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30余企业将赴新加坡上市 众机构抢拼投行生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2日 12:57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唐君燕上海报道

  “预计今年将去新交所上市的中国公司超过30家。”泰辰投资公司执行董事吴强无法掩饰自己的兴奋,他们正是推介国内企业去新交所IPO的投行中的一个。

  新加坡热捧中国概念股,内地企业热衷去新加坡上市,推介中国企业去新加坡IPO—
—众多机构在市场上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新交所追捧“龙筹股”

  2004年2月10日,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迎来了市场中首个旅游概念股票——星雅集团。

  这只来自中国上海的旅游处子股的上市表现一开始就显得牛气冲天:该股发行量为220,205000股,每股股价为0.26新元,为股东及星雅募集5727万新元或2亿7258万人民币。以每股0.26新元计算,股票市盈率达到23.4倍,基本和国内持平。

  新加坡大华亚洲投资董事陈长发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星雅在新交所上市之所以这么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交所推出了市场导向的上市规则,以争取更多海外公司前来上市;还有一个原因是,被新加坡人亲切地称为“龙筹股”的中国上市企业得到了新加坡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吴强告诉记者,2002年以前,只有18家中国企业陆续在新加坡成功上市,其现在的市场表现颇为出色。2003年中国证监会撤销无异议函后,为当年就有13家中国企业在新交所上市,募集资金近16亿人民币。

  2003年在新加坡挂牌有“龙筹股”之称的中国概念股,表现比其他新上市公司更为出色。据统计,2003年在新交所上市的龙筹股,普遍超额认购率高,平均首个交易日取得51%的涨幅,远高于在新加坡发行股票的本地公司和其他海外公司。

  已经在业内浸淫十多年的陈长发坦言自己好多年没有看到境外公司上市能有这样高的认购率了。“而且,现在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企业和新加坡企业之间的差距也已经越来越小了。虽然你是一个中国企业,但认购率和受欢迎程度还是一样的。”他说。

  据业内人士透露,除了一般的食品与制造公司之外,2004年将赴新上市的,还有自动提款机制造商、普通的浓缩果汁生产商、蔬菜出口商、手机组件制造商、化学生产商、轮胎制造商等。

  机构强拼投行生意

  龙筹股出色的市场表现、中国内地民营企业对资本市场的渴求,使得众多新加坡和国内的投行以及证券咨询机构找到了又一个赚钱和施展身手的机会。

  早在两年前,由首席执行官汤姆斯·克勤率领的新加坡交易所推介团就在上海举办了“中国中小企业在新加坡融资上市研讨会”,众多国内企业成了被邀请的对象。当时,新交所大力推荐自己灵活的上市条件,一时间吸引了沪上众多民企惊喜的目光。

  而定于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办的“2004企业融资与海外上市高峰会”,也将专门邀请新加坡的投资银行、上市保荐人、财务顾问、国际国内著名证券公司、风险投资与创业投资基金、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专家与参会企业领导就如何在新加坡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借壳上市融资、私募融资及上市规划、准备、辅导和申请上市、招股挂牌等具体操作实施事项进行演讲、互动交流并落实合作和重点推介。

  另一方面,更多的新加坡投行和中国内地咨询机构正在密切接触。很多新加坡投行的投资经理手里都掌握着一批中国咨询机构的名单,以便及时获取企业信息、随时搭建最适合的企业IPO操作团队。像大华亚洲和泰辰投资顾问公司的组合,就是由泰辰负责企业IPO的国内部分,而大华亚洲则统筹企业在新加坡上市的一切。

  此外,一些投行也在尝试着新的合作模式。2003年底,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综合银行集团——新加坡发展亚洲融资有限公司悄然与温州一家资本运营顾问公司正式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准备共同开发温州、台州、丽水地区资本市场,力助三地民营企业在境外融资及进行企业股票发行上市。

  对投行而言,能够把优质的企业成功IPO,在让投资者获利的同时,自己也能赚个盆满钵满。

  让我们来看看2003年新加坡投行的情况。2003年,共有13个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上市,其中,主板10家,创业板3家。负责这13家中国企业IPO的投行有大华亚洲UOB ASIA(3家)、软库金汇投资E24家、东吴证券G.K.GOH(2家)、丰隆银行HL(2家)、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ICBC和施霖高诚STIRLING COLEMAN各一家。其中,大华亚洲的筹资额度占了46%。

  投行的利润来源主要从企业的上市成本中获得。作为投行,一笔顾问费即保底咨询费是稳赚的,像大华亚洲一般在20万美元左右。此外,投行往往根据企业融资额度的多少,还要收取给承销商的承销费和保荐人佣金,而这两笔费用一般占到融资额的2-2.5%。不过,这也并非一成不变,如果企业的融资额度相对较大,那对投行而言,自己收取的费用也是愿意调整的——假如一个企业融资额度在1.2亿规模,那投行的营收应该在60万美元左右。

  投行的烦恼

  其实,中国公司的钱也不好挣,一家机构的负责人对记者大倒苦水,“中国企业家对IPO的肤浅认识有时让我们哭笑不得。”

  作为环球资本集团的资深执行董事,史那维兹博士在国际投行业有三十多年的实践经验。他说:“没有人可以保证结果,而保证结果的反而是一种不现实和不诚实的表现。”他说的是中国企业对于投行的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

  在环球资本集团已经为企业开展的服务里,这些资深的投资银行家们费劲最多的,大都是在对客户的解释和说明上。“我们不仅要告诉我们的对象我们在做什么,而且还要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么做。”史那维兹博士承认,“这方面的精力多于我们实际的业务工作。”他认为,这主要是观念和经历的不同所致。

  据一位投行人士介绍,去新加坡上市的IPO的整个尽职调查是非常透彻和细致的。但是很多企业认为上市就是包装,所以他们一开始和投行接触时都不愿意把最真实的情况,包括法律和财务状况直截了当地提供出来,甚至有时候还抱有一种侥幸心理。“如果最后上市成功,就不要指望有什么东西可以隐瞒,而这种隐瞒只会使整个工作节外生枝。”吴强说。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