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长江电力拉抬中信业绩 投行浓郁的大单情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2日 13:23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张宏 何晓鹤 北京报道

  天上还是地下?对于券商,甚至仅一个项目就可决定。

  中信证券承销长江电力便是一个例证:一笔业务就贡献了中信证券全年利润的一半左右。如此,国内券商浓郁的大单情结就可理解了,尽管这并不仅仅取决于投行的业务能力

  “我们要发动全公司的力量,尝尝大项目的味道,这是我们最迫切的目标。”身为国内大券商的国泰君安副总裁华一氵风也不免这样感叹。

  长江电力“火热”中信

  “中信是去年全国券商中盈利最好的。但如果没有长江电力这个大单子,中信就不灵了。”一位投行人士说。

  1月19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由于2003年股票主承销等业务收入大幅增加,公司全年净利润预计与2002年度(公司2002年净利润1.10亿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04元)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上升幅度预计将超过50%。

  “主要是承销了长江电力和其他一些新股,使公司的业绩出现大幅增长。”中信证券的证券事务代表郑京对本报记者说。

  在市场基本面与2002年情况相近的形势下,除了投行业务,中信证券其他业务部门的利润不大可能出现快速的增长。为2003年业绩立下“汗马功劳”的无疑是长江电力承销,这一单业务就扭转了中信证券2002年利润较上年大幅下降的窘境。

  按公司公告所示,则中信证券2003年净利润预计至少达到1.65亿元,利润总额(税前)至少2.2亿元。

  仅长江电力一个项目,中信证券就获益超过2亿元,成为公司的最大部分利润来源。长江电力的总承销费为1.5亿元。作为主承销商,中信证券拿走了其中的四分之三,即1.125亿元。即便是扣除10%的成本后,中信的获利也有1亿元以上。

  同时,由于余股包销,中信证券以4.30元购入2106万股长江电力,按2月19日长江电力收盘价9.13元计算,如果中信尚未抛售则已有逾1亿元的账面浮利。

  除此之外,其他几笔新股和债券承销对中信的利润贡献其实有限。8月8日,中信任主承销商的中原高速上市,总股本10.5亿股,流通股2.8亿股,发行价6.36元,融资总额17.8亿元,保守地按1.5%的收费比例估算,中信的承销收入约2600万元。

  在这之前,中信证券还担任了7月10日上市的瑞贝卡的主承销商。瑞贝卡总股本9000万股,流通股2400万股,发行价10.4元,融资总额约2.5亿元,保守估计中信的承销收入约为370万元。此外,中信证券去年还承销了数只企业债券,包括8月份承销30亿元的第6期三峡债券和联合主承销铁道部30亿元债券。如此计算,中信证券去年在债券承销方面至少也有数千万的进账,更何况债券的承销费用一般高于股票。

  但总体而言,是长江电力一役奠定了中信证券2003年的业绩。

  “金矿”效应

  拿下长江电力,无疑极大地鼓舞了中信投行团队的士气。

  “这个项目,对我们整个团队是个很大的考验和锻炼。这样的项目,尤其是股本融资行为,不仅在技术上更加复杂,还牵涉到上市公司的结构性改变。投行在做项目时,需要协调上市公司内部纷繁复杂的利益,理解这个公司内部的许多企业政治因素。”中信证券投行部一位人士说。

  实际上,中信的获益并不止于此。业内人士分析,承销长江电力获得极大成功后,中信将可以“靠江吃江”,今后长江电力无论是增发或是发债,乃至于实施购并,都会第一个想到中信证券。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长江电力作为三峡大坝工程的融资工具,上市后将逐步实现对三峡182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陆续收购,对资金仍有巨大的需求量。另外,在长江电力承销过程中的战略投资者,也可能成为中信证券今后的潜在客户。

  中信投行人士也承认,“在做完这笔单子后,我们对长江电力或是三峡集团的了解,肯定是比其他投行要深入得多。这为我们今后的持续服务提供了先天的优势。”

  即便是在国际投行业务中,一笔大单敲出一连串买卖也是屡见不鲜的。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为例,这家全球投行巨头在中国只做了一笔买卖——中海油,但已经挣得盆满钵满。

  2001年2月中海油海外上市,CSFB担任全球账簿管理人。此后,中海油的业务便源源不断。2002年2月CSFB担任中海油首次发行总值5亿美元债券项目的主承销商,当年11月担任中海油赴香港上市的联席全球协调人兼联席账簿管理人,并在中海油最近收购印尼和澳洲油气资产中担任了财务顾问。

  “我们做中海油的业务很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和一家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关系对双方来讲都是有利的。”CSFB亚太区主席兼首席运营官柯磊洛对此做了冠冕堂皇的解读。

  台湾金鼎证券一位人士较通俗的说法则是,“一个大单真正的意义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它就是一个金矿,它能为投行带来的利润也应该是源源不断的。”

  非市场因素就像喝茶越喝越浓,从事投行业务日久的人们总有种渴望,不做大单子不快。

  不过,在投行争夺大单的背后,很多因素不容小视。一位投行人士放言,“国内30亿以上的单子,非市场因素起了主导作用。”

  “中信证券之所以能够从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以下简称‘中金’)手中夺得长江电力的项目,除了具备相当的实力外,许多非市场因素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该投行人士评述说。

  三峡集团与中信集团之间渊源已久。自1997年中国三峡总公司首次进入国内债券市场以来,面向社会发行了6期企业债券,共募集资金190亿元。除第一次“96三峡债”中信证券为副主承销商外,其余全部由中信证券担纲主承销商。承销三峡债券获得的极大成功,为中信争夺长江电力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同时,现任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林初学先生,曾在中信集团工作长达20年之久,历任中信证券公司副总经理、中信公司财务部副主任等要职。2002年调入中国三峡总公司,随后担任长江电力监事会主席。林初学的桥梁作用不可小视。

  “可以这么说,只要是30亿以上的大项目,没有相当的人脉关系和公关能力,是不可能拿得到的。”该投行人士说。

  事实上,反观国际投行,情形也莫不如此。在争夺中国建设银行50亿美元IPO的大单时,国际投行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搬出了重量级政治人物游说中国高层。

  JP摩根专门聘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为顾问,在陪同总裁威廉·哈里森(William B. Harrison)访问中国期间,基辛格专程拜访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后基辛格又与威廉·哈里森一同拜会了建行行长张恩照。

  而德国总理施罗德也亲自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了一封信,希望中国政府能允许德意志银行承销中国建设银行首次公开募股IPO,以应对该行与花旗集团、JP摩根的竞争。

  中金独揽格局破冰

  中信承销长江电力的成功还被业内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有投行人士表示由此开始,中金独家垄断大企业海外融资项目的格局会受到更多的冲击。

  回顾过去数年的投行大单,就会奇怪地发现,中金几乎包揽了多数数十亿以上规模的大项目,只有少数几个例外,包括海通证券承销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新股及可转债、南方证券承销华夏银行,以及此次中信证券承销长江电力。

  “必须承认,中金发挥了先发优势,实力上还是比国内多数投行要强一些。它还有许多其他投行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人脉关系、特殊地位等。”该中信证券投行部人士说。

  作为建行和摩根士丹利的合资公司,1995年成立的中金被视为中国投行业的一面旗帜,从1997年10月中国电信(香港)首次公开发行以来,到2003年全球最大IPO中国人寿,几乎所有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都少不了中金这张面孔。

  其合资伙伴——摩根士丹利也藉此比其他国际投行更深入地渗入了中国市场。在去年中国总额307亿美元的购并市场上,中金与摩根士丹利分居市场份额的第一、第二位。而在股票承销上,中金名列第一,摩根士丹利由2002年的第二位下滑至第六位。

  挑战似乎已经拉开帷幕。“摩根士丹利在中国的投行策略非常成功。”花旗集团全球企业与投资银行总裁杜鲁斯金近期访问上海时不无艳羡地说,“我们也不会停步不前,而会寻找一些方案来拓展在中国的投行业务。”

  在全球购并与融资行为处于低潮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融资行为显得异常地活跃。据美国《汤姆森财务》统计,2002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总额已从上年的8.85亿美元猛增至25亿美元;海外公司在中国进行的收购交易金额也从51亿美元激增至159亿美元,而中国企业间的并购交易额从127亿美元上升至253亿美元。

  国际投行对中国市场早已虎视眈眈。被业界誉为“完美投行”的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于去年底在上海开业,并放出“三年内跻身全国十大证券承销商之列”的豪言。

  “随着中国企业融资行为的增加,投行大项目将越来越多,加上投行业务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中金独领风骚的局面很快会被打破。中信证券夺下长江电力只是个开始。”一位投行人士说。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