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券商板块扩容在即创新越多赚钱越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1日 17:01 和讯网-红周刊

  本刊实习记者 杨毅沉

  借壳S鄢ST化二的国元证券有望下月初面市,招商证券有望在年内成为继5年前中信证券之后第一个IPO上市的券商

  自10月11日海通证券首先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以来,引发券商股板块集体活跃,成为 6000 点之上大幅震荡行情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统计显示,海通证券、东北证券、宏源证券以及中信证券从10月12日启动至周三,最大涨幅已经分别达到32.31%、27.02%、23.49%和16.58%。

  虽然周四周五受大盘下挫影响该板块小幅调整,但联想到今年一季报和中报发布时,券商股板块因业绩几何极增长带来的股价大幅飙升,以及10月10日国元证券借壳S鄢ST 化二在证监会正式获批、9月29日长江证券借壳S鄢ST石炼经证监会有条件通过等板块扩容影响,目前券商板块和参股券商板块的上涨想象空间和争议同时出现在投资者面前。

  上市增资热潮涌动季报行情或未结束

  应该说,在目前A股估值洼地大多已被填平的市场中,业绩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而券商股的业绩在一轮大牛市行情中,可以说是最具爆炸性的,也是最显而易见的。近日数家上市券商和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分别公布的业绩预增公告和季报,充分显示出其前三季度的业绩增长超过预期已无悬念,这也是该板块的股价走出一轮季报行情的最直接因素。国泰君安的行业分析师梁静认为,除了前三季度业绩带来的季报行情高潮,上市和增资热潮将成为四季度券商股有所表现的又一催化剂,而且券商股三季报行情还没有结束。

  从今年券商和参股券商上市公司公布中报之前股价走势的历史经验看,券商股在公布季报之前的2-3周也的确应该会出现一轮明显的上涨,而目前各机构给出的相关股票目标价,也都暗示着券商股在这一轮行情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国元上市即将最终完成借壳券商预期分歧较大

  尽管本周三首份券商季报——东北证券三季报正式出炉后,8602.82%的净利润增长未能带领券商板块继续大幅上涨,但由于有长江证券与国元证券借壳即将完成带来板块扩容的良好预期,大部分机构都对此板块依旧看好。

  国泰君安最新的一份名为《券商股超预期已成习惯,业绩持续快速增长渐入佳境》的研究报告乐观地表示,从上市进程看,国元、长江等券商的借壳年内将终成正果,广发的借壳预期也可能终将明朗。

  就记者从业内相关人士获悉的情况看,也印证了国泰君安的观点。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元证券借壳S鄢ST化二一事将很快正式完成合并及工商变更并复牌上市。依照今年以往借壳券商的上市进程,记者估算这一时间很有可能会在 11 月初。包括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在内的一些机构认为,届时有望引发一轮借壳券商正式上市热潮,并带给券商板块继续走强的新动力。

  不过,国金证券的券商行业分析师李翰对《红周刊》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新借壳券商上市给券商板块带来的上升空间也许并不会很大。因为此前8月底东北证券的借壳完成以及更早的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已经将券商借壳概念演绎了一番,等到国元证券、长江证券上市时,可能就不会出现过热的反应了。

  尤其是对另外一个争议更大的广发证券借壳一事,李翰也表示形势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乐观。他认为,广发能否成功借壳还要看证监会的最终审核,而这恰恰不是市场能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长时间停牌,广发借壳对原S延边路流通股东的影响等问题是证监会迟迟未下结论的原因,因为管理层要综合地看待问题。”李翰向记者表示。

  不过,市场的反应却远没有分析师这般小心谨慎。周四尾盘,参股广发证券的吉林敖东辽宁成大纷纷逆市拉高,当日分别上涨7.19%和3.19%,就连处于整体上市过程中还未取得广发证券参股权的公用科技都跃跃欲试。周五在大盘大幅震荡中,这些个股依然相对强势。很显然,市场对广发证券在年内完成借壳,并将给其参股的上市公司带来更大收益依然充满信心。

  靠“牛”吃饭虽好终将强弱分化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券商借壳概念之前的疯狂炒作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监管层因此转变了指导思想,由最初的“支持”变为“谨慎”。并有传闻称,监管层表示原则上不再批复新的券商借壳,而是鼓励优质券商通过IPO直接上市。最近有消息称,招商证券将有望在年内成为继5年前中信证券之后第一个IPO上市的券商,随后则是光大证券和东方证券。记者经多方求证了解,确实有包括国泰君安、银河证券、国信证券、华泰证券在内的多家符合证监会连续三年盈利条件的券商在排队准备IPO。

  但不管借壳上市还是直接IPO对券商板块的扩容影响,券商股的命脉——业绩却仍然是左右股价的最直接因素。据 Wind 资讯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8家券商的股票交易金额超过万亿元大关。粗略估算,这18家券商仅股票交易佣金收入总额就将达到 600亿元,百余家证券公司算术平均交易增幅达到了665%。根据2007年券商中报披露数据,经纪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75%,自营差价收入占比20%,投行和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偏小,合计只占5%。与国外的投行相比,这样靠“牛”吃饭的收入结构显然并不令人满意,但同时也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多元化形态和券商业务发展的巨大空间。招商证券一份最新的报告预计 2007 年证券行业可实现收入将达 2320 亿元,其中经纪收入1800亿,自营差价收入300 亿,投行业务收入10亿,资产管理和创新收入120亿。

  李翰向《红周刊》表示,预期明年二级市场交易量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明年券商的经纪业务增幅会较小,所以强弱分化会加剧。中信证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其直接投资、QDII 和投资基金公司等创新业务迅速发展,会使其龙头老大的位置越坐越稳。“创新快,赚钱快。”李翰形象地对记者说。

  同时,李翰认为所有的创新类券商都有机会,只不过是不同券商由于新业务扩展时间先后不同,存在时间差的问题。另外,最近券商正在积极准备的股权激励政策会对券商股是一个利好,尤其是备IPO的券商在上市前对员工股权激励影响会更大。

  不过,在对券商股的估值问上,不同机构的看法还是有不小差异,像对中信证券的计目标价,不同机构之间竟有25%的偏差。对此问题,李翰认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的一杆秤虽然券商的发展最近几年很可加速,但几年后业绩一定会出现点,所以在目前不确定的情况下对未来券商板块的估值可能就出现偏差,但这并不能改变当前好券商股的信心和理由。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