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即将解脱?国债20%投资比例有望取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0日 17:2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淡水鱼 上海报道 在《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之后,有关基金国债20%投资比例取消近在眼前,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到了对债市、股市两个市场选择作出判断的时间。 政策动向
从基金公司传来的信息是,有关国债投资20%的规定取消几成定局。 1997年11月14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第5章第33条第4款规定,基金投资于国家债券的比例,不得低于该基金资产净值的20%。 据悉,这一条款颁布主要是为了控制风险和支持国债发行。由于当时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刚刚起步,在投资管理方面的经验还不足,出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控制风险的必要性,监管层在《暂行办法》中规定了20%的比例限制。 随着行业的发展,在基金经理和市场呼声中,这一条款受到挑战。 随着基金市场的不断成长,投资运作经验越来越丰富,控制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强。原有的20%的比例已经落后于市场的发展,甚至制约进一步的成长,原有的控制风险的必要性已经不复存在,东方证券基金研究员何仁科认为。 在20%的国债投资比例限制之外,《暂行办法》还规定1个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的比例,不得低于该基金资产总值的80%。 当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同时下跌的时候,这两个规定的弊端就一览无余。2003年8月份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后,股市和债市同时开始下跌,基金经理手握股票和债券而无能为力。 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基金财产应当用于,上市交易的股票、债券,以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证券品种。 对于基金投资20%国债比例限制并无明确规定。 而据消息人士透露,作为基金法实施细则,监管层正在着手制定《证券投资基金募集运作管理暂行办法》,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经验,在其“征求意见稿”中,基金至少要投资20%国债、基金资产的80%必须投资于股票、债券等规定均被取消。 市场冲击 《证券投资基金募集运作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已经指日可待,预期影响已经逐渐显现。 目前市场上股票型基金(包括偏股型和股债平衡型)截至5月27日,资产规模总计约为2470亿,按照20%比例计算,股票型基金持有的国债(包括部分金融债)约为500亿。 在升息等多种不利因素之下,债券难有作为,限制一旦取消,将把其组合中数亿的国债择机抛出,多位基金经理表示。 《基金法》通过以后发行的新基金几乎都在基金契约中为此预留了空间,规定一旦取消,直接过渡即可。对于老的基金来说,则还有一个持有人大会通过基金契约修改的过程。 20%比例的限制取消,对于债券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负面消息,泰信基金基金经理认为,500亿的资金压力,无论是债市或是股市可能都要面临一定的冲击。 市场争论的是,这种冲击到底有多大? 对于股市资金面而言,这是一个利好。从长期来看,这部分资金将会流向股票市场,但是从短期来看,500亿资金的效应不会立刻显现。 一位债券基金经理分析,扣除掉一些银行间债券及金融债,股票基金手里的国债应当还有过100亿,低迷时交易所债市全天的成交不过十多亿,如果抛盘蜂拥而出,市场压力可想而知。 决定的因素很多,现在判断这400亿资金的影响为时过早,上投摩根基金经理认为。 20%比例取消已经在市场中得到一定消化,前段时间交易所债市大跌已经做出一定提前反应。而且由于近期债市下跌较多,大多数基金的债券品种已经转化为一年期以内的短期债,几百亿的资金量对短期债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华安基金基金经理认为。 真正受到影响的是3到5年的浮动和固定利率债券,券商疲于应付国债欠库,保险公司的态度非常关键,债券型基金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大,另一基金经理表示。 基金解脱 20%比例限制的取消,得到了大多数基金经理的拥护。 从市场影响来看,将使得基金市场上开始拥有真正的纯股票型基金,从而基金产品线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上投摩根基金经理表示。 国债仓位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是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一种表现,20%的比例限制无疑是大幅缩小了基金经理投资选择的空间。被动持有至少20%国债,已经导致投资国债的基金资金,在债市出现下跌时无法回避系统性损失。 更为纯粹的股票型基金意味着大量的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将出现,但并不是绝对的,这与基金公司的策略也有关。一般而言,小基金公司选择激进,大基金公司保持稳健的策略,债券仓位仍会保持相当。 从另一方面来看,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股市中,基金的风险可能更大,泰信基金人士表示,债市也有风险,与股市相比,还是小得多。 现有基金产品,即使全部放开,不可能都选择股票,为了风险控制的因素,其中将依旧持有相当部分的债券,华安基金人士表示,对于许多基金来说,出于资产配置及应付赎回等方面考虑,也不会完全清空国债,如果债市再度向好,资金也可能回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