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对症下药应对通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04:2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余丰慧

  2月8.7%的CPI同比增幅有几点很值得我们深思:中国到底是否已经发生明显通货膨胀?物价结构性上涨的判断是否依然成立?面对节节攀升的物价、通胀率我们是否还显得束手无策?去年CPI控制目标落空,今年4.8%目标会否重蹈覆辙?一系列问号出现了。

  3月12日,高盛发布新的报告,详细分析1987-1988年和1993-1994年中国遭遇高通胀时的情况,并做出结论:“尽管中国经济经历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但前两次的通胀环境与当前的通胀状况仍然惊人相似。”

  总结历史是为了照亮未来行程。当前,面对通胀的巨大压力,作为一个海外知名公司试图从中国改革开放后经历的两次严重通货膨胀中总结历史教训,为治理当前的通胀提供启发和思路,从这一点上说,高盛公司比中国的一些部门、机构做的好。

  我们记得1987-1988年的严重通货膨胀,最终发展到抢购的严重程度。其原因是综合的,有货币发行过量的原因,更有盲目进行“价格改革闯关”,导致人们心理出现恐慌,发生盲目购物、抢购造成的。而1993-1994年那次通货膨胀,主要是投资过热、信贷投放失控造成的。最为典型的是房地产投资过热,海南表现最为突出。这些外在表现也许如高盛所认为的,与今天的通胀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是,笔者认为,更应该关注前两次通胀与今天的通胀压力骤增的不同之处。

  前两次通胀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过程中发生的,是在经济内部循环中发生的,治理办法就是利用计划的、直接的控制信贷、财政和货币手段,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很快就下来了。那时,国家对货币、信贷和财政有着绝对的控制力。而今天,我国已经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已经融入到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导致货币泛滥的原因不同了:前两次是国内原因导致的,是我们自己过松的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造成的;而现在流动中的货币过多是大量的外汇资金持续涌入境内,央行被动发行基础货币导致的。这些过量流动性冲击资产价格,造成物价快速上涨,使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把治理前两次通货膨胀的手段,即:利用计划的、直接的手段控制信贷、财政和货币量在今天行不通了。一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二是对于大量涌入的外汇资金来说,根本不起作用。流动性过剩根本不是国内、体内造成的,而是国际、外部造成的,一定程度上国际经济体已经在左右中国的货币政策了。

  对于国际经济等外部原因造成的国内通货膨胀我们还没有应对经验。试想,粮食连年丰收,而由于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导致国内粮价直线攀升。而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压力短期内很难消除,因为,石油价格一直攀升,国内外都在寻求能源的替代品,酒精等能源必然生产量大增,对于粮食需求必然很大。粮食这种过度工业化使用,就决定了粮食价格很难下来。必将导致以粮食为原料的食品、饲料价格上涨,又将导致肉蛋禽价格上涨。同时,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国际流动性还将大举进入中国,必将形成新的拉动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因此,今年通货膨胀形势必将非常严峻。而更为可悲的是,至今还寻求不到应对这种通货膨胀的良策。

  笔者建议,在央行利用定向票据、冻结存款、吸收约期存放款项等数量工具的同时,立即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必要大胆不对称加息,减少负利率程度;实行更加富有弹性的汇率政策,加速人民币升值步伐。国家财政在给低收入者补贴的同时,迅速再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工薪阶层实行减税等变相补贴政策。国家应出台政策,引导企业提高一般员工、基层员工基本工资待遇;立即着手探索职工工资福利待遇与CPI涨幅挂钩的机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