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炜
不到半个月时间,海王生物的股价由16元多跌至12元多,跌幅超过二成。海王生物暴跌显然问题不在于大盘拖累,而是由于公司21日公告称正在接受中国证监会深圳稽查分局立案调查。
其实,中国证监会深圳稽查分局的调查早在今年2月上旬就已开始,只是海王生物以“证监会并没有要求公司在接受立案调查就马上出公告”为借口,把中小投资者全部蒙在鼓里。海王生物曾于2000年12月28日以每股21元的价格增发6900万股A股,一次募集资金14.03亿元。据国际上权威的尼尔森媒介研究上周在上海披露,海王银得菲片居2002年首季中国广告投放量最大产品第15位。海王生物系列产品的广告可谓家喻户晓,“健康成就未来”的广告词频频亮相。可如今围绕海王生物业绩及发展前景的争议,直接带来二级市场股价大跌的轩然大波。有财务分析人士认为,海王生物有财务造假之嫌,属于“欺诈成就未来”;海王集团董事长张思民则表示,海王生物绝不会因为追求报表的好看而做出一些短期行为,将依靠“发展成就未来”。
在中国证监会有关调查尚未公布,且公司披露被调查信息姗姗来迟的情况下,海王生物业绩是真是假让人难以琢磨。值得指出的是,海王生物的信息披露确实对投资者极不负责。上周末,深圳证交所公开谴责海王生物。据查,海王生物于2月1日刊登了有关2001年净利润比上年度增长50%的提示性公告,2月4日公司部分董事对其公告提出质询,经公司进一步核查,2月5日再次发布2001年净利润比上年度增长50%的公告。事实上,该公司4月23日公布的2001年度报告显示净利润比上年度仅增长29%。
海王生物被公开谴责,看似由于该公司执行业绩预告制度不认真,实质上业绩预告失误的公司大多在利润确认问题上,与会计师事务所看法不一致。深圳大华天诚会计师事务所最终仍给海王生物出具了有解释性说明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说明广告开支、应收账款坏账核销及财政补贴等三个问题。
海王生物的广告投放采取市场化的做法,由代理广告公司实行风险代理,承担一定的广告投放效果风险责任。风险代理的做法,有助于降低广告投入成本。但问题在于,广告投放已跻身国内廿强的海王生物,代理广告公司的法人代表及总经理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亲属并且其股东之一,且广告公司为海王生物控股股东深圳海王集团的小股东之一。存在关联关系的风险代理,难免让中小股东怀疑其交易的公允性。年报显示,关联关系给代理广告公司带来的便利,竟然是海王生物被占用大量资金。截止2001年底,海王生物账面上已预付代理广告公司2002年度广告媒介费11396万元。另外,其他应收款显示,作为代理广告公司的深圳名派广告有限公司也挂有4865万元。从海王生物的案例看,“亲戚”代理广告实在容易,不仅可以提前一年拿到上亿预支的广告费,而且还可占用广告主近5000万元资金。
慷慨的海王生物或许可以沾沾自喜,因为增发新股后最不缺的可能就是资金,2001年末银行存款多达11.62亿元。但令人看不懂的是,海王生物的短期借款由年初猛增60.7%,年末达8.96亿元,且其中没有一笔是信用借款,都采取保证、银行承兑汇票等方式。一边大量存款,一边大量借款,这样做不仅违背常理,而且肯定在成本上不合算,2001年公司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较上年增加1032.8万元。
业绩有没有水分,应收账款的变化是个重要因素。2001年末,海王生物的应收账款由1.55亿元增至2.81亿元。海王生物去年实现净利润7982万元,背后的代价是应收账款增加1.3亿元,至少暴露出公司在市场上处境日渐不佳。海王生物2001年的实际业绩只达到增发新股时盈利预测的48.92%,其中增发募资投入的北京巨能公司的主导产品巨能钙,受同类产品的无序竞争致使营收及利润大幅度下降,公司仅获得2650万元的收益。另外,海王金樽虽然广告做得好,但主营该产品的海王实业发展公司亏损727.65万元。
最新披露的2002年第一季度报告,更让投资者怵目惊心。海王生物今年前三个月亏损1562.36万元,而且2001年第一季度竟然也亏损788.49万元。季报披露制度的实行,使海王生物阶段性亏损的真相浮出水面。2001年第一季度亏损,发生在增发新股刚过三个月。海王生物能够一次性募集资金14.03亿元,实在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张思民曾解释,上半年是淡季、下半年是旺季。季报进一步说明,亏损是由于医药行业的特点,一般上半年投入费用较大,而且产生的效益在下半年才能得到彻底体现。
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往往需要在第一季度亏损,似乎有点难以令人置信。以交大昂立和复星实业为例,前者2001年每股收益0.27元,2002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0.067元;后者2001年每股收益0.46元,2002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0.103元。
海王生物究竟是“发展成就未来”,还是“欺诈成就未来”,投资者将密切关注监管部门的调查结果。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