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香港纽约到沪市A股 中国人寿国企巨轮三年疾进(8)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 08:02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行业领跑者 超大旗舰远航

  2005年,中国人寿股份总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均创历史新高,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

  中国会计准则下保费收入(未经审计)共计1606.81亿元。中国人寿正式发布的年报表明,在香港会计准则下全年收入合计达人民币98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7.87%,其中总保费收入及保单管理费收入为人民币801.22亿元,较2004年增长22.28%;净利润达人民币93.06亿元,同比增长29.77%。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公司的内含价值为人民币1139.54亿元,较2004年增长26.51%。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人寿总资产为人民币5592.19亿元,投资资产为人民币4943.56亿元,投资收益率为3.86%(不含应收投资收益),市场份额为44.07%。2006年6月30日,中国人寿的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为652.4亿元,为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2.53倍。

  中国人寿拥有最大的全国性客户群体,是中国唯一持有全国营业执照并建立了全国性分销网络的人寿保险公司。截至2005年6月30日,中国人寿已拥有约6554万份有效的个人和团体寿险保单、年金合同及长期健康险保单,1.5亿份个人和团体意外险及短期健康险保单,拥有和管理的有效长期寿险保单超过1.2亿份,并为所有长期和短期保单客户提供过共计6亿人次的服务。

  中国人寿拥有独一无二的全国性多渠道分销网络,其营销网络遍布城乡,扩展到每个县级行政区域及部分乡镇。截至2005年6月30日,中国人寿在全国拥有约66.3万名个人代理人、9300多个营销网点、4000多家分支机构,约12000多名直销人员及88200多家分布在

商业银行、邮局、信用社的销售网点,另与多家专业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进行长期合作。

  在投资回报、偿付能力与资本充足率在行业内遥遥领先的同时,中国人寿越来越频繁地受到了国际著名评级机构、分析师和投资者的注目。

  港交所的公开资料显示,摩根大通在中国人寿公布2005年业绩之前,曾斥资逾3亿港元购入中国人寿的股票3000余万股。而此前,摩根大通已数次增持中国人寿股票,买入价从7.15港元至10港元左右。经过连番增持后,其长期持有中国人寿的股票已经增至7.48亿股,占中国人寿总流通股股本的10.05%,成为中国人寿最大的基金持有者。

  2006年1月11日,里昂

证券表示,中国人寿在内地对保险产品需求增加下,提供具吸引力的增长潜力,加上产品毛利率改善等利好因素,相信其表现可跑赢同业,将投资评级由“跑赢大市”调高至“买入”,目标价由7.5元调高至8.5元。

  同时,Thomson Financial综合21家证券商发布中国人寿在2005及2006年的盈利预测,分别为94.73亿元及118.64亿元。

  1月初,高盛推介中国人寿为“保险股首选”之一。

  在3月17日发布的《战略改变,观点调整》的报告中,汇丰银行全球保险研究主管John Russell对中国人寿股票的目标价位从之前的5.8 港元/股,调整为9.19 港元/股,评级由“低于比重”调高为“中性”。

  7 月11 日,John Russell发布的分析报告对中国人寿的看法继续好转,建议对中国人寿股票“超出比重(买入)”,目标价格为15.4 港元。他给予中国人寿股票的目标价格是目前给予中国人寿的第二高的目标价格。最高的为中金分析师给予的16.16 港元。

  John Russell是英国精算学会会员,此前曾有多年的保险业从业经历,其报告在业界影响很大,被很多投资机构认为是少数真正了解保险的分析师。

  John Russell在《抓住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机遇》一文中认为:中国人寿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从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到领跑市场,中国人寿的巨大品牌效应会使之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变革趋势的最大受益者。监管环境的变化也有助于中国人寿提升股东价值。中国人寿在上市后,尤其是2005 年管理层调整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董事长杨超先生这位倍受中国和亚洲保险业界尊敬的人士的带领下,中国人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6年1月3日

2006年12月7日

年初至今涨跌幅

中国人寿(港元 /股)

7.05

18.92

168%

平安 (港元 /股)

14.95

30.00

101%

恒生指数 (点)

14,944.77

18,842.99

26%

国企指数 (点)

5,412.99

8,709.86

61%

  “成本效益提高,业务结构改善,销售渠道拓宽,内部控制加强,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不匹配的情况得到改善,内含价值中的假设更符合实际,精算职能得到加强。在这种变化的影响下,中国人寿的费用率下降,业务组合中的负债期限拉长,进而利润率进一步增长。同时,公司通过加大高利润率的期缴寿险产品和短期的意外险和健康险产品的销售,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John Russell举例说。

中国人寿

国企指数

恒生指数

2003年12月17日

3.625

4207.800

12193.120

2006年12月7日

18.920

8,709.86

18,842.99

涨跌幅

421.9%

107.0%

54.5%

  据港交所数据,10月13日中国人寿收盘价为16.12港元,中国平安27港元,中国财险2.89港元。三大在港上市的中资保险股股价较1年前分别上涨了约260%、200%和150%。

  尽管在港三大中国保险企业股价升幅惊人,但汇丰对三大保险业龙头的前景仍十分看好:中国人寿目标价为18.14港元,中国平安31.49港元,中国财险2.99港元,较10月3日收盘涨幅分别为18.3%、13.7%和5.3%。

  John Russell在他的研究报告中说:“尽管相比国际标准,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估值已经被拉得很高,但如果从增长前景看,现在的股价一点都不贵。”

  中国人寿A股上市的想法早在3年前海外IPO时就已酝酿。2003年12月,中国人寿在纽约和香港两地上市,一个月后中国人寿董事长王宪章表示将争取1年后A股上市。当时低迷的A股市场令中国人寿打了退堂鼓。2004年6月,王宪章改口称:“大陆资本市场并不成熟,股市表现不如我们以前预期,因此我们暂无A股上市计划。”

  如今,3年后,中国人寿将在沪市A股上市。

  附:2002年以来中国人寿屡获殊荣

  l在美国财经杂志《财富》评选的2002年度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人寿以营业总收入排名第290位、利润排名第351位、资产排名第224位的成绩首次入选,成为我国内地首家进入全球500强的保险企业。此后两年,在《财富》杂志评选的2003年度、2004年度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人寿连续入选,排名分别为第241位、第212位。

  l2003年度全球最大IPO

  l在金融杂志《欧洲货币》组织的2003年度亚洲企业评选中,中国人寿在保险行业排名第一,被评为亚洲最好的保险公司。这是这项评选活动举办7年来,中国企业获得的最高排名。

  l在2004年世界金融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中,中国人寿入选“2004年中国最值得信赖的5大寿险公司”,并名列榜首。

  l在2004年9月《亚洲金融》评选的亚洲寿险公司50强(不包括日本)中,中国人寿排名第一。

  l2005年1月,在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组织的第二届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活动中,中国人寿获得“最佳信息化战略奖”。

  l2005年1月,中国人寿荣获最佳企业公众形象奖。该活动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与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及光华传媒共同发起的,这是目前国内惟一对企业进行综合性道德评价的评选活动,评价标准包括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企业财务能力、员工权益、投资者关系、消费者权益维护、品牌培育、危机管理、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供应链关系等方面。

  l2005年3月,在人民日报社市场信息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消费者(用户)最喜爱品牌民意调查”中,中国人寿被推选为“中国保险服务市场消费者最满意最喜爱第一品牌”。

  l2005年4月,中国人寿荣获“2005年度企业形象创新大奖”,这是所有获奖企业里唯一的一家金融保险企业。这次评奖是由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导报》杂志社和《经营者》杂志社联合推出的。

  l2006年2月,中国人寿在“2005中国财经风云榜”大型网络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最受信赖的寿险公司”。

  l2006年4月,中国人寿荣获“2005年保险业领航者”奖,活动由远见中国传媒集团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主办,包括航空、旅游、银行、保险、通信和医疗六大现代服务行业。

  l2006年9月,中国人寿参加《欧洲货币》“2006最佳亚洲公司”评选,在最佳公司战略(Most Convincing and Coherent Strategy by Country–China)中,中国人寿排名第一;在最佳进步(Best Improved)中,中国人寿排名第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