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大小非”减持:“大公平”才是共赢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03: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新东风 陈祺

  “大小非”减持不足为惧

  2008年股改限售解禁数为791.46亿股,解禁市值约15000亿元。如果按照2007年的减持速度10%左右计算,则市场需要的增量资金约为1500亿元,这差不多相当于2月份以来所发行的新基金的总规模。

  然而对资金面上的影响,笔者却并不是很担心,资金面从来就只能影响股市一时,就如同去年流动性过剩、基金超常规发展导致的蓝筹泡沫,终有破裂的时候。“大小非”解禁导致的资金面上的压力,如果是建立在估值合理的基础上造成股市大跌,不但不能影响股市的长期趋势,相反是给价值投资者提供了绝佳的入场机会,相对来说更值得重视的是通胀导致的可能出现的上市公司盈利拐点。

  现在上证指数从6000点上方跌到了3500多点,在目前的点位,投资者已大可不必闻“大小非”减持即色变。据统计,今年1月共有84家上市公司合计发布117次减持公告,累计减持股份占1月全部非流通解禁股数24.79%。而2008年2月的限售股减持力度明显减弱,统计数据显示,2 月份仅有46家上市公司发布了48次减持公告,累计减持股份2.42亿股。从环比来看,减持股份数量比上个月大幅减少了66.7%,且仅占到2月份全部解禁股份的2.02%,这个数字比1月的24.79% 有明显的下降。

  为什么1月和2月的减持比例差的如此之大?很简单,股市大幅下挫、估值降低,减持的动机减弱了。由此可见,虽然“大小非”持有者的确成本低廉,也的确减持动机强烈,而且他们中间有很多是“内部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率要求更高,如果金融资产泡沫化程度比较高,他们就会很乐意持续地在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之间做双向套利,用减持出来的钱收购实物资产,然后再运作上市,这是他们的套利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小非”持有者会像坊间流传的那样,不计成本的减持。在目前3600点左右,仍然过高地强调“大小非”带来的资金面影响,容易诱发市场过度反应,反而让中小投资者遭受到被恶意利用。

  制度性缺陷亟待填补

  这个市场的主体有三:一是上市企业;二是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三是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司大股东在目前的体制下,很容易利用信息不对称,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牺牲了市场其他参与者的利益。按现有规定,股改限售股持股比例在总股本5%以下的,套现不需要发布公告;同样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要套现的股数占总股本比例0.99%的话,也不需要发布公告。

  刘纪鹏先生就曾指出,由于单一送股模式带来的接连三年的“大小非”抛售压力使得股改的滞后风险日益浮出水面。他表示,大股东极容易通过高抛低吸的套现方式使小股民的利益受损,大股东在5%之下抛售,套出巨额现金后,又在低位买回,既不失掉控股权,又套现了大笔可观的现金,而在此过程中,国有股和中小股民的利益却难以得到保障。

  在海外成熟市场,对于大中股东减持的时间、信息披露业务以及具体减持方式等方面均有详细规定,例如香港联交所规定,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减持股份时需要通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判断该配售消息为“股价敏感信息”的要进行及时、准确地公告;同时,大中股东持有股份从5%或以上下降至5%以下时,要进行信息披露;股东持有的股份发生变动,并跨越某个超过5%的百分率整数(如6%、7%)时,也须进行披露。

  有市场人士认为,由于股改之初并未对“大小非”减持做出类似成熟市场的规定,现在股改进程已经基本结束,有不少“大小非”已经抛售了手中的股票,现在再出新规无异于对尚未减持的大中股东加了“一副手铐”,这么做可能会违反市场的公平性。然而笔者却以为,如果是为了维护这一份“小公平”,有可能牺牲的却将是让中国股市持续发展的“大公平”。

  如果无法有效地保障这个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公平透明,那么中国股市势必又走向本轮牛市之前曾经的高度投机市场,博弈论将重新盛行,甚至曾经的“赌场论”某一天继续被提起也是必然的。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制度性缺陷,让市场各方参与者都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进行投资,才是中国股市长期发展的共赢之道。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