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亿入市将由暗转明 企业年金理财重新开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1月17日 08:21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王佳航北京报道 “按照这个办法,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都有资格成为企业年金的受托人,银行一般是资金的托管方,社保机构将要逐渐退出,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作为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人,这是企业年金入市的基本路径。”
业内等待已久的《企业年金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中,将规定由哪些机构管理大约300亿的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如何进入证券市场,这是一个大家极为关切的话题,一位曾参与《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研究制定的社保研究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接切入了这个话题。 “迈出这一步非常非常难,这是多方利益妥协与斗争的结果,是吵架吵出来的,”他说,《试行办法》目前正在各部门会签,应该会在今年年初出台,暂定5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入市路径 因为如何管理企业年金往往可以推导出由谁来管理,所以企业年金的管理方法从始至终都是大家争论的焦点。 “有很多争议,最终还是采纳了多数学者的观点,企业年金将实行信托型的组织运行模式,”这位专家说。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国际上现在有信托型、保险型和内部管理型等几种管理运营方式,其中信托型相对比较稳定,收益也比较高。 “《试行办法》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内容不长,只给出一个框架性的东西,这样就有了一定的灵活性。”他说,最后敲定的《试行办法》是个相当简单的版本,全文大约十一章共六十二条,简短地规定了企业年金的管理与投资模式。 《试行办法》规定了参与企业年金管理与投资的“四种人”——即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的资格要求、权利义务等。“四种人”框架标明了企业年金运作的路径。 受托人,即受托管理企业年金基金的法人受托机构。《试行办法》规定,受托人需要具备的条件为:在中国境内注册,注册资本金不少于1亿人民币;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完整、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人不再像社保基金那样限定在基金管理公司身上,券商、基金公司和其他专业投资机构都可以成为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人。其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如投资性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企业债、金融债等各类有价证券。 利益格局重构 游戏规则的重建,往往意味着利益格局的大重构。 按照这个《试行办法》,管理企业年金的主体必须是合格的金融机构,这意味着现在在这个市场“吃独食”的社保机构将要慢慢退出,这一点有关部门早就在策划,正在琢磨的是如何退出,用什么方法退出。 原有企业年金市场中的另一支重要力量——保险公司的算盘也落空了。虽然仍有机会作为企业年金的管理人,但是据这位专家称,他们现有的运作方式并不符合准入主体资格,必须设立专门的机构才可经营企业年金。而且,在投资方面,保险公司只能通过基金公司间接入市,优势不再。 在这个新的试行办法中,基金公司现在是最有话语权的了。“虽然目前的法规还未明确规定基金公司可从事委托资产管理业务,但是社保基金就是与6家基金管理公司签订的协议,社保基金的成功运作实际上提供了一个范本。”渤海投资副总经理黄宇说。 “券商的委托理财虽然业绩非常不理想,但是券商与企业之间有很多渊源,客户和人才资源是他们的最大优势。”联合证券研究所丁昌则说。“最厉害的应该是那些能够提供一揽子服务的金融控股集团,如光大、中信。”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晓东这样补充道。 略感意外的是,这位专家透露,信托公司可能并不能马上被准入,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曾给业内留下了不够透明的印象。 入市将由暗转明 按照现行政策,企业年金只能用于银行储蓄和购买国债,投资收益率非常低。地方社保机构早已在股票市场上埋下了“伏笔”,其大手笔的运作已经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上海市企业年金管理中心是一匹黑马。 海信电器2003年半年报显示“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东新平衡”以50万股的持股量成为了该公司的第七大股东。而桐君阁和上海航空的前十位股东中,“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也赫然在列。这一机构还和深圳市企业年金管理中心一道参与了国电电力可转债的发行。 可以看到的是,“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通过“上海企业年金——银河平衡”、“上海企业年金——华夏成长”以及“上海企业年金——东新平衡”等账户进行交易,但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最近,一位常在股市上论道的网友老枪揭开了“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的秘密。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掌管资金约有60亿元,与国内多家券商签订了委托协议,还对券商采用了末位淘汰制,每年综合排名末尾的两个券商将被终止下一年度的委托理财资格。 按照协议,和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签订协议的券商都会在上海证券登记公司开立一个企业年金的专门账户,这是出现华夏成长、银河平衡等同门兄弟的原因。而究竟这些名字来自哪家券商,无从知晓。 “市场知道的只是露出来的冰山一角”,一位来自券商的人士说,“各地社保机构的委托理财已经不是秘密。”如果《试行办法》出台,券商独享的灰色地带将被迫搬到阳光下。 300多亿的大蛋糕 “政府决心要做一件事,最大的推动力往往是来自财政压力。”这位专家这样评价《试行办法》出台的动机。 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和城镇化的趋势,传统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面临危机。于晓东说,由此造成的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缺口急剧扩大,1998年缺口为100多亿元,2002年扩大到500多亿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000多亿元。 于晓东说,发展企业年金可以分散和转移政府的财政压力,也可以弥补职工退休收入的不足。在西方国家,每个人退休以后领到的养老金中,企业年金积累所占比例很大,应该认真研究的是如何迅速让中国企业年金市场成长起来,《试行办法》的出台和企业年金的入市应该是个契机。 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企业年金基金累计金额已有260亿元。2002年当年企业年金为91亿元,即使2003年仅保持同样增长比例,目前为止,企业年金应该也超过了350亿元。300多亿的企业年金,原来的管理方式基本是三种:企业自办、社保机构经办和保险公司经办。其中大部分资金都在各地社保机构。保险公司也是企业年金业务的先行者,研发了很多企业年金保险产品,截止到2002年,保险行业的企业年金业务保费收入达380亿元。 保监会还曾给出一个相当诱人的预测,今后每年我国企业年金新增数额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到2010年预计能达到10000亿元。 巨大的市场预期引得很多机构一直在厉兵秣马。在保险业,各寿险公司已经为此努力了几年。在2003年4月举办的“中国首届企业年金与保险发展论坛”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亲自到场,鼓励保险公司通过设立事业部的方式集中资源和人才,提高企业年金和养老金的专业化经营水平。 一直没份参与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已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包括研究开发、客户资源调查、产品设计等,已初步形成一套完整方案。2001年8月,博时基金就已经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同完成了一份40万字的研究报告《中国企业年金制度与管理规范》。 然而,这部《试行办法》将游戏规则重新改过了。 “可以想象,《试行办法》一出台,各机构有可能出现一窝蜂的局面,因此监管一定要严,要保证在企业年金发展的初级阶段不出问题。”他说,监管的部门如何配合也非常关键。中国目前是分业经营,监管的力量不可能像英国那样搞一个企业年金的监管局统一监管,而分散监管需要有非常好的协作机制。 而如何让已经在悄然理财的地方社保机构有秩序地退出恐怕是个更大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