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阚治东:以前给国家打工 现在给资方打工(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1日 10:50 南方人物周刊

  有人把阚治东在工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的阶段称为他的史前时代;从申银证券到申银和万国合并一年后下课,称为黄金时代;在深圳市创业投资集团公司的时期称为白银时代;而在南方证券以及其后的官司在身的阶段,称为黑铁时代。

  组织的力量和个人的力量不可同日而语,阚治东在“史前时代”就深明其意。

  1985年左右,阚治东被团中央选派,赴日研修一年证券。回到上海后,当时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毛应梁正在搞一个信托公司发展证券,阚治东当了副总经理,分管证券和投资。时值1986年,工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有两个营业部,静安营业部和虹口营业部。

  那时候信托公司每年5000万利润,2个营业部才20多万利润,是最没有油水的部门。“老总的意思就是有这么个部门,作为对外开放一个窗口就行了。”

  但阚治东觉得,“这样不行,得改变。”

  此时社会上已经有了国债买卖,杨百万作为国债买卖的先驱很被推崇。

  “我想得把这块业务做大做好,要搞就搞大的,个人的力量还是不行。”

  阚治东让手下黄贵显牵头,搞了个工商银行证券业务信息网,做国债买卖。工行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收集信息的时候阚治东发现,外地国债价格比上海价格低,于是就从全国各地买进,然后再卖出。“这样我们就把国债做活了”。

  这些国债有的就存放在当地,有的运往上海,从银行开出来有价证券货币免检证,由工行的经警大队武装押运,火车、飞机、汽车都运过。这个规模和气势,自然是杨百万难以望其项背的。

  1986年万国证券和海通证券相继成立,上海人行相继出台很多政策,规定一些业务只能由专业的证券公司做,起初觉得自己有信托公司就够了的工行只好开始筹备成立证券公司。

  这事让人行知道了,人行说,我们自己这里就有一个申银证券没用,我们与民争利干什么,你们拿过去吧。

  把工行原来信托公司的证券投资业务注入之后,申银第一步注册资本金3000万,实际运营资金1亿多。

  第一年申银净利润500万,第二年盈利2500万,第三年12500万,每年利润都翻番,实际利润还远远大于账面利润。

  随后申银万国增资到6.6亿。1995年“3·27事件”爆发,万国证券亏损13亿元。1996年申银和万国合并后,万国账面资本金不变,二者合并资本金达到13.2亿。半年后,申银万国盈利6亿元。

  20年前的事对很多人来说已经很久远了,对阚治东来说却恍如昨天。得意瞬间从扬起的眉间迸发出来,他下颌抬起,翘起的脚尖摇了几摇。

  此时的他,罕有的磨砺早已洗去了浮华。就在几分钟之前,阚治东刚刚让手下人把在酒店定的豪华套间调换成普通标准间。

  申银和万国合并带给阚治东如日中天的地位,许多人认为,阚治东是“赶上了”。

  对于这段历史,阚治东说,为解决万国问题,当年市政府希望几个国企接手万国,但是谁都不敢碰。“我主动向市政府提议申银和万国合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