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谢宝康北京报道 一年来曾多次呼吁中国应及时推出QFII(合格的外国投资者)制度的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在QFII制度出台一周后表示,QFII的推出对中国证券市场改革和开放、加强公司治理与监督、改善投资理念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但从吸引外资的角度看,三五年内难见效果。
这位在中国资本市场有着较大影响力的投行界人士上周四在北京说:“3至5年后,外
资参与中国股市的比重才可能达到10%-15%,否则,我会很吃惊的。”
不过,他接着补充说:“应该是愉快地吃惊。”
在QFII推出前后,胡祖六曾游说包括CAPITAL、坦伯顿基金等在内的国际资本市场巨头,希望他们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结果是无功而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90%的CEO都对中国资本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
因此,胡祖六认为,尽管QFII的推出,海外机构对中国政府的开放决心持肯定态度,但却在短时间内难以吸引大量投资。“希望外资因为推出QFII而蜂拥而至,几乎是不可能的。”
胡对自己的判断作了进一步的分析。首先是A股的价格。虽然经过一年多的调整,目前A股的市盈率仍有40-50倍之多,而H股则只有12倍。
“这是不可忽视的显著差别,也是国际投资者望而生畏、望而却步、望洋兴叹的主要原因。”这位工程师出身、长期生活在国外的投行家,用他带有湖南口音的普通话一口气用了三个成语。
第二,外国投资者认为中国股市信息披露不充分、公司治理不规范、透明度不够。
第三,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真正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凤毛麟角。
第四,在MSCI的亚洲指数中,中国的权重只有5%,这是影响国外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GDP只有中国1/2的澳大利亚,却占了30%的权重,“这对中国太不公平,中国政府应努力与MSCI沟通,改变被动处境。”
MSCI是一种在全球投资界具有广泛影响的投资价值指数,在业界有“投资指南”之称。在MSCI的英文官方网站,记者看到MSCI声称,全球有1500家投资机构是他们的客户。
“尽管NSCI的指数不一定很科学,但它被投资者、基金经理接广泛采用。”胡祖六举例说,1991年台湾推出QFII之后,四年没有什么反应,由于台湾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崛起,MSCI把台湾的投资权重提高了两倍,结果外资投资台湾迅速增长。
第五,外资进入限制太多。胡对记者说,“QFII推出后,很多公司跟我说,想第一个吃螃蟹,但一看到那么多的限制条件又作罢。”
当记者进一步询问主要的限制条款时,胡祖六说,一是持有期太长,二是申请手续繁杂,三是交易风险大。
关于投资期限,胡祖六认为,这是整个方案中最具限制性的部分,封闭式基金要求3年,开放式基金要求1年,资产才可以汇出中国。“这与他们的公司管理规定相悖,因为在他们看来资金不流动是很危险的。”
另外,70%的股权不流通,对外资来讲也是一个风险。因为大股东没有压力,公司治理结构就得不到改善,外资怎敢进入。
自称一个月前认为QFII可能已经“无疾而终”的胡博士,对QFII的出台仍然评价很高:“这是中国政府一个重要的开放举措,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
“尽管吸引外资不会太大,但通过QFII外资会带来新的投资理念,对中国股市的散户、对投机文化带来很大的影响。国际投资者一般比较关注一只股票的持久性、长期回报,一旦持有一家公司的股权,就会对公司业绩关注,会提出很多尖锐的问题,这就会对公司管理层形成压力,因此国际投资者的进入,将对公司治理、国企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看上去很有学者气质的胡,对QFII的一些规定颇有微词。“中国证监会关于QFII的这个‘令’,基本参照了台湾的办法,没有超越,对此本人略感遗憾。”
他说,台湾的QFII是1991年出台的,12年来经验教训有很多,后人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现在我们不仅用了台湾的办法,而且还采取了更严格的限制。比如,规定每个合格投资者只能委托一个托管人。“这太死板,与自由市场的规则相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