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新基金业 > 正文
 
保留“1+1”政策 基金券商利耶?弊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0日 17:18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赵大鹏 上海报道

  由于《基金法》中对于业界俗称的“1+1”规则并未明确,同时相关的配套规章至今仍未“现身”,监管层会不会在其后的规章细则中对“1+1”政策予以制度化和规范化,引起了市场人士的猜测。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行业动荡

  “1+1”政策形成于2002年7月中旬公布的《中国证监会发言人就基金管理公司含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问题的谈话》一文。

  此文指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鼓励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和股东着力搞好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无论内资或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一家机构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不超过两家,其中,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不超过一家。由此就形成了“控股一家、参股一家”的规则,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之为“1+1”政策。

  自基金行业实施“1+1”政策以来,由于每家机构只准参股和控股一家基金公司,使众多机构不得不调整手中所持有的基金公司股权。

  据统计,经证监会批准股权变更的基金公司已达7家,涉及机构21个。

  同时,基金公司经理换人也频频发生,30多只基金经理易人,是近年来非常罕见的。基金经理的走马换将,除了业绩原因之外,基金管理公司股权变更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而高管人员的变更会带来公司投资理念和风格的调整,这对于原有投资者对基金进行有效评估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能走多远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1+1”政策继续存在下去的概率应该是很大的。

  长远来看,一家机构着力控股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可以避免控股过多而带来的在不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存在的同业竞争与利益协调等问题。另外,“1+1”政策可以让控股券商(或信托公司)在销售、管理、托管等方面集中力量为基金管理公司提供支持。

  同时,该基金研究员还表示,“1+1”模式应该是基金业日后发展的一种趋势,而“1+1”政策的连续性才能为基金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已经实施一年多了,该转让的股权也转让了,政策的变动只能再次引发基金业的动荡。为了基金业的平稳发展,这个政策存续要比废止更有意义。”万国测评研究部副主任任伟时如是说。

  记者在相关媒体的报道中了解到,去年下半年,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发生基金经理集体出走事件,包括业内第一位外籍经理殷觅智在内的4位基金经理,先后离华安而去。

  此次变动使得华安基金就此失去了业内“一哥”的位置,随之而来的是,“华安系基金”的业绩迅速滑落,这不仅对华安基金影响巨大,而且也使得投资者蒙受了不必要的损失。”

  试想,如果现阶段废掉“1+1”政策,那么基金业是不是将迎来新一轮控股、参股运动呢?管理层煞费苦心制定的“1+1”政策,虽然在执行的过程中,表现的形式激烈了一些,但还是有效的控制了基金发起人的“超生”现象,应该说,已经基本实现了管理层当初制定政策的初衷。因此,“1+1”政策存续下去应该是更有利于行业稳定发展的。

  打造“嫡系部队”

  银河证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称,“作为银河基金的大股东,银河证券将着力打造其控股50%的银河基金,将它做大,做强,从而形成银河的自身品牌。”他还表示,“这种打造同一品牌‘嫡系部队’的现象,已经被各大金融机构争相效仿。”

  实际上,目前包括国泰君安、长城、海通等各大券商的确是在经历一系列股权转让后,分别控股了国联安、景顺长城、海富通等有着自家品牌的各大基金管理公司。当然,各大券商各自集中控股一家基金,打造自身品牌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是“1+1”政策所催生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有52家中资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包括筹建中),而相对于数百家的券商及信托公司来说,这个数字并不大,而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是有限的,如果都来争夺这块有限的资源,必然会引发基金股权的泡沫,这也就成了“1+1”政策在现阶段存在的必要性。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