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新华鲁抗:抱团取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 08:09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新华鲁抗:抱团取暖

  两个没落的昔日医药巨头,在亏损的困境双双挣扎,此时能够施以援手的,似乎只有彼此

  本刊记者 李恒春/文

  胶东半岛的两大重镇淄博与济宁不足300公里,然而,位于济宁的山东鲁抗医药(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鲁抗集团”)与处在淄博的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华集团”)的牵手却几乎走了8年。

  这是两个没落的昔日医药巨头,在亏损的困境双双挣扎,此时能够施以援手的,似乎只有彼此。当初 “强强联合”而勉强牵在一起的手,如今却似乎成了难兄难弟间“抱团取暖”的无奈之选,但走出困境之路仍然十分漫长。

    难兄难弟

  4月4日,鲁抗医药(600789)公布了2005年年报,在2004年每股亏损了0.22元之后,鲁抗医药终于艰难盈利——尽管每股收益只有1分钱。

  而此前的3月27日,新华制药(资讯 行情 论坛)(000756,0719.HK)公布的2005年年报几乎与鲁抗医药如出一辙。新华制药年报披露,2005年原材料、动力能源价格仍在高价位运行,药品价格持续下降,但供大于求的局面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仍处于微利状态。2005年每股收益也仅为1分钱。

  在度过了艰难的2004年之后,鲁抗集团与新华集团这两家昔日的医药巨头似乎看到了些许的曙光。但辉煌只是回忆,现实却仍是十分严峻。

  鲁抗集团成立于1994年3月30日,是我国四大抗生素生产基地之一,持有鲁抗医药34.73%的股权。

  新华集团成立于1995年6月15日,现有总资产30多亿元,是国内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和出口基地之称,亦是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中枢神经类药物、激素类药物、驱虫类等药物的重要生产企业。新华集团持有深圳、香港两地上市的新华制药46.89%股权,其控股股东为新华鲁抗药业集团(下称“新华鲁抗集团”)。

  在2005年中国化学原料药企业销售收入100强排行中,新华集团与鲁抗集团分列百强中第6、第7位。但在利润总额的排行中,鲁抗集团与新华集团却远远落在后面,排在80位开外,与竞争对手差距渐大。并且2004年成为一个转折,新华制药与鲁抗医药的年报显示,2004年两家净利润分别为-5560万元、-9234万元。

  此后,在市场等因素的接连打击下,鲁抗集团与新华集团陷入低谷,希冀通过重组而改变命运。

    整合救赎

  2006年2月27日,山东省国资委宣布了对鲁抗集团和新华集团高层人事调整的决定。鲁抗集团董事长章建辉、新华集团董事长贺端卸任。据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调整表明,山东省国资委有意继续推动两个集团进一步融合。

  8年前的1998年12月,鲁抗集团与新华集团联合组建成新华鲁抗集团。新华鲁抗集团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10年,集团的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医药100强。

  但是,无情的市场变化粉碎了新华鲁抗集团的梦想。

  新华鲁抗集团只是一个松散的联合,新华鲁抗集团仅持有新华集团100%的股权,而与鲁抗集团却没有任何股权关系。两大集团人事权都是独立运作的,所以使得整合难度加大。

  此次,山东省国资委出面主导高层人士变动,人事重组宣告整合大幕重开。 前路坎坷

  由于新华鲁抗集团并未对鲁抗集团和新华集团进行有效整合,其时,各怀心思的两家与华源相谈甚欢,2004年4月和10月,鲁抗集团、新华集团分别与华源旗下的上海医药(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本来指望借助上海医药集团来摆脱困境,谁知,2005年上海医药集团的大股东华源集团的崩塌,两集团和上海医药集团的重组流产。

  2005年,国际原料药巨头荷兰帝斯曼公司与华药集团签订合资协议,震动了世界原料药市场。鲁抗集团等原料药生产企业市场压力陡增。

  在市场压力日紧的趋势下,合并似乎成了鲁抗集团与新华集团做大以抵御市场风险的一条最快捷方式,但是,能否就此破解两大集团的盈利困局仍充满了未知。

  业内人士认为,鲁抗集团与新华集团两大集团都不是强势企业,业绩都不理想,现在都处于低谷,合并并不能给双方带来什么实质变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