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安明静 发自北京
“55%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定价配售,45%上网发行,为什么?”,这是在12月15日中信证券网上路演时被问及最多的问题。中信的发行方式打破了自2002年5月来恢复向二级市场配售新股政策的一个惯例,成为几个月来首家采用部分上网发行方式的公司。
浮动比例之变
在市场担心新股发行方式会再次变化时,证监会发表了态度:发行部综合处一位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信证券这次发行采用二级市场配售和上网定价相结合的方式,并不意味着二级市场市值配售政策将进行调整。100%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实行市值配售仍将是今后的主要发行方式。”
中信证券要赶在今年发行股票,否则今年的财务指标将不符合上市条件。但在整个证券市场季度疲软的情况下,如果中信证券100%采取二级市场配售,承销商的包销风险无疑将加大,而且还可能由于认购不足导致发行的失败。
中信证券的主承销商———广发证券投行部人士解释,中信证券这次发行加入上网定价的方式主要是为了扩大投资者的认购范围。他认为,今后盘子较大的新股也可能会采用二级市场市值配售和别的方式相结合的办法来发行,但不会成为主流。
分析人士指出,除了可以扩大投资者的认购范围外,中信证券安排市值配售与上网定价发行并非在同一天进行。对机构来说,同一笔资金或同一批筹码有可能获得市值配售与上网定价两次中签机会,并且,上网定价发行还可以使公司获得申购资金短期冻结的利息收入。
2000年曾经一度试行的“五五开”的市值配售政策相比,证监会2002年54号文关于浮动配售比例的规定丰富了管理层对股市的调控手段。
公平与效率之争
与投资者持仓市值挂钩的办法配售新股,是有中国特色的发行新股方式。证监会在2000年2月14日首次推行时,主要原因是试图通过此项举措,打破长期以来在上网定价发行中,被申购专业户垄断的一级市场的巨额利润。多年来,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股票存在较大的价差:据业内人士测算,1997年到2001年,新股申购的收益率分别为95%、40%、25%、21%、11%。一级市场的资金通过申购新股获取收益几乎没有风险。二级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却因为股市持续低迷而饱受套牢之苦。这显然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有失公平。
如果新的配售方案实施后,一级市场收益率可能到5%左右,而二级市场投资者带来的年收益率在3.68%-7.36%之间,既缩小了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股票的差价,又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获利机会。因此,有人将市值配售的新股发行政策称为“杀富济贫”之举,维护了市场的公平性。
但仍有不少的反面意见,以著名经济学家王国刚为首的人士认为,这种市值配售的放行发式阻碍了新的投资者进场,这对于一个正常发展的证券市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也有调和者认为,虽然市值配售不是市场化的做法,但中国的证券市场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上市公司的股票2/3不流通,一上市很容易高开,新股发行价也没有完全市场化。两个不规范加在一起,负负得正,反而会变成一个小的不规范,结果相对会好一些。
利好之时效
在将中国证券市场视作“资金推动型市场”中,市值配售政策无疑是巨大利好。
2000年2月14日在这一“重大利好”首次公布之日,沪深股市即爆出925亿元天量,上证指数在4个交易日由1534点涨到1770点,成为大盘进军2000点的号角。但由于证监会宣称的技术原因,市值配售政策在实施了几个月后被叫停。
2002年5月一度沉寂的市值配售政策再次重显江湖,监管者试图通过这一重大利好树立投资者信心,从而激发自去年7月来证券市场低迷的行情和人气。但是,“利好”也有时效性,市场对于过时的利好变的麻木和迟钝:大盘仅兴奋了3天,股指也仅仅从1640点涨至1692点,然后又恢复了往日的低迷。
正如王国刚当初预言:“有多少资金会流入股市并不能改变中国证券市场的本质,希冀以资金推高股指,来暂时维持一种虚妄的繁荣,其结果必然就是此前的大暴跌。”
中国证券市场股票发行方式经历了10年的演变,1991年和1992年采用限量发售认购证的方式,1993年采用无限量发售认购的方式以及与储蓄存款挂钩的方式,之后采用过的全额预缴款、上网竞价、上网定价等方式,尤其是2000年采用网下配售的发行方式,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壮大机构投资者。新股配售政策将给机构带来的影响必然是管理层要考虑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小散户作为弱势群体而往往被忽略。
2002年5月中国证监会对新股发行方式作了重大调整,54号文件恢复和完善了新股发行向二级市场配售政策,被认为是股票市场重大的利好信息。随后的新股发行绝大多数采取了100%的市值配售。
但是,市值配售半年多来,并没有给二级市场带来明显的增量资金和大势上扬的刺激。因为新股发行方式的变革并不能解决中国股市的病根。市值配售方法是否仅是权宜之计?配售比例由无明确?明年新股发行政策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仍然被市场列为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不明确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