如抱薪救火,大盘依然是易跌难涨。

  作者:向长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