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影集团重启IPO 众券商赶考第一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 08:49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刘欣然 

  上周,有“文化产业企业债第一单”之称的中影集团5亿规模企业债顺利发售完毕。近期中影集团选择IPO主承销商的招标会也即将举行,近十家券商将赶考中影集团。

  中影集团的发债和启动IPO,是整个电影行业对资本市场的一次先锋尝试,中影集团的魅力正从屏幕蔓延向资本市场。

  文化产业企业债第一单

  中影集团发行企业债由建设银行进行担保,这是金融企业为企业债担保的最后一单,中影集团并没有提供反担保。中影集团的号召力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风险问题,银监会目前已经发文禁止金融企业为企业债进行担保。

  中影集团重新启动上市始于今年8月。三年前中影集团曾经酝酿在H股上市。当时集团的一位主要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集团上市除了希望吸纳发展资金外,更希望借此推进体制改革。

  后来由于考虑到“文化安全”问题,为避免外资进入到公司,保持对文化企业的控制力,“当时也没有说不上,只是决定转上A股”,中影集团一位高层人士说。但这一计划实际上被搁置下来。

  2004年中影集团为筹备上市,聘请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作为财务顾问,为上市前的资产、人事、财务改革作准备,并将旗下北京电影制片厂所拥有的大片市区土地进行置换,斥巨资在北京郊区建设新的影视基地。

  H股上市未成,随后不久中影集团新任董事长韩三平提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影集团需要大量资金,搁置H股上市计划的同时,中影集团酝酿发债。

  本期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投资建设国家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工程,即位处北京怀柔的中影集团电影生产基地;发展数字影院;新建及改造影院等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0.08亿元。 

  其中怀柔电影生产基地建设总投资约9.08亿元,基地一期占地34公顷,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数字化、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影视基地,目标是逐步建成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花园式电影梦工厂。目前,影片正在拍摄中的<梅兰芳>为基地提供了第一张制景工程的订单。

  数字院线项目总投资人民币4亿元。目前,由中影集团控股的中影集团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已经建成184家数字放映厅,计划在2008年底以前发展到1000家数字放映厅。 

  中影集团目前通过参股方式,组建了七条电影院线,签约加盟的影院达400多家,票房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

  中影新建及改造影院项目计划总投资7亿元。2005年 ̄2007年投资影院涉及金额约3亿元。2008年 ̄2010年计划投资4亿元用于新建、改造以及收购影院。

  这些项目,很可能也是将来IPO的募集资金投向。

  重启上市

  近年来电影企业上市的呼声此起彼伏,西安电影制片厂早早成立了股份公司,一些民营电影企业也酝酿上市。

  “虽然理论上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每个人都能追求到幸福吗?”“中影上市,是因为自己的特殊行业地位,国家给的特殊政策。”言谈间中影人对自己企业的自豪溢于言表。

  净利润规模小是文化企业的共同特点。截至2006年底,中影集团总资产28.66亿元,净资产16.96亿元,净利润为0.56亿元。

  上述中影人士透露,中影上市,要争取“免业绩、免辅导期、免税收”。“我发债就发5个亿,要是上市融资,根据净利润,才融2、3个亿,这不是笑话吗?”

  由于主承销商还没有进场,资产没有进行清理和剥离,这位人士表示,无法估计中影上市计划募集资金金额。之前有媒体报道,中影上市将募集20-30亿资金,这位人士对这种说法不置可否。

  中影集团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于影视播映的广告收入、发行收入、器材销售收入以及洗印收入等。

  2004 ̄2006年,中影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3.81亿元、13.65亿元和16.16亿元,从业务构成来看,影视播映的广告收入占比比较高且稳定,连续三年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都在50%左右。

  发行收入是中影集团业务收入的第二大来源, 2006年发行收入为40,754.5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5.22%。

  2006年器材销售收入和代理收入、洗印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2.59%和3.44%。

  外界对中影集团将包装什么资产上市猜测纷纷。2004年中影谋划H股上市时,打算将包括CCTV-6在内的优质资产都纳入上市公司。

  H股上市未成,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政策明确规定:频道、频率不能上市;进口权不能上市;合作制片不能上市。

  因此,中影旗下的CCTV-6、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不能上市,但是发行业务可以上市。

  在发行市场上,2003年8月8日成立的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影集团共同享有进口影片的发行权。2006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26.2亿元,进口片票房则占到了其中的45%,达11.8亿元,中影集团从中获得的垄断收益超过了两亿元。

  “除了政策不允许上的,其他的资产都可以上。”中影人士说。

  单就融资额来说,中影集团对券商来说并不算大单,为何能吸引这么多投行赶考?银河证券投行部总经理汪民生说,这主要是受“第一单”概念的吸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