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的行业影响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如是金融研究院
文 / 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 管清友
报告摘要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中美之间贸易关系联系紧密,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GDP合计占全球的40%,商品贸易合计占全球的20%以上。
中美贸易关系:美国是全球最大贸易逆差国,根本原因在于全球产业链“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的分工。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占比8%),第一大进口来源(占比21%)和第一大贸易逆差国(占比47%)。
中美贸易发展趋势:中美爆发全面贸易战的可能性很低。特朗普明显的贸易保护倾向是为了争取更有利于美国的贸易条件。中美贸易摩擦将持续并更加复杂。
中美贸易关系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从进口看,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集中在机械设备行业和轻工消费品行业(家电、家具、服装、玩具、鞋靴等)。
从出口看,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集中于机械行业、汽车行业、航空行业和光学设备行业等。
从贸易差额看,美国逆差商品种类数和程度都明显高于顺差商品。
逆差商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进口多,同时出口也多。以机电和机械为代表,两者在进出口方面都是排前二。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商品的技术含量差异,即美国向中国进口低端产品,出口中高端产品。
另一类是进口多,但出口少。以轻工消费品(家具、服装、玩具、鞋靴、皮革制品等)和产能过剩的工业制品(钢铁、塑料)为主。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中国在人力成本优势和产能优势方面带来的价格竞争力,以及中美产业结构差异。
美国缩小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方式
贸易差额=出口-进口。对美国而言,缩小贸易逆差有两个方法。
一是减少对中国的进口,主要通过征收高额关税、实行进口配额和数量限制等手段。设置贸易壁垒限制进口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代价高昂。一方面增加消费者支出,另一方面会遭受中国的报复性措施。容易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目前美国正在进行“九十日调查”,为后续政策做准备。
贸易逆差越大、出口对美依赖度越高的行业受影响最大,机械、家电、家具、玩具、鞋靴、服装等行业需引起关注。
二是增加对中国的出口,主要通过中美协商,双方放开进出口限制,是一种更加可取的共赢方式。目前中美正在进行“百日贸易”谈判计划。
美国一方面加强优势领域(贸易顺差较大的领域),包括汽车、飞机、高端机械设备等高科技产品,放松出口限制。另一方面挖掘潜力领域,要求中国增加对美国农产品进口、降低畜牧产品贸易壁垒、加强能源基建合作。
风险提示:
美国复苏回落,中美关系恶化
正文
近日特朗普身陷“通俄门”,虽然这次事件不至于对特朗普政治生涯造成致命性打击,但可能延缓税改等国内其他政策的推行。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政治逻辑来说,特朗普为了保持民意支持以维持政权稳定,在短时间内回应选民诉求,政策重点可能从国内事务转向国外事务,如在对外贸易政策上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加强贸易保护。
目前看来中美经贸互动良好,两国正在进行“百日贸易”谈判计划,且已经取得一定早期成果。但是,特朗普团队内贸易保护主义立场的角色其实从未离开,“九十日调查”也在持续推进。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潜在风险,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那么在这场博弈中,哪些行业可能会收到最大的影响呢?这是我们试图回答的问题。
对外贸易包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商品贸易。因为美国一直以来对中国都是商品贸易逆差(也就是平时所说要过海关的实体产品),服务贸易顺差(包括金融、保险、旅游、教育、知识产权和运输等),所以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在于商品贸易。以下如无特别说明,贸易逆差指的都是商品贸易逆差。
首先我们介绍了中美商品贸易的基本情况,中美贸易关系密切联系。其次分析了中美贸易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中美贸易关系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最后分析美国缩小贸易逆差可能的做法以及受影响的相关行业。如果美国减少对中进口,机械、家电、家具、玩具、鞋靴、服装等行业值得关注。
一、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中美之间贸易关系联系紧密,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GDP合计占全球的40%,商品贸易占全球的20%以上。
(一)贸易现状:美国近一半贸易逆差来自中国
美国具有全球最低的贸易壁垒,也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逆差国。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16年美国商品贸易出口1.46万亿美元,进口2.21万亿美元,商品贸易逆差750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4%。在2009年次贷危机冲击下,美国商品贸易逆差从8300亿美元降至5100亿美元。自2011年起,美国商品贸易逆差恢复至7300-7500亿美元,占GDP比重维持在4%-5%之间。
美国之所以成为全球最大贸易逆差国,根本原因在于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全球产业链可以简单概括为“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首先,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消费国,通过债务扩张支撑消费需求。然后,消费需求由具有人力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满足。从历史看,世界制造工厂的接棒从欧美——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目前正在向东南亚和印度转移。欧美在工业革命时期曾充当生产国的角色,当时对其他国家大量输出工业品(包括通过殖民地和侵略等方式)。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欧美实现从工业主导转为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服务替代商品成为主要的输出方式,同时也从生产国转为消费国。
最后,生产国进行生产时从资源丰富的国家获取原材料,包括中东的石油、东南亚的橡胶、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等。生产国和资源国通过合作提供产品的方式在经常项目赚取消费国的外汇,再通过资本项目回流到消费国,形成一条封闭的全球资金环。
美国是消费国的核心代表,中国即是世界工厂,本身又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兼具生产国和资源国的双重身份,因此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是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另外,美国对中国设置了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进一步加剧了商品贸易逆差。
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占比8%),第一大进口来源(占比21%)和第一大贸易逆差国(占比47%)。16年,美国向中国出口商品1158亿美元,占比8%,仅次于加拿大(18%)和墨西哥(16%)。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4628亿美元,占比21%,即美国1/5以上的商品进口来自中国,明显高于第二、三名的墨西哥(13%)和加拿大(12%)。16年美国对中国的商品贸易逆差3470亿美元,占美国总逆差的47%,即美国近一半的商品贸易逆差来自中国。
同样对于中国而言,美国的贸易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占比18%),第四大进口来源(占比8.5%)和第一大顺差国(占比49%)。
(二)发展趋势:中美全面贸易战可能性低,但贸易摩擦难免
中美爆发全面贸易战的可能性很低。特朗普意图通过缩小贸易逆差增加就业和重振制造业,甚至在竞选时曾提出“对中国全面征收45%的关税”。但在实际操作上,由于受到政治制度、官僚体系、既得利益集团和民众等多种因素制约,特朗普政策落地效果会大打折扣。特朗普典型总统的特征在加强,因为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政府和总统的权力都会受到最高法院和国会的制衡。从目前医改、减税、基建等各项特朗普政策的推进情况看,可以说困难重重。
特朗普的贸易保护倾向是为了争取更有利于美国的国际贸易条件。其实本身作为商人的特朗普,对于国际贸易给美国带来的好处应该是深刻了解的。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从而得以维持较低的通胀水平,提高了美国民众的实际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这是生产全球化和专业分工带来的效益。一旦发动中美贸易战,结局很可能是两败俱伤。特朗普曾表示:“我想要的是公平贸易,我们要公平地对待其他国家,但他们并没有公平地对待我们。”因此,特朗普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是对目前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的不满,目的是为了争取更有利于美国的国际贸易条件。
中美贸易摩擦将持续并更加复杂。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往来,由于产业结构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博弈等因素,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矛盾和争端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当今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情况下,中美贸易摩擦将比以往更加复杂。
二、中美贸易关系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在这部分我们主要分析中美贸易关系,美国主要向中国进口什么商品?出口什么商品?中美两国贸易关系以互补性为主还是竞争性为主?
首先,我们要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包括分析视角和商品的分类标准。
国际贸易的顺差/逆差、出口/进口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中美间的同一笔贸易,对于中国是顺差, 对于美国就是逆差;对于中国是出口,那么对于美国就是进口。为便于理解和分析,这部分我们从美国的视角进行分析。
商品分类上,我们采取HS(Harmonized System,协调制度)分类标准。HS分类标准由世界海关组织在1983年发布,适用于税则、统计、生产、运输、贸易管制、检验检疫等多方面。目前全球98%以上的贸易量在使用HS分类,我国海关从1992年起开始使用。
HS分类将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2大类97章。“大类”基本上按经济部门划分,“章”按按商品原材料的属性分类或者按商品的用途或性能分类。以下分析基于“章”。
(一)美对中进口: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从进口看,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集中在机械设备行业和轻工消费品行业(家电、家具、服装、玩具、鞋靴等)。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16年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3850亿美元。其中占比最大的是“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933亿美元,占比24%,以下简称机电)和“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795亿美元,20.4%,以下简称机械),合计占比44.4%,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电动机、发电机等)和家电(电热水器、电话、电视机、摄像机等)。“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中的机械器具主要包括家电(空调、冰箱、洗碗机和洗衣机等)以及机械设备(发动机、起重机、推土机、轴承、机床等)。
可以看到,HS 是对商品的分类,并非所有分类都能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行业划分一一对应的。因此我们在分析时,需要在理解HS分类具体含义的基础上,找到相应行业。如“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和“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主要对应的是家电行业和机械行业。
其他进口较多的商品集中在轻工消费品行业,包括家具(280亿美元,7.2%)、针织服装(162亿美元,4.2%)、玩具(150亿美元,3.9%)、非针织服装(145亿美元,3.7%)、汽车(140亿美元,3.6%)、塑料(135亿美元,3.5%)、鞋靴(122亿美元,3.1%)和光学设备(122亿美元,2.5%)。前10大行业合计占比76%。
(二)美对中出口: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
从出口看,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集中于机械行业、汽车行业、航空行业和光学设备行业等。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16年美国向中出口商品1344亿美元。其中出口最多的商品是机电155亿美元(占比12.4%)、油籽141亿美元(占比11.3%)、机械132亿(占比10.6%)、汽车127亿美元(占比10.2%)、飞机123亿美元(占比9.8%)、光学设备101亿美元(占比8.1%)。商品分布较为均衡,都在10%左右,这六大行业合计占比63%。
(三)美对中贸易差额:逆差商品的种类数和程度都明显高于顺差商品
从贸易差额看,逆差商品种类数和程度都明显高于顺差商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16年美国对中国的商品贸易逆差为2506亿美元。在97类商品中,逆差商品有71类,贸易顺差商品有26类。
16年,逆差最大的商品是机电(778亿美元,占总逆差30%)和机械(663亿美元,25%),合计占比55%,超过一半。其他逆差较大的商品是家具(277亿美元,占比10.5%)、针织服装(162亿美元,6.1%)、玩具(149亿美元,5.6%)、非针织服装(144亿美元,5.5%)、鞋靴(121亿美元,4.5%)、钢铁制品83亿美元(3.1%)、塑料79亿美元(3%)和其他纺织品75亿美元(2.9%)等。前十大逆差商品合计占总逆差的96%。
16年,顺差最大的商品是油籽(140亿美元,占总逆差的5.3%)、飞机(111亿美元,4.2%)和纸板(35亿,1.3%)。其他顺差商品的占比均不足总逆差的1%,所有顺差商品合计仅占总逆差的15%。
如果进一步看逆差商品的进出口对比,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进口多,同时出口也多。以机电和机械为代表,两者在进出口方面都是排前二。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商品的技术含量差异,即美国向中国进口低端产品,出口中高端产品。低端产品的需求量更大,加上美国出于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在高端产品出口方面往往加以限制,从而导致巨额逆差。
另一类是进口多,但出口少。以轻工消费品(家具、服装、玩具、鞋靴、皮革制品等)和产能过剩的工业制品(钢铁、塑料)为主。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中国在人力成本优势和产能优势方面带来的价格竞争力,以及中美产业结构差异。美国作为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为主,轻工业已实现转移,即轻工消费品已经不是美国的主要产品,所以只能依靠从中国进口。
总体来看,中美商品贸易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三、美国缩小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方式
由于中国是美国的最大贸易逆差国,要缩小贸易逆差,特朗普自然首先寻求从中国下手。我们知道,贸易差额=出口-进口。美国对中国是贸易逆差,意味着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小于进口。那么对美国而言,缩小贸易逆差有两个方法。一是减少对中国的进口,主要通过征收高额关税、实行进口配额和数量限制等手段。目前美国正在进行“九十日调查”,为后续政策做准备。二是增加对中国的出口,主要通过中美协商,双方放开进出口限制,目前中美正在进行“百日贸易”谈判计划。
(一)减少对中国进口:加剧摩擦,两败俱伤
在WTO贸易框架下,限制进口主要通过三大贸易救济措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属于合规性贸易壁垒。倾销和补贴都是通过人为压低价格,增加产品竞争力以强占国外市场的行为。倾销是指一国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出口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可比销售价格)。补贴是指一国政府向出口商提供现金补贴或财政优惠政策。保障措施是指当进口产品激增从而严重损害国内产业时,进口国可在非歧视原则的基础上对进口实施限制。
我国已多年成为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国家。根据WTO统计,我国已连续21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近期全球三分之一的调查针对中国。16年,我国遭遇来自2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同比增长37%,其中反倾销91起,反补贴19起,保障措施9起;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同比增长76%。其中立案数量最多的是印度(21起)和美国(20起)。
此外,17年以来,美国企业还对我国提起24起337调查申请,其中已发起调查22起,同比上升120%。337调查是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USITC)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中的第337节及相关修正案进行的调查,旨在禁止一切不公平竞争行为或向美国出口产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贸易行为。
限制进口的主要手段包括征收高额关税、实行关税配额和数量限制等,效果直接明显,但往往代价高昂。以09年奥巴马出于政治因素对中国轮胎关税从25%提高至35%为例。虽然征税使得中国轮胎进口迅速下降,保住了美国轮胎行业1200人的工作,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一方面是增加了消费者支出,轮胎价格上升使得美国消费者每年多支出了11亿美元,减少了其他支出,让美国零售市场失去了2500个职位。另一方面是遭受中国的报复性措施,中国相应提高了对美国家禽产品的关税,导致美国对中国的家禽出口造成10亿美元的出口损失。美国因征收轮胎关税共造成了21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美国政府为每一个轮胎行业岗位付出175万美元。
美国发起“九十日调查”。“九十日调查”是17年3月31日由特朗普签署的两项总统令之一,要求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在90天内,对美国所有存在严重贸易赤字的贸易伙伴国家逐一展开调查,并提交综合性报告。此次调查结果将直接作用于未来美国的贸易政策趋势走向和实施细节,可以理解为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前的一次摸底。我国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国,自然成为了重点调查对象。
设置贸易壁垒限制进口对于行业的影响直接显著,那么哪些行业受到的影响会最大呢?首先,从总量上看,贸易逆差越大的商品越有可能受到进口限制。其次,从结构上看,出口对美国依赖度高的商品(该类商品的对美出口/该类商品的总出口),一旦美国实行进口限制,短时间内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
以上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贸易逆差大但对美国依赖度不高的商品,即使美国实行进口限制,影响也会有限。而对美国依赖度高但贸易逆差小的行业,美国设置进口限制的可能性较低。以武器为例,16年在中国对外的武器出口中,出口到美国的占比高达64%,但美国对中国的武器贸易逆差仅8800万美元,只占总逆差的0.03%,因此美国实行进口限制的必要性不大。
我们对贸易逆差最大的十五类商品,分别计算我国各类商品出口的对美依赖度,如下图所示,横坐标为该类商品逆差占比,纵轴为对美依赖度,气泡面积大小表示贸易逆差规模。
可以看到,机电贸易逆差占比最大(30%),但出口对美依赖度仅为16%。机械贸易逆差占比25%,出口对美依赖度为23%,家电行业和机械行业值得关注。另外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轻工消费品行业,包括家具、玩具、鞋靴、服装等,贸易逆差占比较高,同时出口对美依赖度在20%以上。
我们梳理了自2002年至今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数据对中国发起的“双反”调查(反倾销、反补贴),合计246起,主要集中于钢铁行业(钢铁制品52起、钢铁19起,合计61起),化工行业(有机化学品29起、无机化学品23起、塑料9起,合计51起)和纸制品行业(14起)、贱金属行业和家具行业等。这些行业在过去属于贸易摩擦多发的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持续。
(二)增加对中国出口:互相开发,合作共赢
限制进口是以牺牲一方利益为代价保护另一方利益的零和博弈,而且可能引起报复,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相对而言,增加出口是一种更可取的共赢方式。首先,对美国而言,扩大优势产品的出口,的确能有效缩小贸易逆差,增加就业。根据美国商务部估计,每增加10亿美元的出口额在美国本土可以创造大约6000个就业岗位。其次,对我国而言,通过进口美国产品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和引进高新技术,尤其是一直以来受到美国出口限制的航空、机器人、互联网等高新科技产品。但增加出口,对于我国对应行业也会带来一定冲击,主要是加剧市场竞争,国外产品会进一步抢占国内市场份额。
增加出口主要通过中美两国加强协商,互相开放。17年4月7日“习特会”后,中美启动“百日贸易”谈判计划,即中美两国将围绕贸易领域的合作展开为期100天的谈判,旨在缩小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性。“百日贸易”谈判计划的启动意味着美国缩小贸易逆差,或将从以限制进口为主转向促进出口为主,从对抗走向合作。
5月12日,“百日贸易”谈判计划取得一定的早期收获,中美双方工作团队在一个月以来进行了30轮磋商后,主要达成了10条重要共识,涉及农产品贸易、金融服务、投资、能源和一带一路等领域。商品贸易方面主要包括农产品贸易方面的相互开放,我国承诺在7月16日前解禁美国牛肉,这是我国自2003年因“疯牛病”禁止进口美国牛肉后,十四年以来首次开放,相对应地美国承诺放行中国禽肉。
未来中美将进一步加强贸易合作,美国增加对中国出口,一方面是加强优势领域(贸易顺差较大的领域),包括汽车、飞机、高端机械设备等高科技产品,进一步放松出口限制。另一方面挖掘潜力领域,要求中国增加对美国农产品进口(柑橘、木材等)、降低畜牧产品贸易壁垒(牛肉已承诺开放,猪肉潜力巨大)、加强能源合作(扩大页岩油、天然气等能源进口)以及推进基建合作(油气管道、交通运输等)。
责任编辑:张玉洁 SF107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